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2256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酒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校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开校历史第一次诊断考试 第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聚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族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系统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C.平民阶级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

2、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

3、定,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强化君主专制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6.汉代时,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 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古代中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浙右水田肥美富甲天下 D.经济重心南

4、移完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8.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9.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5、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10.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品。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 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 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 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11.19世纪60年代,以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 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

6、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12.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共和制难根植于中国社会13.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

7、准备后方交通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A.阻滞敌人,以空间换时间,建设后方支持前线抗战 B.保存实力,消耗敌军,争取英美的支持和援助 C.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大力准备长沙会战 D.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14.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

8、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15.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6.孙中山曾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制定了在西藏地区修建铁路,开发农牧、矿产资源,进行移民垦荒的

9、规划,以巩固国防,发展西藏地方经济。这表明当时孙中山认为 A.民权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社会问题 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改善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新三民主义有利于民族团结17.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阶段。欧美国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于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选择并实施民主协商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8.“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

10、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19.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 B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 C.9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 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20.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1 708名第二阶段

11、19541956年5 853名第三阶段19571958年1 654名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21.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 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 C.每秒运算速度过亿次计算机诞生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22.梭伦在出任雅典执政官之前,曾在一首诗歌中写道:“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这里的“陷入绝境”主

12、要是指 A.雅典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B.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C.奴隶主贵族之间矛盾复杂 D.雅典阶级矛盾相当尖锐23.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必须人人参政 B.宣扬平等意识 C.政治自由有限 D.强调依法治国2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25.如果罗马建筑物上的放置物或悬挂物落在公共场所或公共道路上造成损害等,不论这种侵害发生在公法调整的领域还是私法调整的领域,任何一个罗马市民都可以提出诉讼。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调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