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0575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政(地理文)缺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峪关市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根据下表的气候资料,回答12题。序号最热月均温0C最冷月均温0C季节降水量MM3-5月6-8月 9-11月12-2月15.5-2.24332673124.5-10.7683801104520.99.51346142553426.2-4.657.14798410.71地所在地形区对应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雅鲁藏布江谷地B、雅鲁藏布江谷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雅鲁藏布江谷地东北平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雅鲁藏布江谷地2四个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

2、物排序正确的是A、小麦水稻棉花青稞 B、青稞甜菜水稻冬小麦C、青稞甜菜水稻春小麦 D、水稻甜菜小麦油菜3南方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是因为A、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主要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C、深受季风影响 D、地势的影响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A、 B、 C、 D、5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A、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0以上 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 D、矿产、森林、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6、下列几组省区(市)按-排列的是A. 山东-四川

3、-西藏-江苏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79题。7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8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A8001000米之间B18002000米之间C28003000米之间D38004000米之间9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

4、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10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11消除黄河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A上游植树造林,中游加固大堤 B中游水土保持,下游加固大堤C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植树造林 D.中游加大截流,下游开挖新河读图,完成12-13题。12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造成的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

5、引起的13图中Q处附近山地可能是A天山B太行山C六盘山D贺兰山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1416题。14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15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16以上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属于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04年1号文件)全文公布。主要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生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充

6、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请回答17-19题:17由于目前种粮效益比较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您认为下列对农民增收最为可行的措施是A.在南方农村大力发展畜牧业 B.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大中城市C.搞好粮食的转化和深加工 D.精简乡镇机构、减少农业投入18“意见”指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那么,对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改革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什么局面: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C.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D.大规模的企业种植园,农产品

7、商品率较高19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 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牲畜下面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0-21题。20 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 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B. 农业引水灌溉C. 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D. 有支流汇入21 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

8、变化的折线是A. 折线 B. 折线 C. 折线 D. 折线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2224题。22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23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24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表。据图判断2527题。25图中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A太行山B四川盆地C云贵

9、高原 D秦岭26图中区域的区域特征是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27当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A盐碱地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C酸雨的防治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读下面我国某地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中依次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回答2830题:28影响图中温度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季风环境29图中海拔最高处大致在 A107.5E ,34N B107E,34.5NC108.5E,33.5ND106E,33N30乙河

10、流域与甲河流域相比,发展农业生产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C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少,水土流失弱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环渤海经济圈图,回答问题: (8分)(1)环渤海经济圈包括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2分)(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3)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分)32物候学是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影响的科学。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桃始花时间(桃花开始开花时间)的等候线图”(图12)和“冬春寒潮入侵主要路径图”(图13)。回答下列各题。(1

11、2分)(1) 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地区与纬度相当的四川盆地相比,桃始花在日期上有何明显差异?试分析原因。(6分)(2) 我国东南部260N以南地区,桃始花等侯线走向大致与_线平行,弯曲程度与260N 以北相比,较为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原因。(6分)33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10分)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

12、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2分)(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分);。(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2分)(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有利:不利:34下图所示两地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甲所示区域与图乙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纬度相当,但气候截然不同,分析原因。(2分)(2)图甲所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河流),试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分析原因。(3分)(3)图乙中阴影地带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并分析处该作物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4)甲图所示区域内的经济特区中,正午时刻日影方向终年不变的是,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