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27466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教学参考序号课题教学建议1故乡的田螺分析:对于文中的田螺,这里的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文中叙述的有关田螺的种种趣事,如今的学生恐怕没有这方面的经历。而作者写得如此真切,除了田螺鲜美的味道实在诱人外,更多的是一份故乡的情结在里面。建议:1、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从字里行间体会这份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读出感情。2、本文可训练的点比较多,但语言文字训练可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有机结合起来。如理解文中的:“我”觉得法国蜗牛的味道不如家乡的田螺。可参照参考书。3、学完本文,可补充故乡的杨梅、家乡的桥或后面的荔枝提前上。4、帮助学生梳

2、理、归纳这类借物抒情(故乡)类的文章的写作宗旨:通过写家乡的( ),表达了作者喜爱( )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南极风光分析:本文尽管是篇说明文,但内容有趣,文字优美。学生会对此充满好奇心。建议:1、教师课前要多收集了解相关的资料,课上提供南极风光的图片或音响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2、充分利用课文中典范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和“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训练学生学写比喻句和排比句,但一定要提供具体的语境。(前面的总起句)。3、积累和运用文中的词语描写平时见到的“焰火”景象等。4、推荐有关介绍南极知识的书籍。3、罗盛教分析:故事发生的年代与学生距离遥远,情节感人,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它是一篇民族精

3、神教育的好文章。但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也许兴趣不足,不太投入。建议: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阅读志愿军援朝的感人故事。2、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可利用课后的填空题让学生概括,然后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学习体会罗盛教的舍己救人的可贵精神,最后通过最后一小节的学习,再联系最近电视里播放的白求恩节目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国际主义精神的内涵,体会罗盛教的伟大精神。3、课后的辨析词语“使劲”和“使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来明晰两词的细微差别。4、听写句子是本学期第一次涉及,教师要强调和规范听写的要求和习惯。4、帽子的秘密

4、诗歌很少出现在教材中,本课是一篇叙事诗,有较强的情节和人物想象,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不难。教师在帮助学生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后,可运用质疑提问、阅读思考、讨论解疑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这首诗。5、手术台就是阵地建议:1、本文也是一篇记事写人类的文章,也是歌颂国际主义精神的,可与罗盛教连起来教,让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事,反映文中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作者如何通过写人四要素进行描述的)。2、从课题入手,先分别理解“手术台”和“阵地”两词的不同意思,再启发学生连起来思考: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展开教学。3、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文语言以及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当

5、时情况一次比一次来得危险、白求恩身体的劳累,从而进一步知道白求恩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坚持做完手术的。4、 第三节的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话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人物此时内容的丰富活动。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听了师卫生部长转告的话,白求恩此时会想些什么?然后读读他又是怎样说的。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白求恩坚定的语气。5、建议学生收看电视剧诺尔曼 白求恩。6戚继光怒责舅舅建议:1、学生对历史人物戚继光并不熟悉。教师在引入课文前作适当介绍。2、全文要以“秉公执法”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可先让学生说说“秉公执法”的意思,然后从文中寻找戚继光是怎样“秉公执法”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

6、带进课文描述的语境中,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戚继光,你会这样当众斥责舅舅吗?如果你是舅舅,对于外甥的斥责,会怎么想、怎么做?晚上,外甥找“你”谈话之后,“你”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最后启发学生谈谈平时你所见到或听到像他这样秉公执法的人吗?7杏儿熟了分析:本文篇幅较长,且文中奶奶的话“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很多老师把它简单化,仅仅生硬地解释其中的道理,而学生大多是不甚理解。建议:1、借助预习和上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杏儿,不仅没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奶奶送的杏儿,我从中受到教育,

7、每年杏儿熟后都给乡亲们送杏儿的事。2、在学习 “杏儿长得好” 第一部分时,可让学生变换角色介绍这么好的杏儿。3、奶奶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就杏儿论杏儿,而是在说一个道理:大家都领略到香甜,这种香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假如只是自家人独享,这种香甜仅仅局限在几个人。奶奶的话实际上讲了一个做人的准则:应当有福同享。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一、二段,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果子和大家一起吃带来的快乐。可从这几方面理解:(1)邻居们说“好杏儿”时,不仅赞美杏儿长得好,而且赞美杏儿的味道好!听着别人的夸奖,“我”们全家人会比吃果子还要高兴。这一点是果子自家人吃所得不到的。(2)果子大家吃,邻居们就不会羡慕得直望杏儿,淘淘更

8、不会因为上树偷杏儿而从树上摔下来。所有的人都享受到了果子成熟带来的快乐。能把快乐带给别人,“我”们一家人就会更快乐。4、在学完本文后,可启发学生: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这么做呢?谁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并说出原因:把自己家结的果子送给别人;请别人和自己一同欣赏自家美丽的花朵;自己考了好成绩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5、作业可布置小练笔:今年杏儿又熟了,我想起了奶奶的话,于是8点金术建议:1、设计一个大问题来统领全文:国王麦得斯记住了怎样一个教训?2、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如描写天气、鲜花、心情的词语和句子。3、本文的体裁是神话,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联系

9、以前学过的或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如神笔马良九色鹿等适当地揭示这类课文的特点:通过一个比较夸张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9捞铁牛1.课前教师准备有关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教学挂图、常规电教投影片或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以助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与自然学科教师联系,预先让学生学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做一做有关实验。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的开始或选择其他适当的教学契机,教师注意提示学生联系称象一课的内容,以从中受到启发。最后可以点明这是我国古代利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比较典型的范例,说明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10、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四自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这一段,想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

11、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从对捞铁牛过程的具体记叙中,感知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什么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什么要用两只船,是考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什么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10他从

12、火里跑出来建议:1、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的一件什么事,初步感知他是个怎样的人。2、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科学家诺贝尔的那种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这种精神。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当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4、利用课后的习题2 训练学生边读边提问的习惯和能力,落实好单元训练目标:在学生充分默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段话和提出的问题都要呈现在黑板上或屏幕上,步骤清晰。通过举三反一后,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和能力会逐步形成。12寓言二则存在问题:讲得过细没有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建议:寓言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的他(它)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故事中的他(它)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你得到什么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行为?如何避免?说明:以上建议不够全面,仅供参考。(1324课期中印发提供。)教师进修学校 研训部 王雅萍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