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26799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wm 电机驱动系统 传导 干扰 机理 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WM 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机理分析商人博客产品产品公司生意经批发直达求购信息资讯论坛商友PWM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机理分析(2010/09/2610:02)1.引言由于PWM技术应用于电机驱动系统中,功率变换器采用MOSFET、IGBT、可关断晶闸管等开关器件。为了得到更好的电机系统控制性能指标,开关器件的工作频率就越来越高,在开关和关断的瞬间产生很大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率,这就是强电磁干扰(EMI)产生的原因,远远超出了现在电磁兼容标准规定的允许值。产生的电磁干扰主要是以传导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机理分析是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因此机理分析对于PWM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有很

2、多文献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文献1针对IGBT的高du/dt给电力电子装置带来的严重共模电磁干扰问题,深入分析了Buck电路的共模干扰。文献2以电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单端正激式变换器中,由功率MOSFET的漏极与接地散热器之间寄生电容所形成的输入端共模干扰分析模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本文的机理分析将电机驱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在文献中很少发现。2.传导干扰机理分析下面分三个部分来分析,首先介绍所研究的实际系统的主电路,然后分析共模传导干扰的机理,最后分析差模干扰的机理。2.1PWM驱动电机系统主电路要研究的系统主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现简单说明其工作原理。三相交流电压经三相不可控整流

3、桥整流产生直流电压Ud,经电容C滤波后仍有微小的脉动,一般可近似认为其值不变。实际上Ud上具有高频成分,由此产生了二极管上压降的波动。而二极管与散热片之间具有高频寄生电容,形成了共模电流流通的回路。后续章节会对其机理详细分析。直流电压经逆变器逆变后形成等效正弦波驱动感应电动机,逆变器采用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逆变器期望输出的波形为正弦波,以期望的正弦波作为调制波,以频率比调制波高得多的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当载波和调制波相交时,它们的交点作为逆变器开关器件通断的时刻,得到在调制波半个周期内呈两边窄中间宽的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波。按照波形面积等效的原则,每一个矩形波的面积与对应位置的正

4、弦波面积相等,因此这个序列的矩形波与期望波等效。这种调制方法称为正弦波脉宽调制(SinusoidalPulseWidthModulation,简称SPWM)3。这种序列的矩形波称为SPWM波。三相桥式PWM逆变器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2.2共模干扰分析为了能清晰的分析和理解共模干扰传播路径和干扰形成的过程,有必要对主电路进行简化。但简化要遵守以下原则:(1)不能因为简化而改变实际的干扰传播路径;(2)简化后的主电路不会产生新的干扰源和耦合路径;(3)正确反映实际的干扰情况。其中Cp是IGBT开关管T1的发射极和T4的集电极与地的寄生电容。Cg1、Cg2、Cg3、Cgp是电机绕组与定子机壳的寄生电

5、容。根据开关管T1和T4导通和关断的不同,共模传播路径也有所不同。因此分为四个过程来分析,分别是:T1从关断到开通、T1从开通到关断、T4从关断到开通、T4从开通到关断。按照理想模型T1开通和T4关断是同时的,但在实际中为了防止上下桥臂发生直通,需要一个死区时间,在死区时间内上下桥臂都不导通,工作电流靠续流二极管续流。这四个过程的共模电流的产生与正常工作电流有很大关系,因为工作电流的不同导致U处电压的不同,U处电压的变化导致共模电流的产生。现将四个过程中不同条件下U处电压变化值列于下表。规定工作电流即电机的U相电流流向电机为正由二极管DT4续流,相反为负由二极管DT1续流。(1)、T1从关断到

6、开通图4是T1从关断到开通的瞬间共模电流所经过的路径。D1和D3正向偏置,整流桥导通,在开关T1开通的瞬间,VA=VU=0。U点的电位被瞬间下拉到0电位。共模干扰电流分别经过R1、C1、D1、T1、Cp、Cg1、Cg2、Cg3、Cgp和R2、C2、D3、C4、C3、T1、Cp、Cg1、Cg2、Cg3、Cgp对寄生电容Cp、Cg1、Cg2、Cg3、Cgp进行充电构成回路。U点的电位逐渐上升到Ud/2。T1开通的瞬间也可能是D2、D4正向偏置,但是经过R1、C1、R2、C2的路线是不变的,所以不影响检测到的共模电压频谱。(2)、T1从开通到关断正常工作时T1从开通到关断时,由于电机绕组电感的存在,

