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2422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 文(本试卷分、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做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的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 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香港已回归逾20年,但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殖民地时代,以为外国可以对香港说三道四,任意插手,这种食古不化的

2、思维实在是荒唐可笑。B. 只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C. 讲诚信的人一诺千金、言行一致,总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而那些言而无信、轻诺寡信的人,总会遭到人们的厌弃和鄙视。D. 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应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认真阅读选项,结合语境判断成语使用正误。本题A项张冠李戴,“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

3、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思维”,此处应为“顽固不化”。故选A。【点睛】成语考查题答题技巧:溯本求源,谨防望文生义;看清对象,谨防张冠李戴;明晰感情,谨防褒贬误用;着眼语境,谨防重复矛盾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成都市预计于2016年8月开通唯一列以熊猫为主题元素打造的地铁3号线,该地铁线正在面向全社会征名,其结果在公众面前尚保持神秘。B. 我们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C.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4、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D. 现实告诉我们,让乡村教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必然选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应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利用语感或通过分析语法,做出判断。本题A项搭配不当,“一列”与“地铁3号线”不搭配,应改为“一条地铁3号线”;C项“提高危险”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加危险”;D项语序不当,应将“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放到“让乡村教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前面。故本题选B。【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5、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2、紧缩法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爱小池

6、,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像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溪流蜿蜓,如一条银蛇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块温润的碧玉时隐时现,游向远方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句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空格前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清”和“远”,根据逻辑照应关系应先说“小池”开头,接下来是小池中的景物,应为,接下来是,应为陈述对象由“小池”变为“溪流”。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7、为表达运用E。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感到高兴和满足 ,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C.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 (适应郊野的人,只需要带三餐就可以返回。)D. 夷以近,则游者众。 (路平坦并且近便,游玩的人就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仔细分析四个选项,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本题C项“适莽苍者”的“适”解释错误,应

8、译为“到”。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对对课本中文言语句的考查,考生应熟悉课本知识,熟练掌握重点实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合理判断,推断词义。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A. 起句先声夺人,着一“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有惊天动地之势,意在借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不平凡。B. 颔联写昭君前往朔漠的紫台,终葬塞外,用了对比手法,去与留,生与死,反差强烈,写出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C. 尾联千古琵琶之声,凝聚着昭君的怨恨,她怨自己被埋

9、没在汉宫,恨远离家国,虽是附会之语,却是至情之论。D. 诗歌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对王昭君寄予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首先看准题目要求,阅读四个选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做出判断。本题B项“前往朔漠的紫台”表达错误,应该是“离开紫台前往朔漠”。故选B。【点睛】解读诗歌鉴赏题,读懂诗歌是关键。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结合背景,揣摩诗意。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也要了解易考题型,掌握答题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各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

10、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门衰祚薄 祚:福分B. 茕茕孑

11、立 孑:孤单C. 除臣洗马 除:除去D. 责臣逋慢 逋:逃脱7.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李密自身遭遇的不幸的一项是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C.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D. 夙婴疾病,常在床褥8.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概括地写了作者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B. 作者虽然两次被举荐,却因为祖母没有人供养,推辞不去赴任。C. “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要赴任就职,尽忠报国的焦急心情。D. 先叙述祖孙之情,再推进到君臣之义,突出了作者既能尽孝又能尽忠。【答案】6. C 7. D 8. 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实词词语的识

12、记能力。解答读本题时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观察四个选项,可用代入法验证。本题C项除:除去,解释错误。“除”表示授予官职。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考生应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然后做出判断。D项不属于不属于李密自身遭遇的不幸。原文为“刘夙婴疾病”,是祖母刘氏遭遇不幸。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读本题时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通读全文,分析四个选项,辨别正误。本题D项“突出了作者既能尽孝又能尽忠”不合文意,原文“臣

13、之进退,实为狼狈”,表明李密认为忠孝两难全,现在无法尽忠。故选D。【点睛】翻译;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

14、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母语的屋檐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

15、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俩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景,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油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做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