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2182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第九编  5万字 近代文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编近代文学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约七十年间,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这一历史阶段,是封闭的中国社会被迫向世界开放、正面接触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时期。对中国的知识界来说,这种文明既是新鲜的和先进的,又是同殖民主义侵略及民族耻辱感相伴随的。概说一、西学东渐(一)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发展:在这一历史阶段,对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是接纳还是排拒,如何接纳以及怎样处理它与中国固有文明的关系,当时对这些问题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如梁启超所言,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学习与吸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道器论”的阶段。器物上的吸收,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无论是被誉为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

2、则徐、魏源等先驱者,还是道光皇帝,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先进的西方技术,认为西方所凭借的只是这种技术性的“器”,而根本还没有考虑到产生这种技术的社会体制和文化思想,即所谓“道”的问题。他们认为只须“师夷之长技”,招“西洋工匠”和“西洋柁师”,选精工巧匠而习之,便可以达到强国的目的(见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但即便是这样的见解,也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法论”阶段,制度上的吸收,“变法维新”运动;这是以曾国藩、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的主要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人们逐渐感觉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不同质的东西,西方除了技术性的“器”,还有他们自成体系的“道”

3、。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力图在保存中国旧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它所不同于“道器论”的,是眼界要宽广得多,如张之洞在著名的劝学篇中,就主张“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但这一派人士在维护“纲常名教”上,仍是不肯动摇的。甲午战争以后,这种变法论愈加高涨。 3、以进化论为中心的“革命论”阶段。文化上的吸收,要求人格素质的全面提高。戊戌百日维新失败后,人们对清王朝完全失去信任,这个政权本身也摇摇欲坠。而这时期由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表述的进化论观点,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石破天惊般的巨大反响,此外,西方的民权、民主等思想理论也不断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倡言“革命”的理论日益风行。这种“革命论

4、”的核心是主张历史在不断的变革中进步,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邹容革命军),而革命的目标是西方式的共和国。因此,传统文化这时受到更多的否定。但应该指出的是,直到清末,知识界绝大多数人对于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封建时代传统文化之间的本质区别,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继之而起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包括“五四”在内的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由于是受西方文化冲击而提前出现的现象,它的社会基础相当脆弱,它的成果也就很不牢靠。(二)取得的成就:1、教育体制发生变革,新式学堂大量用下,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制,兴办学校;2、迈出国门的留学生增多,他们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回国后

5、有力促进了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3、翻译一批西方科技、文化、政治等书籍。4、报刊传媒的飞速发展。辛亥革命后,报刊杂志“当时统计全国达五百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二、作家的分化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可分为三代:1、第一代以龚自珍和魏源为代表:主张“通经致用”,追求个性自由,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吁。但由于引进西方文化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学习力度不大。总体上,这批人未脱传统文化。2、第二代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主张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在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充分运用西方文化的新知。3、第三代以柳亚子、秋瑾等为代表:由于不少人出身洋务或者留学国外,因此知识结构现代化,而报刊业的发达,也促使一批翻

6、译家、小说家成为半专业的作家。三、文学观念和文学形态的变化(一)文学观念的变化:1、重视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功用,提出改良小说和小说界革命:“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梁启超论小说与新治之关系)2、悲剧观念:王国维吸收西方剧观念,以此解读红楼梦、窦娥冤、赵氏孤儿。(二)文学作品形态的变化:1、文学类型:小说有侦探小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戏剧有话剧等,这些都是新的文学类别。2、文学艺术手法:小说叙事出现第一人称叙事、倒叙结构等新手法,艺术描写则出现环境、心理、人物肖像等细致刻画。四、近代文学的分期:1、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夕,敏锐地感受到

7、时代暴风雨即将来临,首先发出变革现实的呼吁。他的诗文呈现新面貌。其后王韬明确表示对传统古文的否定。一些正统诗文作家写出了反侵略的爱国诗文。太平天国提出了适合革命政权需要的文化政策。另一方面,封建文学也拼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出现不少反动作品。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一批由官僚地主阶级转化的资产阶级,继承了龚自珍等人的思想传统,又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在推行政治改良的同时,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口号,创立“新派诗”、“新文体”,并且重视翻译与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晚清形成谴责小说的创作高潮。改良派不可能有力地冲击封建文化。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走向高潮的时候

8、,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革命派利用各种文学形式,积极宣传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文学的群众性与组织性大大增强,出现了文学团体南社。革命很快流产,落后、反动的文学又形成一股逆流。五、近代文学成就不高的原因:近代文学就艺术成就而言并不高,比较清前期和中期反而显得逊色。这一时期年代较短当然是一个原因,但另外还有两原因值得注意:1、这是一个社会激烈动荡、各种现实矛盾压迫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时期。在文化人中,无论属于哪一派,只要是热心投身于政治的,无不首先关注如何解决现实政治与社会问题。而文学固然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必须以作者个人的独特人生体验为基础,以对人的生存处境和人性发展的关怀为根本。当把政治

