贝琳达 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5049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琳达 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贝琳达 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贝琳达 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贝琳达 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琳达 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贝琳达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贝琳达: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下作业“钻”在地下数百米(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 2011年11月26日贝琳达:记者6小时跟随铜矿掘进工在负730米井下作业“钻”在地下数百米(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2011-11-26 11:04:08|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罐笼的下降,我感到一阵如同坐飞机时因压强大而产生的耳鸣。王利胜说,他已经坚持每天这样下井28年,早就习惯了。8分钟左右,罐笼平稳到达地下负670米,踏出罐笼,便是大团山副井。 沿着巷道往里走,不时有一辆辆货车经过,岔路口顶上的交通标识清晰可见,井下

2、的工作像井上一样井然有序。大约走了800多米,耳边传来岩石碎裂http:/、机器运转的声音,3名掘进工正在一个掌子面上打眼。 掌子面就是工作面,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个带有类似铲车机身、前接约5米长钻头的“庞然大物”。“这是281凿岩台车。”王利胜自豪地说,“这台机器价值300万400万元呢。”只要坐在台车操作台上,就可以精确打眼。 掘进工人在做打眼前的准备工作。 进工人在休息室吃工作餐。 负280米、负460米、负520米、负670米、负730米11月22日上午10点,安徽省铜陵市有色冬瓜山铜矿服务班的师傅拎着一袋袋装好的盒饭下井,乘坐类似电梯的罐笼送往一层层中段。一起下井的,还有冬瓜山铜矿宣传部

3、长汪黎明,掘进二区党支部书记李爱文,掘进二区掘进班长、和田玉论坛全国劳动模范王利胜。 推荐阅读广东番禺化工厂爆炸 腾起直径数十米蘑菇云(组图) 多国反对欧元债券计划 意大利债收益率再突破7% 国资委:央企要加强风险管控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将发布图:全球政要之间的惊人绯闻盘点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水皮:海外热钱并非是不看好中国 离开掌子面不久,接到爆破信息后,突然一阵轰鸣如惊天巨雷,便知刚才打的那一个段面已成功爆破,顺利地打出一茬炮,掘进工又要忙着运矿了。 中午12点半,我们来到休息室,和掘进班的师傅们一起吃工作餐。红烧鸭、杂酱、清炒圆白菜、青椒鸡蛋,两荤两素,饭量很足,工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4、我们的工作餐是免费的。” “今天的红烧鸭真好吃!” 掘进二区共有94人,白玉其中打眼工20人。每个段面需要至少两人负责操作。见班长来了,他们纷纷上前请教有关操作的问题,王胜利便坐上操作台,亲自指导工人打眼。王利胜如今带了10多个徒弟。他的第一个徒弟李爱文至今仍记得第一天打眼时的好奇和紧张;如今他已是掘进二区党支部书记和工程师。从徒弟到领导,他仍然奋战在一线。 打一茬炮大概需要4个多小时。此时,段面上已经打了约40多个槽孔。每个孔深约3米,直径5厘米左右。打完眼后,工人们便往炮孔中填炸药,起爆后,巷道成形直接通向矿体,开始采矿。 饭后,工人们马不停蹄地回到工作岗位。王利胜带着我们前往更深的负73

5、0米冬瓜山副井。“刚才看的是平巷打眼,吊罐天井作业要危险得多。”吊罐天井,就是从上一个中段向下一个中段打井。人要站在吊罐上握着凿岩机往上打眼和装药,由于不知道上面的情况,随时有石块落下的危险。“1990年3月18号,我和师傅完成打眼装炮乘罐下来时,师傅被落下的片帮石块砸成重伤,背后骨头被打断9根,我离他不到一米,幸免于难。”王利胜眼眶湿润虽然可能发生意外,但王利胜从未想过要放弃或者改行,相反,28年的掘进生涯给予他最多的是奉献的快乐。“12月份小夜班连大夜班,一天打了4茬炮,下班后工作服都在滴水,但是完成任务的那种舒畅,让人都不觉得冷和饿了。” 王利胜的爱人是铜矿的保洁员;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来到

6、有色公司工作。一家人传承着矿工精神。谈到未来,王利胜只有一句话“只要身体行,就一直干下去。” 一周工作6天,每天中班(白班)、晚班(小夜班)、早班(大夜班)各8小时轮着上。汪黎明介绍:“打一茬炮就有150200元,掘进工的平均月收入在40005000元,有的拿得更多,还不包括1800元三险两金。” 下午4点,五六名上中班的掘进工人下班,我们来到巷道尽头的候罐室。罐笼缓缓升到+52米巷道,耳鸣也渐渐消去。走了没多远,一缕阳光就射进洞中,不禁感到重见天日、恍若隔世。到了洞口,还有些意犹未尽,抬头一望,一排大字“感谢您的辛勤工作!”一群掘进工满是尘土的脸上露出了略带羞涩的笑容,回家的路近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