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2541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2018北京,改编)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实物,即地下史料,化石是伴随地层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化石形成以后,无论地球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依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能够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因此,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主要的依据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它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选C项。2.

2、(2018山东烟台)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故本题选B项。导学号084840003.(2018云南,改编)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约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

3、生活在该遗址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答案:C4.(2018江苏无锡)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故本题选C项。5.(2018山东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

4、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帝。题干问的是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展开激战,最终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是晋楚之间的战争;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故本题选B项。6.(2018湖南郴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答案:A7.(2018湖南怀化)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A.齐

5、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答案:A8.(2018四川眉山)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答案:C导学号084840019.(2018山东滨州)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的大变革体现在社会转型上,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文明起源是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国家产生是夏商周时期总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本题选D项。10.(2018四川泸州)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6、:“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答案:A二、非选择题11.(2018甘肃陇南月测,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中国原始社会史(1)指出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是什么。材料二如图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2)根据材料二分析,

7、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黄河、长江为什么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材料三穿越时空,追溯历史,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发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一幕。清晨,他们伴着第一缕阳光从山洞出发了。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肿骨鹿,有用木棒击打的,有用打制的尖锐石头丢的,肿骨鹿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他们第一个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也没有闲着,他们成群结队地在洞周围摘果实,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吃。落日的余晖斜斜地射入洞内,打猎归来的人们与洞内的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捕获来的猎物。(3)材料三中的“他们”是我国境内的哪一原始居民?他们生活的主要地域在哪里?

8、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参考答案:(1)元谋人遗址。(2)黄河、长江流域。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和文物发现的重要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他们的历史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3)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通过狩猎和采集果实获得食物;已学会使用火;已学会吃熟食。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

9、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兵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

10、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参考答案:(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例:制作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13.(2018山东莱芜,改编)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周初形势图图2春秋争霸形势图(1)图1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2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11、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材料二图3铁制农具图4穿有鼻环的牛尊(2)依据材料二中图3和图4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参考答案:(1)分封制。诸侯争霸。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另一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阶级:地主和农民。(3)关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