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4607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和汉语的差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程主要内容讨论1.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1) 词汇角度通过对语言学,词汇学以及英汉研究对比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属于形义(语标)文字,文字的来源是象形文字,文字意义出自于对于客观事物的取象而构成,重视意思的表达。汉语识字者通过文字的形态分析构成对于文字意义的理解和对应,视觉感观方式是获取汉语文字信息的主要渠道。英语是音义(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以音表意的语言,文字获取意义的方式是通过体会声音产生的运动过程而形成的心理感受形成的。这些心理感受被固定在26个特定的文字符号和一百多个特定的语音符号上表达出来。听觉感观方式是获取英语文字信息的主要渠道,相比汉语,英语更注重结构的体现。首先,在我看

2、来,汉语,高度灵活,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字”,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其他字组成词,一起存在。英语则相对僵硬呆板,作为英语中最小单位的字母并不能够独立存在,它需要与其他字母一起组成单词才有实际意义。而且由于英语本身是重视结构和以音表意的所以即使创造出专有单词来表示一个事物也会有局限性。比如公交车,汽车,火车,自行车,汉语都有一个“车”字,这是它们的共性,而“公交”,“汽”,“火”,“自行”都是它们的个性,汉语因为自身象形表意的优势很好的体现并归纳了事物。反观英语中的,bus, car, train, bike, 它们是固定搭配,之间基本看不出有什么共性,这也就造成了即使掌握了英语构词法,但很多单

3、词依然只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其次,作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中动词因语气,时态以及主动被动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都是不陌生的。但是在汉语中,我们的动词则是没有如此繁复的变化的,因为在汉语中既然有了时间的限定和表示时间动作的修饰词(比如“一直”,“已经”等等)来修饰,就不需要再改变动词。在英语中“I had eaten so much before I came here.”,翻译成汉语则为“我来这之前已经吃了很多了。”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动词变化,英语用had eaten和came的动词转换(原型为eat 和come)来表示一定时间内的动作,而汉语的动词则完全没有变化只是在“之前”这个时间限定词内用上了

4、“已经”这个修饰词。所以,在词汇方面,我认为汉语是先进的,适应将来发展需要的,因为你只要掌握一定量的字,就可以通过共性加个性的组合,创造出无限的词来表达新生事物,英语则要通过构词法生搬硬套出一些生僻难懂的单词。(2) 句法角度 关于英汉句法的差异,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著名的如潘文国,连淑能,邓云华等,现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英语句子的形合与汉语句子的意合。遣词造句时英语经常要使用象征语义衔接的形态标记,比如应用各类关系词、连词和代词来表达特定的逻辑、句法关系;而汉语较少借助类似形式手段,主要凭意义上的一致性来形成衔接和连贯。2.英语的主谓结构和汉语的主题结构。由于语言

5、类型差异,汉语允许主语隐现/缺损,英语语句中的主语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3.英语的名词、介词优势与汉语的动词优势。英语是一种静态的语言,除使用动词外,也常用名词、介词表达动作意味,从而使句子层次更丰富,表达更多样化。而汉语中的动作都是依靠动词来表达的,较多使用动词较少使用名词。4.英语的非人称句、被动句和汉语的主动句。与汉语相比,英语倾向于运用非人称的、间接的口气将客观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较多地使用非人称句和被动句。(3) 语篇角度曾有国外语言学家研究过,汉语的语言思维是螺旋状的,由外向内,而英语的语言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这种语言思维差异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再次我们不深究,但是这种语言思维模式差

6、异所带来的语篇的差异是着实明显的。所以汉语在行文表达时注重的是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往往一开始所告诉你的只是冰山一角,外在皮毛,甚至只是抛砖引玉和真正所要表达的并不一样。而英语思维下的语篇则是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的。英语会将作者的观点,想法从一开始就告诉你,尔后的篇幅用来支持解释自己的观点。汉语则偏向于开始花大量篇幅引经据典或者列举事例,经过论证比较,最后才说出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英语属于形和语言。意合,即只求意义的整合,不求逻辑的严密。形合语言则非常重视结构上的完整和表达的科学性。所以这一差异也给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就会出现很大的区别。2. 所涉及的主要翻译策略,策略运用效果讨

7、论对于我来说,我所知晓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语义翻译法与交际翻译法、异化翻译法、归化翻译法等,但我们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采用了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3)也用于文学翻译。但是采用直译法也会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没有哪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符号所指的意义或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都会有差异。可以说,语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因而,也就没有绝对准确的翻译。而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

8、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所以在学习翻译的过程当中,我认为不应当单纯的只选一种翻译策略,而是在不影响整体文章风格的前提下,将各种翻译策略的优势融合在一起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本课程主要教学模式讨论本学期翻译课程上课模式进行了改革,由原来传统的老师说教,学生听记的模式改变成为称之为“work shop(工作坊)”的全新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不但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互动,学生间也有了更多的合作,使学生无论在实践,效率,技巧,协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本人除一次作为讨论记录员之外,都参与了小组的每次翻译工作,我们小组主要采取分量翻译的方法,每个组员自愿申请想要翻译的部分,最后统一

9、安排分配翻译任务。当翻译完成后开始讨论翻译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对翻译方法的见解,最后每次由两位组员(轮换)分辨进行译文归纳和讨论总结。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和体验,本人在翻译技巧,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感觉在一个集体环境下的工作比个人单打独斗要更在自如。首先,由于分工明确,每个组员的翻译量要比个人翻译时少所以效率高。其次,在团队的帮助下有些翻译不正确或者自己拿不准的部分可以获得其他组员的帮助,一方面优化了团队的翻译成果,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翻译水平也有较大提高。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本人对于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也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单是中国需要更多的认

10、识世界,世界也更需要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而翻译工作者就是其中的桥梁,所以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本人在翻译实践中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对于相对生僻领域的翻译以及相对怪异的语句结构的翻译。这一类问题主要常见于对于专业性文章和古典文学的翻译。要么是单词拿不准,或者因为不懂得其中的原理而导致翻译不出来,要么是因为原作者文章结构,行文特点比较奇特,在翻译过程中容易把握不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二是对于翻译这个职业的思考,虽然翻译是金领行业,但能做到小时上万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翻译仍旧拿着普通的工资。虽然议员只用翻译几个小时就能赚钱,但是此前译员往往要花去几倍,几十倍于数小时的时间去进行充足的准备

11、。同时,由于翻译工作的高强度,高紧张度,翻译工作往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体力这对于个人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尤其是口译工作,往往变成了“吃青春饭”的职业。但是我想,第一点是很好解决的,那就是加大阅读量和平时多对此类文章进行翻译练习,正所谓孰能生巧尔。而第二个问题,其实只要是全心爱着翻译这项工作,全情去投入,也不会觉得很苦很累,至于对于身体的消耗,自己平时多加强体育锻炼,翻译时和注意方式方法提升效率即可。对于今后的翻译实践工作,我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去一家单位从事翻译工作,因为是实习,我可以不要薪水只希望单位给我一个工作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提升自

12、己的实际翻译能力,好在我已经联系到了一家单位。结语 总之,经过大学四年以及两年专业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我所学到的翻译理论,技巧以及团队协作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再次感谢学校的不懈培养和老师的谆谆教诲,谢谢。参考书目:范仲英,1994,实用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罗新璋(主编),1984,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王宗炎,1984,辨义为翻译之本。翻译通讯第四期。杨自俭主编,1994,翻译新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张培基等,1980,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美芳,2001,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还有部分资料来自天涯网络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