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48786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头的那片海,留下 许多 怀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洞头的那片海,留下许多怀念那片海,留下许多怀念文/刘宗勇4月5日,我第二次踏上洞头那片热土,春风暖暖的吹在身上,似友的感觉,除了一缕清爽,还夹着花朵的芳香,沁人肺腑。在两天的时间里,我真正领略到洞头的海景、郑成功劳逸的心情、望海楼朦胧的影子、海鲜鲜美的滋味和洞头人的热情。寻找郑成功的影子决定去洞头,还得缘于去年温州文联在文成举办的文学周活动。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游山玩水嘛,用不着这番解释。事实上我在文成已经与洞头的朋友结下了情谊,是他们的热情和真挚,让我有了再次去看海的渴求。在文成的几天里,我一直与洞头文联的几个朋友在一起交流,其中有文联副主席张志强、文联常务副主席庄明松、文学学会会长叶明旭等

2、,他们对待我这个新温州人像老朋友一样亲切热情。偶然的说到洞头,郑志敏在QQ里就说:来洞头玩,就得去看海。于是,我们便去洞头看海。从汽车上下来,一行五人疲惫的脸,顿时被清爽的风拂得一干二净。长期呆在办公室里面的人,被海风一拂,便会觉得人生还有如此美妙的感受,心里会不由得羡慕起居住在这个岛上的人,如此的山和水,如此清新怡人的风。郑志敏领着我们上了公交,看了洞头的新城区,然后到达吉祥阁商务宾馆。张志强主席已等候多时,谈笑间,他向我们介绍了洞头的风景名胜,最后安排我们下榻,休息几分钟后开始出发,先看城区,吃过午饭,再去看郑成功校场遗址。我看过北京整洁的街道,上海完美的建筑,却从来没见过如此干净的小巷。

3、洞头的建设很让人想起重庆山城,它街街串连,时高时低,水泥地或墙面上一层不染,连那一片飘落的树叶,似乎也自觉的跌进了垃圾箱里。与其说它是城市里的小巷,要是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做陪,不如说是乡间小道般令人欣喜,让人不得不感叹居民们热爱环境的理想与现实,不得不追求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美丽。午饭非常丰富并热闹,除了洞头的文艺工作者外,还有文成县文联副主席王国则和人民文学编辑商振,从饮食文化谈到旅游文化,再谈到文学创作,普通的饭桌变得并不普通。我心里在说,这次洞头之行,算是没白来。照年龄说,在座的都比采风团大一个年代或两个年代,但大家并没有年龄的代沟,而是敞开心怀,谈天说地,许多从未听闻的故事从长辈们的

4、嘴里讲出,年轻一代受益非浅。要去郑成功校场遗址,必须得过海。一片蓝莹莹的海,就像一条蓝色的布带一样与山石缠绵,荡漾的几艘渔船和客轮,发出几声攸长的汽笛,微波之中,倒映着山、建筑群、船、人客轮发出一阵颤抖,或是连续咳嗽般的声音后,在海面上激情的飘荡起来,载着我们开始乘风破浪。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宽阔的大海,尽管上一次到了海滨浴场,却没有下海尝试过海水的滋味,此次乘船吹着海风,心情也自然豁然开朗,往常的愁郁也被那一个接一个的小浪头,冲散后不知踪影。随着客轮的缓进,远处的几座山渐渐的露出了面目,郑志敏指着右前方的一座山告诉我:那就是郑成功呆过的地方。心头不竟紧张起来,再过些时间,我就可以看到郑成功操练兵

5、马的地方了。能看见一个英雄的起居地,难道不值得兴奋吗?风浪停息下来,客轮靠在一座码头般的水泥建筑物边,船夫拴好绳索,一个个把我们抚上岸。尽管乘了快一个小时的船,却不显得疲惫,相反从船夫面带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能长期在海面上漂泊,也是一种乐趣。沿着车辆可通行的水泥道行走,一百多米远就到了村落,和一片光滑的沙滩。我们开始拍摄,沙滩、轮船、山头、石屋、村民刚刚在大海里看到的山突然就变得高大起来,从狭口进去,还真的别有洞天,或许郑成功当初选择这种地方屯兵,主要就是地势。资料上有介绍:当年郑成功挥师北伐,曾在大瞿等岛备战休整,在此进行军事操练,检阅将士。它成立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舟师北上

