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2922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深化体制改革思路研究【内容提要】“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太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克难时期,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是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专业性课题研究之一,通过回顾总结太原“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析“十二五”时期太原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提出“十二五”时期太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力求为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支撑帮助。“十二五”时期是太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经济

2、社会各项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各项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对于太原市实现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期间太原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回顾“十一五”期间,太原市创新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和强大动力。(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国企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面对国有企业70%严重资不抵债、70%职工下岗失业、70%全面亏损的严峻形势,2006年7月我市打响了国企改革攻坚战,按照政府

3、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企业改制、资产运营、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全市国有企业106户,已完成改革任务63户,正在进行改革37户。2006-2008三年来共筹集改革成本34.5亿元,支付职工安置费12.4亿元,为2.4万名职工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补交养老保险3.2亿元,解决职工历史拖欠7.8亿元,5.1万职工劳动关系得到调整;15户列入国家20052008年政策性破产关闭规划企业中,铜业、山针、三晋铝业、玻璃瓶等4户企业破产工作已基本完结,太原变压器、建机、一毛等11户企业全部进入破产程序,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基本完成。通过与国内大企业的合资合作,推进了国有资本之间、国

4、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融合。引进中国南方工业汽车集团重组山汽集团,三万辆重汽项目建成投产;北京中瑞国信、雅世置业重组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六万锭的纱厂建设已完成;北方风雷机械工业公司重组东方机械厂,投资4亿元的生产石油钻杆项目正在实施。积极盘活国企存量资源,通过土地拍卖等方式,引进德汇钢管、百圆裤业、广州富力等企业,吸引投资250多亿元,在妥善安置了企业职工的同时,大力发展了二、三产业,有效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通过搬迁改造重组促进产业升级,长城光电子厂、太原工具厂完成搬迁,狮头集团、锅炉集团、山西电机厂、太原第一机床厂搬迁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2、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

5、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要求和太原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全市兼并重组工作突出“关闭先行、合理规划、引进主体”三个重点,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结合实际,狠抓进度,确保实效,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雏形基本形成。全市煤矿数量由整合前的130处压减到53处,压减比例达到60。其中,六城区煤矿数量由重组前的26座压减到7座,压减比例近80,基本实现退出煤炭产业的要求。全市规划产能4320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由整合前的27万吨年提高到83万吨年;90万吨年以上矿井29座,占全市保留煤矿总数的56。东山煤矿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太原东山煤电一体化项目和共同开发寿阳南庄煤矿接替

6、煤田,解决了城市东扩和企业煤炭生产的矛盾。通过资源整合,太原市煤炭产业的产业水平、产业集中度、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入。2009年底,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改革设置市政府办公厅和工作部门40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政府部门比改革前的43个减少了2个。改革后,市政府机构不再分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不再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称为政府工作部门。机构改革进行新的职能定位和责任界定,推进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进行职责界定,赋予部门新的职能。行政审

7、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监察提效”等举措,对市级审批事项实施分类集中办理。“十一五”期间共取消审批事项516项,202项审批事项授权窗口办结,取消收费事项33项,对8个单位的121项收费按下限收取,窗口承诺件提前办结率97.9。推行基本建设项目“一票制”收费办法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一表制”审批办法,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关于太原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分类改革的原则、内容、政策衔接和组织实施予以进一步明确。截至2009年7月,已对市直事业单位初步提出了清理意见,列出待清理事业单位170个

8、,其中拟撤销事业单位17个,职能相近和职能交叉的事业单位83个,拟转企业的事业单位49个,使用两种编制的事业单位21个。拟初步划出全市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类477个,生产经营类145个,公益类1985个。4、财税金融和投资融资改革步伐加快财政方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市级预算外资金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政府采购采管分离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政府采购中心与财政脱钩;各开发区形成了独立的一级金库、预决算等财政管理体制;在阳曲县124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规范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税收方面,实现了企业流转税、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增收的属地管理体制;取消了全市农村农业税,进一

9、步减轻了农民负担。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入并步伐加快,汇丰银行进驻太原,成为山西历史上首家外资银行;太原民生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和浦发银行太原分行中小企业经营服务中心成立;在原太原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晋商银行,我市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投融资方面,制定出台了“太原市实施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细则”,完善了配套措施和管理程序,成为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的依据,真正落实了企业投资自主权。以市长令形式颁布了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

10、排使用管理办法,确保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科学合理使用。5、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计划、项目、经费三分离”的管理模式,项目招标制、前期可研制、专家评审制、立项公示制、管理全同制和项目具体化的“五制一化”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共承担国家、省各项科技计划项目3000项。建立了太重煤机、山西瑞飞等10个产学研战略联盟,广电材料、现代服务业等2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钕铁硼、老陈醋等10个产业集群技术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在煤炭能源、装备制造、不锈钢、镁合金材料、煤化工、信息产业专用设备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11、太原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连续3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称号,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验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成立了太原师专筹备组,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外语师范学院整合重组工作加速推进,太原大学、太原师专(筹)新校区在汾东现代服务新区开工建设。改革中考招生政策,取消了多年的重点中学初中毕业生中考报名第一志愿必须填报本校的限制,严格执行就近、划片、面试、分配的入学政策,规范了“小升初”工作秩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文化体制改革强力推进。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

12、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管理文化单位向管理文化市场的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以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太原新晋商联盟文化传播集团、太原龙城电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国有、股份制和民营为龙头的一批文化企业在体制机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广播电视改革方面,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成立了太原市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担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出的文艺、科教、体育、生活服务类节目制作、电视剧制作和广告经营。在文艺院团改革方面,采用“划转一个,合并一个,保留一个

13、,核销一个”的具体办法,在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实行内部改革的基础上将其划归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直接管理;太原市歌舞团、太原市杂技团实行合并且完成整体转制后组建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实行转企改制,更名为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核销太原市豫剧团单位建制,全市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整体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卫生应急协调管理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1个,全部与二级以上医院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指导中心为依托、服务站中心为基础、服务站为前沿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按照“村覆

14、盖、乡达标、县提高”的目标,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市92.6%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达标,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达81.7%,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内涵建设为重点,启动了以太原市人民医院和万柏林区中心医院为试点的全市公立医院改革。6、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参加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稳定就业岗位、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了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出台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补缴、续缴政

15、策,企业改革、改制中因分流中断参保和未参保人员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将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医疗保障范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缝对接。古交、清徐、尖草坪三个县(市、区)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7、对外开放领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以产权改革为中心,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组建外贸企业集团,同时不断扩大和提高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规模和质量,形成了国有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展

16、外资投资领域,加强与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富士康、中国南方汽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横店集团、法国家乐福、北京王府井、上海东方明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太原。“十一五”前四年,全市直接到位外资累计达到9.5亿美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增长68.4%。同时,农村改革、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二)“十一五”时期太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各项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随着国家、省以及市内的整体改革环境的变化,总体上看,全市体制改革进程不快,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1、一些部门和企业对改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改革艰巨性、风险性的增加,一些部门、行业和企业开始产生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例如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些主管部门担心改革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