7、需要续流通道,因此此时反向二极管DT1和DT4必有一个正向偏置。当二极管DT1正向偏置时U处的电压不发生变化没有共模电流产生,当二极管DT4正向偏置时U处的电压突变到-Ud/2,此时会有寄生电容放电电流的产生。所以只分析DT4正向偏置的情况。共模电流经过的路径图见图5所示。开关管T1关断的瞬间,流经T1的电流突降到0,流向电机电缆中的电流不能断续,因此二极管DT4正向偏置进行续流。VB=VU=-Ud/2,U处的电压瞬间下拉到B处的电压值(忽略二极管管压降)。寄生电容Cp、Cg1、Cg2、Cg3、Cgp的放电电流分别流经R1、C1、D1、C3、C4、DT4、Cp、Cg1、Cg2、Cg3、Cgp和

8、R2、C2、D3、DT4、Cp、Cg1、Cg2、Cg3、Cgp构成回路。(3)、T4从关断到开通这个过程与第二个过程的结果关系很大,就是与前一个过程的续流电流的方向有关。如果是由二极管DT4续的流,当T4开通的瞬间U处的电压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没有共模电流的产生。如果是由二极管DT1续的流,当T4开通的瞬间,VB=VU=-Ud/2,U处的电压被下来到-Ud/2,寄生电容进行放电,产生的共模电流路径与图5相似,不同之处是不流过DT4而是流过开关管T4。(4)、T4从开通到关断T4关断后,如果工作电流为正,则U处的电压不发生跳变,没有共模电流的产生。如果关断后工作电流为负,U处的电压由-Ud/2跳变

9、为+Ud/2,共模电流经过R1、C1、D1、DT1、Cp、Cg1、Cg2、Cg3、Cgp和R2、C2、D3、C4、C3、DT1、Cp、Cg1、Cg2、Cg3、Cgp对寄生电容Cp、Cg1、Cg2、Cg3、Cgp进行充电。如图4所示,不同之处在于不经过开关管T1而经过反向二极管DT1。2.3差模干扰分析由于正常工作的电流就是差模,所以首先要分清楚正常工作的电流和差模干扰电流。由于电机电感的存在,每相电流是连续的,因此差模干扰电流不流经电机而流经逆变器上下桥臂的开关管或续流二极管。电路简化的原则仍然遵循共模干扰主电路简化的原则。由于六个开关管不可能有两个管同时动作,而且它们在开关动作时产生的差模干

10、扰的波形是相同的,对于LISN上测量的频谱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只分析一个桥臂的工作情况就足够了。本文分析了T1和T4工作时产生的差模路径。以后章节将基于本节分析的差模路径进行建模。简化差模干扰主动路图见图6所示。从图2中不难看出,根据工作电流的不同和上下开关的通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来分析。分别为:情况1:工作电流为+,下关上通,T4关T1通情况2:工作电流为+,上关下通,T1关T4通情况3:工作电流为-,下关上通,T4关T1通情况4:工作电流为-,上关下通,T1关T4通每种情况又分为两个过程,因为上下桥臂为了防止直通不能同时动作,有一段死区时间。死区时间正好就是干扰产生的时间。对于情况1和情况

11、2而言,工作电流都为正,T4的通断的差模干扰路径是相同的。同样的T1的通断的路径也是一样的。情况3和情况4类似。因此只分析情况1和情况3。(1)、工作电流为正T4由通到关T4没有关断之前工作电流为正,关断之后由DT4续流。在T4关断的过程中,流过T4的工作电流逐渐减少,而流过DT4的工作电流逐渐增大。显然差模电流在T4和DT4组成的回路里循环,直到T4完全关断为止。路径见图7所示。(2)、工作电流为正T1由关到通T1没有开通之前,工作电流由DT4来续流,开通之后工作电流流过T1。因此在T1开通的过程中,流过T1的电流逐渐增大而流过DT4的电流逐渐减小。显然差模干扰电流的流向与正常工作的电流是相

