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2059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出版社精品课件—统计基础(上)—A452040(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基础,目 录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章 综合指标 第五章 动态数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七章 抽样推断,目 录,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第一章,学习目标 了解统计及其作用 熟悉统计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和主要研究方法 理解总体、 总体单位、变量、变异的概念 初步掌握统计指标及标志的设计,第一章,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一、 统计的含义 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方面的含义。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客观现象在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 统计资料是各种统计数据和相关的分析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结果。,第

2、一章,全国分年龄、 性别的人口总量,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一、 统计的含义 统计科学是关于如何搜集、 整理、 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科学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 , 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 , 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 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 、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统计三种含义的关系简图,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二、 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主要有三个特点, 即数量性、总体性、 具体性。 数量性是指统计用大量的数据资料来说明事物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关系、差别

3、程度、普遍程度、发展速度等。 总体性指统计研究的成果或结论是表明大量 (或足够多) 个体综合的、 整体的状况, 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个体的状况。 尽管在其研究过程中也会注意到个体之间的差别, 甚至有时会从个别典型入手来 “解剖麻雀”, 但最终还是要分析、 归纳出反映总体本质特征的综合数据。 具体性指统计研究的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字, 每一个数据都包含着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状况, 都有具体的内容。,第一章,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三、 统计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 统计研究的过程 统计研究一般需要经过五个阶段, 其中调查、 整理、 分析是统计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阶段。,第一章,统计的各个阶段,第一节 统计

4、的内涵 三、 统计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 统计研究的方法 统计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 包括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等。不同的研究阶段, 使用的方法有所侧重。,第一章,统计研究主要阶段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四、 统计的职能和作用 1. 统计的职能 统计主要有信息、 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三大职能中信息职能是基础。 (1) 信息职能 统计通过系统地搜集、 整理、 积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资料, 掌握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 (2) 咨询职能 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和咨询意见。 (3) 监督职能 利用统计信息, 对社会经济运行

5、状态进行定量检查、 检测和预警, 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偏差, 提出矫正意见, 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出对策, 以促进社会经济良性、 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 四、 统计的职能和作用 2. 统计的作用 (1) 为宏观管理与监控提供依据 统计能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或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实施全面及时的宏观监控。 (2) 为微观管理与经营提供信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有了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营管理可以随意而定,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条件科学决策、 科学管理, 这就需要有充分、 真实的信息和正确的分析作为决策的依据。 统计

6、能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例11】 要了解某校本年新生第10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便同学之间、 同学与老师之间能尽快相互了解, 就应首先明确向哪个范围做调查? 向这个范围内的谁做调查? 调查哪些内容? 在这里, 调查的范围是某校本年新生第10班的全部学生即总体, 调查的该班每一位学生即总体单位, 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来源、是否团员、是否住校、业余爱好、午餐喜欢的饭菜。 这八项内容即标志。 调查活动结束, 汇总整理后得出反映全班学生情况的项目及数据即为指标。,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 总体与总体单位 1. 总体 统计

7、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某些或某个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单位构成的整体, 简称为总体。 统计总体具有同质性、 大量性、 差异性等特性。同质性指组成总体的个体具有某些共同性质。大量性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应有足够多的数量, 因为只有通过对大量个体的观察, 才能消除个别个体表现出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显示出总体的本质特征。差异性又称变异性, 是指组成总体的个体除了有某些或某个相同的性质以外, 其他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差别或不同。 任何一个统计总体都同时具备同质性、 大量性及差异性。,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 总体与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简称个体。 统计研究离不开统计调

8、查, 那么向谁做统计调查? 向总体单位做调查, 即向一个个统计个体做调查。 因此, 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资料最原始、 最关键、 最重要的提供者, 对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任何一项统计研究如果不首先确定调查范围即统计总体, 选定调查单位即总体单位, 那么调查将无法开展; 如果总体、 总体单位划分不正确, 将导致后续的调查与分析工作事倍功半甚至毫无价值。 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研究目的与任务变了, 调查的范围就随着变化, 原来的总体可能会转变为总体单位, 或者由总体单位转变为总体。准确无误地划定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与任务来进行确定。,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