6、抗清。一路上攻关夺隘,势如破竹。于翌年正月在大瞿岛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军事演习,然后再继续挥师北伐,直取金陵,凭吊古迹,发思悠清,让人豪气顿生,壮志干云。郑成功的校场遗址位于大瞿岛的中部,距洞头本岛3公里,交通不方便。单体两旁杨梅,柑桔成排成片,西北部有孔雀开屏,扁舟岩宫财岩,还有以日月为灯蜡烛台,遍地都为草药,钟灵毓秀。那么,我们所到的岛,也就是传说中的大瞿岛了。说到郑成功,念过书的人都会联想到他收复台湾的凌云壮志,想到他英雄的一面。而在我们面前的遗址,却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用直观的话说,它就是一片山头。荒凉的山头,更容易让人想起几百年前在这个荒岛上所发生的事,或许那时候并不像现在这么荒凉,而是战

7、鼓齐鸣,人声振奋的年代,加上涛涛海浪,别是一翻壮烈的风景。只有一条石砌小路上山,这条路大约是后人想保存郑成功校场遗而建造,时至今日已失去骄傲的面孔,在丛草中显得低微,或许它们已经经受不起岁月的贱踏,被海风拂多了皱纹,显得有些自甘堕落。路的两旁是石砌小屋,绕山而建,有单独平房,也有一楼一底,石头被凿得四平呈长方形,用石灰或水泥堆叠起来,顶上盖着青丝瓦,倒也像古村落的样子,人们的屋前再挂上鱼网或晒着海鲜,更有一份渔家村庄的别致。一开始,路还算开阔,走着走着,路上全是野草,再就是看不见了路,在一人多高的杂草中攀登着。路边偶尔会看见几株杜鹃花,开得鲜艳,在万绿中却略显调零。一行人一边称赞杜鹃的美丽,一

8、边抱怨上山的艰难。登上了大瞿岛的中峰,大海一览无余,奇峰怪石也尽收眼底。一亭立于涯上,向前十余步便是石涯,竖着的几根铁栏上拴着几条生绣的铁链,中部已经断裂或许是很久没有游客,凉亭也只是供给山野村夫们栖息之用。可想而知,一代英雄豪气干云之地,竟沦落如此。或许,几年后,这个地方每天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追忆郑成功当年的风姿。我们继续延山攀登,时而曲折,时而伸展,大多都被树木的枝干或杂草挡住了去路爬到一片空旷的草坪上时,有人在前面大声的叫喊:到了!到了!山腰上长满了野草,竹、树这一片荒凉之地,让我开始想象电影里郑成功指挥千军万马奋战的场面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舟师北上抗清。一路上攻关夺隘,

9、势如破竹。于翌年正月在大瞿岛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军事演习,然后再继续挥师北伐,直取金陵,凭吊古迹,发思悠清,让人豪气顿生,壮志干云。我们还想往上走,却被眼前的丛林难住了,树干和杂草中,再也找不着路的影子。黄昏的云彩披着淡红挂在天际,在海面上铺出一面屏障,波光鳞鳞。一行人沿着来时的路下了山,又回到了那片沙滩上,拍照或谈及山上的惊险。我回头看着那片沧桑的山头,朦胧中似乎看到了一个古时的战将,挥着旗子在呐喊船开了,所有的思绪都回到了荡漾的海面,欢笑声冲淡了那片沧凉,慢慢地,郑成功的影子远了,然后在大海的尽头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我深吸了口气,心里在说:郑成功,有一天我会再来看你!烟雨望海楼原本计划晚上回温州

10、,但洞头的朋友已经安排好晚饭,并且来了很多人,不好推辞,只得留了下来。当然,让我们留下来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望海楼。郑志敏说:来洞头不去看望海楼,那就是白来了。一种好奇,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第二天一大早,文联副主席张志强就来到房间,他的热情让我和朋友们有些措辞起来。吃过早餐,招来两辆出租车,开始绕山而上。奇怪的是天公作媒,下起蒙蒙细雨,让情景增加了些感觉。当然,雨天旅游是一件糟糕的事,但看望海楼,我认为要有些雨,这样就多了分情调。气吞吴越三千里,名贯东南第一楼。能得此名句的望海楼,想必有着神奇的景象。在出租车上,我就看到了这么一句关于望海楼的宣传标语,它既然能驰骋千里,定有它的缘故。之前就

