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504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粕价格行情 美国白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粕价格行情美国白蛾豆粕价格行情美国白蛾2011年11月22日 专业资料 学名:【Hyphantria】【cunea】(Drury)kiscfr成虫英文名:【FallWebworm】【American】【White】【Moth】 中文异名:秋幕毛虫,秋幕蛾、美国白灯蛾、色狼虫(幼虫)。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 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

2、: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年能发生三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分布地区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朝鲜半岛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

3、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形态特征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挖到的美国白蛾虫蛹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

4、白色。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美国白蛾幼虫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

5、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幼虫共7龄。在美国,幼虫经一月到一个半月老熟,爬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到土面结茧化蛹;夏末羽化。深秋落叶前发生第2代幼虫为害。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介绍,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其中,北京涉及到了9个区(县),分别是朝阳、丰台、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大兴、通州和顺义。 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发生比美国白蛾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

6、严重。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1995年在天津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

7、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相关法规 为了治理美国白蛾,早在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迅速扑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北方各省市政府都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如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1996年北京市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西安、咸阳、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方法有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脂、灭幼脲等。昆虫危害 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

8、现的一种新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美国白蛾的危害一点不亚于森林火灾。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为防治美国白蛾专门下发了通知,这是我国林木害虫防治史上的第二次,第一次下发通知是为防治松材线虫病。这次国办再次下通知,说明防治美国白蛾的紧迫性。 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属于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总工程师吴坚介绍,美国白蛾在其原产地并没有如此可怕,是因为其原产地

9、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而它们侵入我国后,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据吴坚介绍,统计显示,每年因生物入侵给我国林业造成的损失达660亿。扩展途径 美国白蛾最主要的扩展途径可由各个虫态随货物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检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近几年屡见该虫随由国外运入的包装箱输入我国,应引起足够。美国白蛾寄主: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

10、为害多种阔叶树。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糖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防治方法具体措施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美国白蛾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

11、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桑树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因幼虫在所出生的叶子上裹上了网,所以农药可能作用不大。) 自上世

12、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美国白蛾。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

13、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

14、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而且,在实验室里面是否也有表现?我想,如果真要是真理,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7、在白蛾泛滥的林区,我们放养一些家禽也是一种最好的防治方法。通过日常观察,我们发现了另一种美国的白蛾天敌鸡。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家禽中的柴鸡,也是一种食性很广的杂食禽类,昆虫以及微小的爬行类生物也是它经常喜欢吃的食物。鸡常常喜欢啄食象苍蝇、蚂蚱、蜻蜓、蚯蚓、蜈蚣、毛毛虫等小型虫类。利用鸡的食性特点,我们在受害的林区

15、采取放养鸡群来防治美国白蛾,尤其是在白蛾的幼虫阶段,鸡群将会吃掉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以减少白蛾对林区的危害,可达到林区虫害的综合治理目的。在乡村,农户饲养鸡群是很普遍的事情,凡是饲养鸡的家庭,其庭院树木遭受白蛾的危害就轻。这一点,理应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 1981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年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农业新闻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迅速扑灭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以上各省市政府均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北京市1996年了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陕西、

16、西安、咸阳、辽宁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预防方法 加强植物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馐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检疫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根据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潜所诱集利用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具体操作方法:对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发生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的时期,用稻草或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然后于化蛹前解下草把烧毁消灭虫源。美国白蛾卵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除治区:本区为工程区内重要防治区域,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疫点密集,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 监控区:本区虽尚未发现疫情,但与发生区相连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