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479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蜂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蜂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2011年06月02日蜂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 TANK-12011-06-02 09:49:03阅读0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http:/ 金典 德自走炮 “黄蜂”身世 上台不久,德国便走上了大规模扩军备战的道路。德国军方在发展坦克的同时,也十分关注自行火炮的发展。在二战之前和二战初期,德国便研制成功T1自行反坦克炮和T3突击炮等自行火炮。在发展反坦克用的自行火炮的同时,德国人也对自行榴弹炮予以足够的重视,先后进行了不同口径、不同身管的火炮的装车试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德国军队对波兰和西欧发动“闪击战

2、”取得成功,特别是进攻苏联之后,德军统帅部深感牵引式火炮跟不上坦克推进的速度,要求加速研制和生产自行火炮的呼声甚高。因此,德国便同时开始研制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榴弹炮。“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于1942年7月25日研制成功试制型炮车。但是,由于当时东线更急需自行反坦克炮,于是,优先生产了以型坦克底盘为基础的“黄鼠狼”2自行反坦克炮,同样以型坦克底盘为基础的“黄蜂”自行榴弹炮,直到1943年2月才正式开始生产。到1944年7月,共生产出676辆“黄蜂”自行榴弹炮。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这种自行榴弹炮的工厂,是被德军占领的波兰华沙附近的法莫工厂。该厂的生产直到1944年夏被苏军时为止。 还有一个“

3、小插曲”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不喜欢“黄蜂”(德文Wespe)这个名字。1944年1月,下令“必须取消这个名称”。于是,德军又恢复了原来的代号,即Sdkfz.124自行榴弹炮。 “黄蜂”自行榴弹炮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首次参战。其后,以东线使用为主,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上也有使用,一直用到二战结束。 自行榴弹炮的先驱 “黄蜂”自行榴弹炮采用型轻型坦克底盘,在型坦克的基础上,去掉炮塔,加上上部结构及火炮制成。它的战斗全重仅为11.7吨。在66年前,以10多吨重的底盘装上大口径的105毫米榴弹炮,算得上是很前卫的了。车长4.79米,车宽2.24米,车高2.32米,小巧玲珑,拿二战时期的标准看,算得上是“小

4、车装大炮”的典范了。车辆乘员5人,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偏右的位置,车长位于火炮的右侧,炮长位于火炮的左侧,在车长和炮长的后面各有1名装填手。与基型车相比,车体前部改动不大,车体后部加装了阿尔凯特公司制.造的上部结构,但整个炮车的总装还是在波兰的法莫工厂完成的。战斗室的顶部是敞开的。这也是二战初期和中期自行火炮的主流结构形式。“黄蜂”自行榴弹炮的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如上图所示,最大装甲厚度为30毫米。 “黄蜂”自行榴弹炮的主要武器是1门leFHl82型105毫米榴弹炮,身管长为28倍口径,火炮的高低射界为-5+42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7度。一般来说,要完成大多数射击任务是足够了,但要大范围转移火力时

5、,就需要驾驶员转动炮车才行。发射的弹种有榴弹、穿甲弹、破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等。发射FH Gr榴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0650米,发射穿甲弹时,在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穿甲52毫米,最大射程1500米,发射破甲弹时,破甲厚度达100毫米,最大射程也是1500米。由于战斗室的空间狭小,炮弹的弹药基数仅为32发。为了弥补弹药基数的不足,在战斗中往往要有弹药输送车伴随作战。 该车辅助武器为1挺MG 34型7.92毫米机枪和2挺MP38型短机枪。不过,这些都是乘员自卫用的武器,不固定安装。瞄准镜有3具,1具用于间接瞄准的Rbl36型瞄准镜,1具用于直接瞄准的Sf1.ZF.1型瞄准镜,另有1具备用的34型