11、所道洞头是由103个岛屿组成,素有百岛之称。清朝诗人王步霄还曾惟妙惟肖地描绘洞头的神韵: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那么这第一楼的气魄,理当也充满无尽的神韵。汽车在山路上行驶了近二十分钟后,停在了一顶峰上。望海楼到了。没有绝世美景,也没有百花衬托,只是一幢普通的楼。楼有五层,层层木雕,吊角而起,挂有牌扁及字画,更有名师楹联,楼色暗红,青瓦彩檐。据说1500年前南北朝时,永嘉郡守颜延之在洞头筑望海楼亭以观海景。公元825年,唐代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太守后,特地乘船寻楼并写诗纪游。因此重建望海楼景区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现在看到的望海楼,所披挂的楹联从全国征集,上

12、口绝佳,其意犹然。正门的那幅:仰层檐抱月,曲槛横云,气吞吴越三千里;俯灵海奔涛,遥天返棹,名贯东南第一楼。画龙点睛,不但说出了望海楼的气魄,还道出了洞头悠久的文化历史。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精致的工艺品,全是由五颜六色的贝壳加工而成,有十二生肖、渔夫、鱼类、船只直看得眼花缭乱。一楼陈列的这些工艺品,让同行的朋友们爱不释手。大厅的中央放着洞头地形展示台,各岛、河流、镇,一览无余。没想到若大的百岛,在眼里是那么的清晰,一山一水,寸草寸木。郑志敏指着一条公路标志的线说:这就是你们来的那条路,跨海的,你看,多长啊!上了二楼,便看见船,从古代到现代的船模展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船,尽管在电视里看过无数的船只

13、,但亲眼看到船的发展史,倒是有些触景生情。这些船,有独木舟、木板船、舢板、泥涂船、大排、丁送天、钓槽、木质渔船、水产收购船、钢质渔船从远古到近代,从原始作业到机械作业,那些竹蔑、螃蟹茏墨鱼茏,让我想起电影里那些渔夫捕鱼的画面,他们勤劳的双手长期浸泡在海水里,那一丝收获的喜悦就像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他们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三楼的渔民生活厅里,摆放着各种渔民灯具和渔民常用物品,墙壁上的平板电视里播放着洞头民俗风情专题片。现在洞头人还会在元宵节这天放灯,如水灯和孔明灯。这些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般的故事,形似贝壳、鱼、龙、鸟、马一切都与渔家有关。再看摆设的特产菜,墨鱼饼、鳗鱼鲞、茭子饭、猫耳朵基本上的菜

14、我们昨天都已吃过,看了介绍,回味无穷。四楼的渔业生产展示更让我瞠目结舌,最先入目的就是那件挂在墙壁上的蓑衣。这让我想起家乡的农忙季节,农夫们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稻田里插禾苗渔民们作业所用的橹很有讲究,还分鸳鸯橹、透顶橹、锅铲橹。我看到了渔民所用的网、网梭、回灯、螺号真想一件件的把玩这些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渔民用具,感受渔民在风浪中作业的那种心情。那些古老的竹碇和石碇,散发出被海水淫浸的气息,一道道穿波破浪的痕迹是那么的深刻和引人深思,深思渔民出海前亲人关怀的神色,深思在浪花中拼搏的干劲,深思那讨海袄的魅力。一排洞头风光照片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中,神奇海岛、渔家风情、渔舟晚唱烟雨已经散去,站在楼廊上隐隐看见远处的城镇、海、渔轮,相机的快门一响,留下了一幅朦胧的画面。朋友们不由得叹息这种天气,抱怨阳光为什么不那么灿烂。或许阳光能给望海楼带来无限生机,会让它更光流光溢彩。偿若换种心态去对待事物,细心的观察它在烟雨中的韵味,自然有一种收获。回到温州后,时时打开在望海楼的照片,想想当时的情怀,心情顿时舒畅许多。我想,洞头的那片海,留下了我许多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