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4946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教案魏薇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荷塘月色授课班级14艺术7班授课教师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魏薇授课地点校园智慧教室课时安排2课时参考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倪文锦、于黔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版。其他资源信息资源图、文、音、视等素材、微博等网络资源软件资源思维导图XMIND、iDo软件、足记软件环境资源校园智慧教室、校园学习资源平台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情感细腻,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较好的阅读理解力。由于独特的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耐心和探索精神,对文章的优美的写景技巧难于发现,情景交融的感

2、悟体会不深。而他们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都决定了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策略遵循体验、探究、应用的教学思路,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语文课堂“读讲析”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设置情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课文。利用smart架构的智慧课堂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景技巧,赏读、分析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利用网络交流共享平台改变传统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学习的评价和总结。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多媒

3、体演示法学法:诵读品味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课题荷塘月色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全文脉络,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基调。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通过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3、学习文中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写景抒情的能力。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领略“通感”的运用这一手法,并能完成简单的片段写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走近文本聆听歌曲巧设疑(3分钟)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理双脉(12分钟)课前准备:学生结合班级QQ群上发送的预习要求,登录校园学习平台,完成自读课文、观看凤凰传奇的 荷塘月色MV等预习任务。 PPT播放由凤

4、凰传奇演唱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思考:同学们,这首流行歌曲歌唱了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它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提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暂不给出意见,让学生带着这种思考进行下文的学习。 1.体会复杂情感,理清情感脉络。 问题一:阅读文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情感的原句做标注,并用词语概括出这种情感。 明确:(在书中标划相关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放松)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享受)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孤独) 这真是有趣的

5、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失落)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思念) 2.探析表现情感的方式,理清游踪脉络。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哪里是直抒胸臆?哪里是融情于景?又是借何事何景来写情?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再读课文,一组同学勾划景致,逐步理出作者的游览路线;一组同学寻找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脉络。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后,利用XMind软件把两条脉络整理成图,上传至教师主屏,两组共享,理清文脉。思考问题提示:这篇文章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重点写了什么景?哪些段落在具体描写荷塘月色呢?其他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参考之前标注的表现作者情感及其变化的词句,做概括。明确:写景:文章

6、重点写了荷塘和月色,荷塘月色之景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第4、5、6自然段。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6段写荷塘的四周。情感:心里颇不宁静文眼 (第1自然段:孤寂的氛围、淡淡的哀愁)路、树、月 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发表观点。阅读文本,找句子、做标注。思考、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明、暗两条线索。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品味文意时代背景巧解析(10分钟) (第2自然段:幽僻、寂寞、蓊蓊郁郁的、月光淡淡的)独处,到了另一世界里(第3自然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

7、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6自然段: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蝉声、蛙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经无福消受了 (第7、8自然段:热闹、风流、嬉游、有趣)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第9自然段:到底、惦着江南、猛抬头)心绪变化:心里颇不宁静独处求静一一无所有惦着江南。初步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比较复杂,不是单单有喜悦之感。 小结:全文可分三大段落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通过两个脉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月色荷塘风姿绰约,但作者的心情并未像流行歌曲中唱的

8、那样轻松,相反他的情感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相关背景材料,分为个人、家庭、时代三个板块,学生自主阅读,组内讨论,形成微报告,课堂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不仅要知人论世,更要立足文本,在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教师PPT展示重要知识点:朱自清,现代作家。号秋实,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五四”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长诗毁灭,之后参加过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散文创造和古典文学研究。其间创

9、作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散文笔致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他坚定站在民主革命一边,反对内战,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属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给的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气概”。作品有诗集血潮(与俞平伯等合集)、踪迹(诗与散文合集)、背影欧游杂记等。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总结:由于性格、家庭、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面对现实的困惑不满,作者有诸多摇摆,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情感正是文章的主旋律

10、。小组讨论,交流,初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理清文脉,标注段落大意。阅读背景材料,组内讨论,形成微报告,课堂展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 欣赏文图荷塘月色赏真意(细读文章第4小节)(10分钟)5、 练习文法通感手法妙用比(10分钟)1.配乐朗读,以读赏文。 播放flash动画视频,模仿朗读语段。2.细读文章46小节(第1课时完成对第4小节的细读) 文章写的最妙的是荷塘月色之景,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两者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自然风景画。 问题一:思考写荷塘之景如何别出新意? 思考提示:分析第4自然段:(月下荷塘)(1)朗读第4段,要求用下划线标出它所描写的景物,并

11、思考作者写的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 明确:先总写荷塘,再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远近,上下,静动。(2)为了表现景物特征,作者主要采用什么修辞?(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 “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既新奇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子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 “明珠”写荷花之洁净,“星星”写荷花之明亮。“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纤尘不染,使人想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又使人想到

12、水中月雾中花,灯下看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 博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连用共同描述同一个事物的修辞方法。其通过不同的喻体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征。如写点缀“层层的叶子”的荷花时,连续用“明珠”、“星星”、“美人”来比喻荷花,非常准确、生动。拟人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羞涩”也是专写人的情态之词,于此,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的难为之状,忸怩之态。这两个词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叠词叠字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通感1.检查微课学习效果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思考:什么是通感

13、?你能找出文中含有通感手法的句子吗? 明确:通感是一种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去,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格。由于感官发生了转移,所以这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文中实例:A.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明确:视觉的“光和影”与听觉的“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B.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明确: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视觉,和朦胧的梦境构成通感。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明确: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视觉和妙不可言的生理感受构了通感。 小结:朱自清先生在感受“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时,调动了自己的诸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独处”的心灵感受和现实与内心构成的独特意境之中,当直觉到一种感官不够用时,就自然地借助于其他感官的帮助和补充。 2.检查微课作业第二项,课堂展示:用心欣赏这段背景音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听后感。 课堂上可根据时间再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课堂展示,学生组内分享自己的课前作业“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乐曲的听后感”。小组推荐一部作品,班级展示,教师面批,推荐优秀作品至班级主页,供交流学习使用。观看视频,模仿朗读。思考、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