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3305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 乀 暖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一乀暖瞳。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提纲(一) 2011年01月10日物态变化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

2、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

3、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A.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B.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2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A晶体物

4、质: B非晶体物质: 熔化图象:A晶体 B非晶体 A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B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A B A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 1.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暖

5、和的室内,镜片变模糊,过一会就清晰了,而从室内到室外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 2.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夏天早晨小草上的水珠_ (2)雪化成水_ (3)冰冻的衣服晾干_ (4)将熔融状态下的玻璃压制成玻璃板_ (5)霜的形成_ (6)撒在玻璃上的水变干_ 3.人扇扇子觉得凉快,对着温度计扇扇子,能使温度计示数下降吗?如果在温度计上裹着湿棉花,情况又怎样?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知识点 1. 质量(m) (1)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 单位:基本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

6、状态.形状.所处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2. 天平 (1)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工具 (2)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A调平衡前,将天平放在水平的试验台面上 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线上 B调平衡,向指针偏离的相反方向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红色刻线 C称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避免超量程测量 D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置物体,右盘放置砝码。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就是被测物体质量 注意:天平调平衡后不能搬动和调换托盘,否则要重新调平衡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称量完毕要装入盒内 测量过程中不能调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 量筒:用

7、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在使用量筒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读数时视线都应该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4. 密度 (1)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计算公式 =m/v (3) 密度的单位:基本单位: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 换算关系:1g/cm3=1 kg/m3 (4)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密度是物体的特性之一=m/v只是计算公式密度不随着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5) 密度的测定:(特殊方法:沉锤法 累积法 压入法) A固体 B液体 (6) 密度公式的应用 A计算物体密度 = m/v

8、与密度表对照可鉴别物质 B计算物体体积 v= m/ C计算物体质量m=v 5. 物质的物理属性:磁性 导电性 导热性 硬度 6. 新材料:(1)纳米材料 (2)超导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 (4)隐形材料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

9、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0、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1、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

12、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1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