9、、社会的具体问题放到首位时,文学就难免显出浮躁,而它的艺术性必然受到削弱。2、这是一种文学形式发生变革的时期,特别在诗文方面,旧的形式因不适应生活变化的要求而遭到厌弃,新的形式却尚未来得及出现,许多带有变革意义的尝试,总给人以半生不熟、不伦不类之感。六、近代文学的成就但并不是说这一时期的文学没有发展。不但那些看来半生不熟的变革尝试在促进新旧文学交替的意义上有其历史的价值,就是清前、中期文学中不断成长的张扬个性的精神,在后期的文学中也仍然有新的表现。 下面,我们仍旧按不同类型,对近代文学的变化和各体文学的概况作简要的介绍。1.诗歌鸦片战争前后,诗坛上占据正统地位的是嘉庆以来逐步兴起的宋诗派,这一

10、派的早期人物主要有程恩泽和祁寯藻等,而以稍后的曾国藩影响最大,人云“湘乡(曾国藩)出而诗学皆宗涪翁(黄庭坚)”(陈衍石遗室诗话)。自同治以降,宋诗派演变为“同光体”,代表人物有陈衍、郑孝胥、沈曾植、陈三立等。“同先体”过去被简单地看作一个保守旧传统的诗派,但实际上它也有很值得注意的地方。传统诗歌形式尽管在表现诗人的人生感受方面仍有一定活力,而它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却也是很明显的了。因此出现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派诗”。在黄遵宪开始创作“新派诗”不久,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这种“革命”的理想是以古人之风格来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与人生精神包括对西洋文化精神的吸纳。2词

11、近代文学的词与诗相比,较为远离于时代的波澜,虽也有伤时感事之作,但大抵隐于闪烁的意象之下。在词坛上占主流地位的,是沿袭清中期张惠言、周济一路的常州派词人,也有个别词人不囿于这一派。他们对于词的写作和理论研究,以及词籍的整理颇用功力。但由于缺乏新异的创造,词在这一时期虽不寂寞,却少有生气。 3散文散文方面,曾国藩凭借其击败太平天国所获得的地位,重振桐城派的“声威”,其幕府中又搜罗了众多的知名文士,一时造成很大影响(在作为桐派之分支的意义上他们也被称为“湘乡派”)。曾国藩的散文理论,力图在保存桐城派核心宗旨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改造,以顺应时代的变化。但他并不能挽救“古文”的衰落,所谓“桐城派中兴”

12、,实际成了回光返照。在散文领域代表着革新倾向的是梁启超,他的发表于报刊的许多文章,虽是为政治宣传而作且仍是文言体式,但写得流利明畅,富有情感,具有很强的煽动力,与向来的古文大不相同。因而以刊登这种文章为特色的时务报“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这种新文体也是文言散文向白话散文过渡的桥梁。4戏曲 近代文学的戏曲演出,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都很繁盛,但大都沿袭或改编旧有剧目,或改编旧小说,新的剧本创作自中期以来即告衰退,缺乏重振之力。这既是因为清中期以后很少再有优秀的文人投身于这方面的创作,也和戏曲越来越偏重唱工与做工有关。清末出现过一

13、些宣传反清革命的传奇、杂剧,但文学价值也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时在留日学生中第一次出现了由“春柳社”组织的话剧演出,虽然表演的是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外国文学故事,但这一新的剧种为“五四”以后新的戏剧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5小说小说是近代文学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其数量呈现急速的增长,这在客观方面是因为印刷技术有了提高,因为报刊杂志这种全新的大众传媒的勃兴,主观方面则是因为这一时代人们对小说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小说的价值被提得很高。 在小说论中,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梁启超所鼓吹的“小说界革命”说。梁氏在这方面深受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新派人士喜以小说宣传政治观念的影响,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

14、竭力强调小说在推进政治变革和提高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将它夸大为挽救中国的灵丹妙药。他对小说的艺术特征尤其是能凭借其艺术感染力来造就新的人格是有所认识的,但这种认识完全附属于以小说为政治服务的核心宗旨。近代文学小说的成就不高。在比较著名的作品中,像属于旧小说范畴的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故事性很强,语言也比较生动,但由于思想陈腐,人物形象也就难以刻画得真实;以前评价较高的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谴责小说,在揭露社会黑暗方面确实很尖锐。值得重视的小说应数以妓女生活为中心兼及社会各色人物的海上花列传,它以自然平实的文笔,描绘了在畸形的社会和畸形的生活处境中人性的变异状态,善于从人物不动声色的言谈举止中反映

15、其微妙的心理,在若干方面具有现代小说的特色。只是它的情调过于灰暗,作为长篇小说来看,它的情节也过于琐细。近代文学小说的成就虽然不高,但由于数量庞大,传播广泛,加强了文学与大众生活的关联,也提高作家的创作兴趣,再加上对小说的价值的重视,这些对于建立小说在新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6文学批评和研究著作近代文学中还出现了许多文学批评和研究性质的著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有少数学者对文学的看法有了全新的视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深度。小说理论方面,虽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但也接受了西方文学思想的某些成分。与此同时,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后改名宋元戏曲史),第一次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作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对戏曲的艺术价值的认识和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和西方戏剧理论也有明显的关联。他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更为深入地运用了西方美学思想来分析中国文学,具有开创的意义。而周树人(鲁迅)留学日本时所作摩罗诗力说(“摩罗”为梵文“恶魔”之意),以西方文学为主要例证,热情赞颂文学中的叛逆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更是他后来从事新文学创作的先声。七、近代文学的特点近代文学区别于传统封建文学有以下的特点: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压迫,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