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24409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

2、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

3、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

4、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这首诗,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

5、“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忧国忧民”诗词

6、体现的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 年 震 柳 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一带发生了一场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遍地尘霾,天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

7、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有一片旺盛的柳树,闪电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狂震之后,有一棵树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从北京飞到银川,又坐汽车颠簸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深山沟里找到了它。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

8、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地震时它已约400岁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将近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被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但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

9、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之意。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得特别顽强。它常年扎根寒冷干旱的西北,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我想,那海原大

10、地震,震波绕地球两圈,移山填河,夺去28.82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地震最常见的遗址是倒塌的房屋、错裂的山体和沉默的堰塞湖,这些无生命之物,只能苦着脸向人们展示过去的灾难。而这株灾后之柳却不同,它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顽强的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约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约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震柳”不倒,精神绵长,塞上江南,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

11、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段描述了约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及造成的 巨大破坏,这样写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做铺垫。来源:Z.xx.k.ComB本文语言凝练,格调昂扬,如第段“撕肝裂肺,横扯竖揪”等四字短句简洁有力,“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生命的温暖。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翔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生动性。D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古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

12、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来源:Zxxk.Com5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

13、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

14、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宋史侯蒙传) 注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