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烂泥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3936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越烂泥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穿越烂泥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穿越烂泥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越烂泥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穿越烂泥沟原来计划是穿越烂泥沟,到石佛沟结束,全长19公里,最高点海拔2800米。由于我们走得早,又不堵车,加之徒步速度比较快,有了富裕的时间,在石关子临时改道,从砚子口下山。这条路没人走过,实际上根本没路,几乎是直线下降,很难走,比原计划都走了5公里。我们七半点到的西关十字乘44路,到烂泥沟只用了一个小时,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一个小时。我们沿着矿区破旧的楼房向南走去,在楼的背后,有一条向东南方向的山间公路,缓坡向上,不时的遇到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这路没特点,只是一直向上都是缓坡,不时有车辆驶来,唯一看到的就是蓝天白云,这对我们在雾霾中生存的人来说,很稀罕、很重要。这也是我们走出喧嚣,走进大山的

2、理由。路缓坡向上,弯弯曲曲,不时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鸣、和山鸡嘎嘎的叫声,路边有个道班,标志上写着烂泥沟到马厂的距离是8.3公里,这里的海拔是2500米。在路上还看到了一块石碑,记载了古代曾有高僧在此圆寂,留下塔林,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细看。我们沿着山间公路行走,行走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就有人脱掉了外套,快到马厂我们走了一条小路,路边全是灌木,很窄,只能一个人行走,路上的积雪很厚,踩在上边咯咯作响。10:30时我们就到达了马厂,这段路没难度。马厂是个小山村,在村外有一块打麦场,算是村子最大的平地,旁边有一块不大的水池,全都冻得实实的,人在上边行走,当地人称之为天鹅湖,这在干旱山区的山顶山极为罕见,不

3、知水源来自何方。我们开始在这拍照,嬉戏。感觉很好,空气新鲜,望远看去,群山环抱,形态各异。有的在阳光的映射下可以看到层层山峦,一山连着一山。逆光看,只是看到山的轮廓,雾蒙蒙的。低头看脚下是层层梯田,被白雪覆盖着,展现着一副副美景,我们站在山顶山,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景观,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我们称之为洗肺。10:50我们离开马场登山了云顶山,那时是11:30分。路好走,没有明显的坡度,走的很轻松。路的阴面全是厚厚的积雪,没人走过,有人在积雪上用登山杖,在积雪上写了云顶山三个字,并画了个箭头,为后边的人做路标。这里看到的就是蓝天白云,和远处城市上空的雾霾。这是我们已到了三岔路口,也是人

4、们走这条道,常用午餐的地方。我们一看时间还早,决定再走一会,就走进了左手的林间小道,小道只能走一个人,人们一个挨着一个,鱼贯而行。树以沙棘居多,不是可以看到干枯的果实挂在树上,有的人在采食,说是补充维生素。路一直沿着山脊,没大的坡度,就是有些积雪,比较好走。走了一会就遇到了一出阳坡,坡上有一块空地,山坡上满是沙棘,果实连成了片,金黄色的一片一片,沟里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山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有黄色的、深褐色的。坐在那里,不断地转身,就看到一份份精美的画面。人们拿出食品,开始了午餐,边吃变开着玩笑,笑声不断。吃完午餐,人们开始闹起来了,找个缘由就闹一阵,好想回到了童年时代。在这照了不少像,没能能走左

5、右别人,不时的有人挤进了镜头。这里也是走高峰,海拔2800米。出了灌木林不远就是石关子,一个山顶的村庄,从哪里直接下山就是石佛沟。我们选择了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沿着山脊走。山上全是灌木林,有的地方有小路,有的地方没路,就淌出一条路。不知道翻越了多少个山头,上上下下,路上积雪很厚,有的地方很滑,人们相互提醒着,注意路滑,注意树枝,注意有冰。就这还不时有人滑倒,好在没人受伤。走在灌木林中,人们习惯了任凭树梢打在脸上、身上。听着树枝抽打人体,发出的哗哗响声和脚踩积雪的咯咯声。走出了灌木林,就是一座荒山,山体很大,远处望去,人小小的一点点在蠕动,人走在山嘴处,远远看去,像走在天边,很美很美。人们放开喉咙喊山,声音传的很远很远。沿着黄山走了三个山湾,就看到了山脚下一条窄窄的沟,有一公里多长,没路。有人从那里往下走,由于走直线,路很陡,上边有积雪,还有碎石坡。有的不敢走,坐下来慢慢往下滑,这时体现了团队和互助精神。人们主动帮着弱者,主动防护,路很难走,有人滑倒。也有男同胞,把要摔倒的女同胞抱住,人们笑称非礼。这段下山的路走得很艰难,有些危险,好在没人受伤。16:00我们走到了岘口子,坐车返回了市区。这次远足去的人不多,只有23人,行程约24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