9、的基本概念 二、 标志与指标 1. 标志 (1) 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和具体表现。 如例11中, 总体是新生第1 0班本期所有学生, 总体单位是1 0班的每一位学生, 而调查的八项内容在统计研究中被称为标志。,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 标志与指标 1. 标志 (2) 标志的种类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 可分为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两大类。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不能量化的特征的名称, 具体表现用文字;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具体表现用数值。 (3) 标志表现 标志表现是指在标志名称后面所列示出来的属性或数量。 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也可称作数量标志值。,第

10、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 标志与指标 2. 指标 (1) 指标的概念 指标是表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例如, 假设对例11中的项目进行调查得到了反映50名学生基本情况的七项数据内容, 将其汇总得到指标。,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 标志与指标 2. 指标 (2) 指标要素 指标要素是说明具体现象总体特征的指标, 通常包括时间、 空间、 指标名称、 具体数据、 计量单位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 标志与指标 2. 指标 (3) 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一章,二、 标志与指标 3.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 (1)

11、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首先, 指标数值均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 或者根据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加工而来。其次, 随着研究目的与任务的变化, 总体与总体单位有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引起指标与标志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2)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首先,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 其次, 指标均用数值表示, 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 也有用数值表示的。 4. 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整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单单观察一个方面是不够的, 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事物, 就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就需要多个指标形成一个整体来研究, 甚至需要许

12、多个指标形成多个整体来综合研究, 这就需要用到指标体系。,第一章,三、 变量与变异 1. 变量与变量值 可变的数量标志或同名指标, 统计中也称为变量, 其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假设某企业有职工200人, 用表17调查其相关资料。 表中 (4) (5) (7) 列第一行的名称被叫作数量标志, 也可称作变量。 每一个变量都会有200个变量值或称200个数量标志值。,第一章,三、 变量与变异 2.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值可以取小数, 也可以取整数的变量。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值只能取整数而不能取小数的变量, 若取小数则在现实中无意义。 例如, 反映企业规模的 “年产值” “占地面积”

13、“年利税额” “年营业额” 等变量属连续型变量; 反映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 “设备数量” “产品产量” 等变量属离散型变量。 3. 变异 变异也可理解为日常所说的差别、 变化、 不同等。 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指总体各单位标志表现有差异的现象。,第一章,三、 变量与变异 3. 变异 【例12】 甲学习小组五名学生专业课的成绩为90、95、87、79、64; 乙学习小组五名学生专业课的成绩为80、85、88、90、98。 “成绩”这一数量标志在各个小组五名学生中表现不同, 有变化, 称作变异。 甲组成绩变化大, 乙组成绩变化小, 也可以说是甲组变异大, 乙组变异小。 品质标志在各总体单位之间的表现不

14、同也同样称作变异, 例如, “住址” 这一品质标志有 A 街1号、 B街2号等。 变异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 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变异状况是统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第一章,逻辑简图,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 简述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 简述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3. 某企业集团下属三个分公司上年实现利润总额合计300万元, 其中一公司120万元, 二公司80万元, 三公司100万元。分析回答这个具体情况中的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标志、变量、变异分别指什么?,第一章,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二

15、章,学习目标 了解统计调查的几种主要方式方法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及其制订 掌握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构及其设计,第二章,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有计划、 有组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这些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两大类。 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搜集得到的、 未经加工整理的各种资料, 称为第一手资料或原始资料。 从国家依法发布的统计年鉴、 各种报表及其他媒体等途径得到的资料称为第二手资料, 这些资料是经加工整理过的、 能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资料。 本章所要介绍的统计调查是指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过程。,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 一、 统计调查的要求和分类 1. 统

16、计调查的要求 统计调查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所搜集的资料必须满足准确性、 及时性、全面性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表。,第二章,一、 统计调查的要求和分类 2. 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照标准的不同, 统计调查可以分为若干类。,第二章,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二、 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主要有定期统计报表、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等几种方式。 1. 定期统计报表 定期统计报表是依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 内容、 报送时间、 报送程序, 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定期统计报表可以全面、 连续、 及时地为各级政府和各个专业部门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具有统一性、 时效性、 全面性的优势。 定期统计报表这种调查方式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比较多, 在我国目前的调查体系中, 定期统计报表可作为国情国力调查的一种补充方式。 而对于广大的企事业基层单位而言, 认真做好定期统计报表一方面是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另一方面是搞好本单位经营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第二章,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二、 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