12、反的。其实对于开关管而言,差模干扰电流是必须的,没有差模干扰电流的存在就实现不了工作电流路径的转换。但对于其它环节差模干扰电流可能是有害的,所以为了不干扰其他环节的正常工作,可以为差模干扰电流提供专门的通道而不经过其他环节。下图是差模干扰电流的流经路径。由图8可知,差模干扰电流有两个路径,一个是T1、DT4、C4、C3、T1,另一个是T1、DT4、D3、C2、R2、R1、C1、D1、T1。第一条路径并不经过LISN,只有第二条路径才会经过。这两条路径的阻抗随频率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一些频率信号可能不会经过LISN这一路。所以LISN测出的差模电压频谱图并不完全。(3)、工作电流为负T4由通到关在

13、T4没打开之前,工作电流由T4流回负端。在T4打开以后,工作电流流经DT1。因此在T4关断的过程中,经过T4的电流逐渐减少而流经DT1的电流逐渐增大。减少的量和增加的量相等。其路径图见图9所示。此时差模干扰电流有两个路径,一个是T4、DT1、C3、C4、T4,另一个是T4、DT1、D1、C1、R1、R2、C2、D3、T4。第一条路径同样不经过LISN,只有第二条路径才会经过。(4)、工作电流为负T1由关到通T1没导通之前由于工作电流为负流经DT1,T1导通之后工作电流流经T1。因此这种情况之下差模干扰电流在T1和DT1组成的回路中流通。类似于图7。3.仿真分析为了验证分析的可靠性,遵循分析问题

14、的一般规律,先后采用了三种方法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分别为:时域模拟实际电路法、时域简化电路法和频域法。时域模拟实际电路法就是完全模仿实际系统的正常工作,每个环节遵照实际情况进行建模,干扰源和干扰通道暗含于正常工作电路中。时域简化电路法从实际电路中抽取出干扰源和干扰通道。频域法直接给出干扰源和干扰通道的频域表达式,求出传递函数,进而得出干扰的频域表达式。此处给出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三种数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如图10-15所示。图10-12是共模干扰仿真结果图,三个结果吻合的很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证明前面的共模干扰机理分析的正确性。同样差模干扰仿真也证明了相同的结论。4.总结根据实际的PWM电机

15、驱动系统,分析了主要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机理。证明共模干扰是电压型的通过寄生电容的充放电形成干扰电流,并分析了主要的共模干扰通道,根据上下桥臂的开通和断开仔细分析了干扰形成的整个过程。差模干扰是电流型的,是在开关管开断过程中由于续流通道的改变而形成的,因为电机有大电感的存在,所以不经过电机。分析了差模形成的整个过程。最后经过三种仿真分析验证机理分析的正确性。专业提供球磨机,圆椎球磨机,格子球磨机,间歇式球磨机产品信息和供求信息,下载.已投稿到:网商频道暂时无网友评论欢迎您加入阿里巴巴商人博客!在这里您将会结交更多商友,分享更多经验!得到更多推荐与展示的机会!博客宝贝先教您几招-扩大知名度,巧

16、用博客三板斧!详情查看: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博主信息(点此看大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创建日期:2010-08-0116:00:02最新博文云计划精彩问答:家族企业难题想上博客首页的,跟我来!今日头条:人命关天!订单再急你也不能这样催货业务员做一单能赚200万今年秋冬装价格可能要上涨!他奋斗五年从月薪3500到700万一件衣服赚多少钱最合适?网店1年升3钻100%好评秘笈网店与实体,真让我崩溃一位网店卖家的真实告白!女装店赚钱卖货的铁律!李开复浙大演讲:成长中的十个启发投资档口的妹妹,算你狠任务中国-全国威客最多的外包交易网实用!4招搞定客户车摊卖饭日赚几百,稳赚不赔一笔小货款还要60天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