6、瞄准镜。 安装了大口径火炮后,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使整车的重心提高,从而使炮车行驶的稳定性变差。在不平整的地面高速行驶时,驾驶员要特别小心驾驶,以防侧翻。 动力一传动装置仍沿用型坦克的,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0马力,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悬挂装置为碟片弹簧式,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黄蜂”自行榴弹炮的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20千米。 德军其他105毫米自行火炮 由于型坦克的底盘较小,带来了承载能力受限以及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差等弊端。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德军还在型和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好几种105毫米自行火炮。这里仅介绍有代表性的两种。 leFHl81lV b型105毫米自行榴弹

7、炮简称b型105毫米自行榴弹炮,采用型坦克底盘,德军编号为SdKfz.1651。该炮车于1 黄蜂是装在2型或法国坦克底盘上的105毫米炮,野蜂是装在3或4型坦克底盘上的150毫米炮这是大区别,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装备了型号繁多的自行火炮,其中除T1自行火炮、T3和T4突击炮外,大多以动物来命名。比如“野蜂”、“黄蜂”、“犀牛”、“象”、“黄鼠狼”等等。这些火炮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行反坦克炮。或称为坦克歼击车,这是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主流;另外一种是自行榴弹炮,以“野蜂”、“黄蜂”为代表。由于“野蜂“自行榴弹炮是德军在二战的最后一种重型榴弹炮,在战场上广泛使

8、用,兵器迷们对它并不陌生。基于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德国统帅部认识到,在高速机动作战中,除了要有自行反坦克炮之外,榴弹炮的自行化也很重要。在此之前,德国人已经有了研制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重型步兵炮的经验,他们都是利用现成的T1轻型坦克的底盘研制成功的,这对研制自行榴弹炮无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时德国使用的榴弹炮主要为leFH18型105mm榴弹炮和sFH18型150mm榴弹炮。不过,德国人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底盘。因为T1/T2型轻型坦克太轻太小。难以装上150mm的榴弹炮,而T3/T4型战斗坦克尚在大规模生产时期,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用他们的底盘。然而

9、,由于战争的急需,重新研制一种新的专用的底盘,在时间上来不及。1941年9月,德国陆军兵器部决定,新的自行榴弹炮尽量采用T /T 上的零部件,并使战斗重量控制在23.5吨之内,由啊尔凯特公司负责研制,研制名称为”/型火炮搭载车“。阿尔凯特公司于1942年初正式开始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总是认为在3/4号车上搭载150mm榴弹炮是很困难的。直到1942年7月,将leFH18型105mm榴弹炮装载2型轻型坦克上之后,才重新审视150mm榴弹炮的装车问题。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下令在T /T 型坦克上装载150mm榴弹炮。这样。阿尔凯特公司在对地盘经过一番改造之后,终于在194

10、2年10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后来,该车被命名为“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关于“野蜂”自行榴弹炮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插曲。不知为什么,希特勒对“野蜂”这个名称“很不感冒”,于是,德国统帅部于1944年2月27日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以后使用“野蜂”这个名称,重新命名为“装载于/型火炮搭载车上的sFH18/1型自行炮”。由于这个名称太罗嗦了,德军士兵私下里还是将其成为“野蜂”。”野蜂“自行榴弹炮的生产总数为714辆。其中,1943年生产了368辆,1945年生产了289辆,1945年生产了57辆。此外,为配合”野蜂“自行榴弹炮作战,还专门生产了一种弹药输送车,这种弹药输送车总共生产了157辆

11、,它与野蜂的底盘相同,仅将上部的火炮去掉。“野蜂”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为24t,乘员6人:车长,驾驶员、炮长和3名装弹手。其基型底盘为T /T 型战斗坦克,但在结构上已有许多的变化。最突出的有两条:一条是发动机的位置有车体后部一到车体中部。从而为扩大了战斗时的空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条是车体加长,这也是扩大战斗时所需要的,“野蜂”自行榴弹炮的总体结构如图 所示。从图中可见,如果发动机人在车体后部,那么,火炮根本不可能有大的仰角,这对于要求射程足够远的榴弹炮是不利的。可见, 将发动机一直车体中部,是中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其上部结构为装甲自然延伸上去的结构,车体顶部是敞开的,装甲板的厚度为10mm

