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24595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学习导航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电源1、电源的作用学生观察小实验,了解电池的作用。回答问题:什么不放电池灯泡不亮?灯泡亮要消耗电能的,电能哪儿来的?接着回答问题:电池里的电能哪儿来的?从而引出电池的作用。2、分类认识不同的电源。了解它们把不同的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3、电池的发明看来电源的作用真的很大。不免让我们想到,这么重要的电池谁发明的呢?看视频,听故事。看视频,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自己制造一个电池。桌子上有柠檬,在上面插入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注意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铜片与锌片之间有无电压。(注意极性)你测出的电压数值是多少? 请四个小组组长拿着自己的水果电池到台上来,把水果电池串联起来

2、(注意极性),串联后,接入二极管,看二极管是否发光。4、电动势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写在学案上: 电动势越大,表示这个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电动势是 ,电动势的大小由 决定,跟电源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同学们可以看看你手中的电池,它们的电动势是多少呢?请同学回答,老师手中电池的电动势。我们学过的哪个物理量单位也是伏?讲解电动势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小窍门:用万用表电压档直接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数值可以近似认为是电池电动势。请大家测一测大家手中电池的电动势吧!小组合作测量,注意万用表的极性,万用表表笔的拿法和拿筷子一样哦,注意不要两手同时接触两表笔。教师请个别同学到台上来测一测老师手中电池的电

3、动势。5、内阻教师请个别同学到台上来,测一测闭合电路实验板中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注意电路要开路)闭合开关,灯泡微微发光。老师引导学生,电池的电动势都加在灯泡两侧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请试着测量一下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被谁分走了?同学分组合作思考,教师引导。6、符号初中时电源的符号是什么?请画在学案上 。初中时的电源考虑内阻吗?考虑内阻的电源的符号是什么?请画在学案上 。二、全电路欧姆定律1、认识全电路请同学们画出初中时的全电路图。现在因考虑电池内阻,请同学们画出现在的全电路图。教师介绍全电路的组成部分,内外电路的划分。介绍电流流向。2、内外电压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仔

4、细看视频。看完后请把三者之间的关系写在学案上 老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进一步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3、公式请大家,把内电压、外电压代入下式,你能推导出电流与电动势的关系吗?(学案)E = U外 + U内 提示:U外=IR U内=IRi 请把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抄一遍: 。4、端电压外电压通常称作端电压。它是电源加在外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E = U端 + U内端电压的公式: 观察实验现象:依次闭合三个开关,请仔细观察当亮度的变化。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灯两端的电压是什么电压?亮度变化说明灯两端的电压怎么样?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分组做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从大

5、到小)观察端电压随负载电流变化的情况,将数据填入下表。(注意:按表格要求滑动滑动变阻器)滑变电阻仪表示数滑变阻值最大滑变阻值变小滑变阻值更小滑变阻值为零电流表示数(A)电压表示数(V)请实验完成最早的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填到大屏幕上。同学们分析数据,能得出端电压随电流变化情况吗?请把结论写在学案上 5、实践与应用思考与讨论(1)请同学分析,依次闭合三个开关,灯亮度逐渐变暗的原因。(2)汽车夜间行驶,只打开车灯时,车灯正常发光,为什么汽车在启动瞬间,车灯会变暗?这是汽车有故障了吗?提示:提示:启动电机启动时瞬间电流很大。(3)小窍门的理论依据:用万用表电压档直接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数值可以近似认为是电池电动势。提示:万用表电压档电阻很大。三、学习小结在组长的带领下,翻翻学案,谈谈你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今天自己的收获,回答不完整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出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学习目标。指出这节内容的重、难点。四、课下作业1、找一找,你家里有哪些种类的电池?认识一下它们。2、试一试,回家自己做一个水果电池。3、熟悉本节课学习的公式,预习本节内容的后半部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