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小怪兽“

上传人:Y*** 文档编号:89151259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小怪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小怪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小怪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小怪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小怪兽”1957年,陕西神木县(今神木市)纳林高兔村发现了一座匈奴墓,发掘过程中,一件件造型奇特的金银饰品的出土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其中有一件金器在清理干净后,让文物工作者尤为疑惑,至今也不知道这个兽型金器是什么动物。这个金怪兽只有巴掌大小,重160克,怪兽头似马,嘴似鹰,角似鹿,身似羊,四足站在莲花形的器物座上,弯颈低头作角抵状,兽角及周身纹饰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有学者认为,这个金怪兽可能是传说中的飞廉。飞廉又叫“蜚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鸟、鹿结合的动物,秦人的图腾便是飞廉。尽管这一说法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专家根据金怪兽莲花形底座上的12个小洞推测,

2、这件文物应为匈奴首领头冠上的装饰物,那些小洞就是金钉或丝线将金兽固定在匈奴王冠顶上用的。这件金器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除了金怪兽外,还有同期出土的其他匈奴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匈奴金怪兽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匈奴银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匈奴银卧鹿神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边缘,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战国末期,鄂尔多斯高原是匈奴人生活的地方,他们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因此,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发现了许多匈奴墓葬和遗物。在这批匈奴文物中,动物形象装饰物为大宗。纳林高兔出土了虎、鹿、刺猬等多件圆雕动物形象装饰物,有些遗产精美,有的则比较粗糙。动物形纹饰也很常见,如纳林高兔出土的一件剑柄中就有羊头纹饰和对虫纹饰。神木出土的这些匈奴文物,有着明显的草原民族文化特色,不但体现了匈奴工匠卓越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秦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是工艺美术精品,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文字资料及图片来自中国历史密码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书,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