12、,用铆钉连接。车体后部还有后门,便于成员上下车。这种结构在二战的自行后炮中比较常见。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为成员提供比较简单的防护,但顶部敞开不利一对空防护。车体的手上装甲板最厚,达30mm其动力装置为HL120TRM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300hp(220.6kW),发动机的动力直接传给位于车体前面的变速箱。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包括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8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以及履带,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由于车体比基型车长,负重轮的数目一样,因而负重轮的间距也有所加大。履带板的宽度为400mm,每侧有104块履带板。车体首下甲板处装有12块14快被用履带板,

13、可以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自行榴弹炮的最大速度为42km/h,最大行程为215km。虽说“野蜂”自行榴弹炮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不错的炮车,但其最大确定式弹药基数太少,只有18发。 象式驱逐战车装备88mm炮,底盘为没有量产的虎P底盘,用于反坦克作战,由于机动力低,适合防御作战,但德军却将其作为进攻武器,损失惨重. 犀牛驱逐战车也装备88mm炮,底盘为结合了三号坦克的驾驶、转向系统以及四号坦克的引擎、悬吊系统的底盘.由于炮塔为开放式,无装甲保护,只能在坦克后面作为支援火力. 黄蜂自行榴弹炮装备105mm榴弹炮,野蜂自行榴弹炮装备150mm榴弹炮.它们作为火力压制武器使用,压制对方步兵. 网络上关于德

14、军几种“蜂”的叫法相当混乱和不准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蜂”的昆虫学称呼: Wespe 即wasp 泛指蜜蜂类(总科superfamily)以外的蜂,尤其是独居性的蜂多半称为wasp, 狭义有时也指胡蜂。 hummel 即 bumble bee, 熊蜂,这个称谓网络上很多是乱翻,被翻成大黄蜂,大雄蜂,野蜂 ,雄蜂等等。 Hornisse 即hornet,大黄蜂,或称虎头蜂。 胡蜂科里面的Vespinae亚科 在整个二战中德国主要在各种坦克底盘上生产,改装和装备了大量的各种型号,名目繁多的自行火炮。主要有在I号坦克底盘上生产的150毫米自行步兵炮,I号47毫米的自行反坦克炮,I号37毫米的自行高

15、炮。在II号坦克底盘上生产的II号150毫米步兵炮,“黄鼠狼”I和II76.2毫米和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II号5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III号坦克底盘上生产的著名的III号突击跑。在IV号坦克底盘上生产的“灰熊”150毫米自行突击炮,装备75毫米长管炮的IV号突击炮(又可以细分为装备48倍口径和70倍口径的型号),还有装备105毫米炮的“蚱蜢”自行火炮,“犀角”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旋风”20毫米自行高炮,“东风”37毫米自行高炮,“四轮马车”20毫米和37毫米自行高炮,“球形闪电”双管30毫米防空坦克。“毁灭者”30毫米自行高炮

16、。在著名的“黑豹”中型坦克底盘上开发的“猎豹”88毫米重型反坦克歼击车。还有在著名的“虎”式坦克底盘上开发出来的128毫米的自行火炮,装备380毫米臼炮的“突击虎”。“斐迪南/象”式88毫米坦克歼击车。精明的德国人还把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缴获的35(t)和38(t)轻型坦克的底盘,开发了了“黄鼠狼”III号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还有装备75毫米炮的自行反坦克炮,150毫米的自行重步兵炮以及著名的“追猎者”75毫米坦克歼击车。除此以外德国还在半履带车和轮式战车底盘上野开发了不少类型和品种的自行火炮。 野蜂式自走炮 野蜂式自走炮(德文:Hummel,英文意义Bumble Be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以三号/四号战车混种车体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一款自走炮,主要武装为一门150mm榴弹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