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49479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黑龙江省商务学校的孙文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课时安排为两课时,90分钟。我的教学理念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力求知与行的有机统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5个方面向大家做具体介绍。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材前四课已经分别就职业礼仪和道德的内容、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而本课是此前课程的基本落脚点,是知与行的结合点,其重要性在

2、于引领学生完成职业道德的理论自觉性向实践自觉性的转化。(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配合教学大纲,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知道“慎独”“内省”的内涵及其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了解道德榜样的内涵及意义,知道涵养职业道德要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锤炼。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意义和方法。懂得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在实践中锤炼的道理。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见贤思齐。懂得从小处着手,在职业生活中自觉修炼。3.运用目标 明“慎独”而能自律自主,勤“自省”而能自论自察,运用正确的荣辱判断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3、,学道德楷模而见贤思齐,守高尚情操而躬行践履。(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1.教学重点加深对“慎独”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增强自律意识。2.教学难点加深对“内省”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3.教学关键点将道德认知提升为道德信仰,将“慎独”、“内省”的理论体验转化为践行标准和人生追求,以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适应职场职业规范。二、学法分析(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财会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其中,94%为女生,63%来自于农村,36%来自于单亲家庭,23%来自于低保家庭。这种学生结构呈现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温顺细腻、注重实际的特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职场“硬实力”的要求,开始谋划

4、职业生涯,但对于职场“软实力”的要求尚处于懵懂阶段。(二)学法指导基于学生的客观情况,结合课程标准,我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素材,课上激情互动,课后体验践行,从而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以自主学习锻造探索能力,以协作学习强化团队意识。三、教法分析为了改变学生对德育课情绪上的冷漠化倾向,避免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出现重知轻行、德育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我采取了辩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等反映社会现实的信息,力求营造一种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5、,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按照诵读道德经典、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呈现我的教学过程。(一)诵读经典(3分钟)教师与学生常规性诵读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激发时代共鸣。这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二)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社会陋习的场景,以及另一组展现良好职场风貌的场景,由此引发学生的不同观感,并请学生上前做三组职场中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表现。(接电话吃东西、脚放在桌子上打电脑,衣着不整)让学生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境激趣,以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环节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三)讲授新课(

6、76分钟)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分解为两个主题,主题之间彼此连接,相互渗透,层层递进。首先看主题一,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围绕这一主题,我首先采用的是讨论法和辩论法。先用课件展示两名中职学生从业后因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同而事业成果迥异的案例,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多数学生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性都有正确认知,但少数同学还存在模糊意识。例如有的同学说,现在职业道德训练为时过早;还有的同学认为,职业道德训练没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我采用了辩论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两组,学生针锋相对,各抒己见。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养成不仅

7、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最后我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生、事业好比大树,那么道德就是这株大树的根,而职业道德就是职业生涯的根基,只有扎稳了根,人生事业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基业长青。2.慎独在明晰了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道理以后,我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慎独对于“慎独”这一概念学生比较陌生,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慎独的辞源及含义, 并告知他们“慎独”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提升道德修养的手段之一,然后向学生解释“慎独”的当代意义,一是通过引述刘少奇的名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关于慎独的经典片段,二是向学生展示“诚信考场”案例。在学生基本了解“慎独”概念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讨论财会人员如何在职场中做到“慎独”。有的同

8、学认为“慎独”就是不做假账,有的同学认为“慎独”就是不贪图公私财物,也有个别同学认为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潮比较普遍,不乏弄虚作假现象,“慎独”就是犯傻。捕捉到学生这一思想苗头,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疏导学生的困惑,矫正学生思想上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我一是强调社会主流是正面的;二是讲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三是阐释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立足之本和成事之基的道理。3.内省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内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让每人在课前所搜集的名人名言中找出一句与之相符的名言。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北大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其中提到如果我们每个人

9、都能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那么我们的社会又将是怎样的?然后播放视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视频播放结束后,比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名曲沉思的旋律中带领学生进行三分钟的引导性沉思,完成一次真切的内省体验。此后进入学生体验式学习环节,将学生分成8个4人小组,组员根据深思体悟,结合自身情况,每小组做一份洗心卡,标明反省事项,以期达到自省自察、自勉自律的良好效果。最后我将点题:善自省者明,善自律者强,中职学生一定要经常进行自省、学会慎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怎样才能达到“慎独”和“内省”的境界呢?通过设问,自然过渡到主题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30分钟)1见贤思齐围绕这一主题

10、,我首先播放视频劳动模范邓建军片段,通过直观动感的影像将职业道德的榜样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同身受,自觉思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邓建军?进而引思明理,发挥道德榜样的启迪激励作用。2.积善成德之后通过对学生展示几组普通人的最美瞬间以及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小事之中,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自觉性。3躬行践履为了充分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理念,最后将组织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会计师事务所的新人和岗前培训师,由岗前培训师对新人进行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培训,通过体验式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职业行为习惯是在各种职业实践中养成的。 (四)课堂小结(4分

11、钟)本节课的课堂小结,运用“盘点收获”的方法,让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盘点,一是:从知识方面进行盘点。“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二是从情感方面进行盘点,“通过学习,我对职业道德有了新的认识”,三是从行动方面进行盘点“在学校,我打算”“在职场,我打算”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总结,把良好职业道德观植入记忆,种在心田。(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2分钟)1.以个别人使用半张一元钱充当整张一元钱乘坐公交车的事例,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下自己的感受。2.以今天你内省了吗?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检查课上所做的“洗心卡”使用情况。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个性得到彰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获得升华,在真实的道德生活中完成一次

12、道德成长。板书设计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按照简单明了、整齐大方、重点突出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一份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五、教学反思本课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辅助专业的原则,密切联系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设疑问难,循序渐进,将教师指导与学生的讨论、活动紧密结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及简单的灌输。通过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大量有说服力的材料,精心设置问题,串联板块主题,逐层推进。真正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切实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力求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这一教学理念。从课堂及课后的反馈来看,本节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结合度及职业教育特点的体现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本节课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对学生就社会不良现象提出的质疑,在备课中考虑不够充分,道理的讲释也比较肤浅。所以以后对“备学生”要多下功夫,逐步缩小与90后学生思想上的代沟,力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