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862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山东省高三生物二轮同步巩固复习: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人教版必修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015备考最新考纲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5年12考)(2013课标卷、课标、浙江理综,2012课标卷、安徽卷)1种群种群应具备“三同”、“一全部”即:同一时间、同一地区、相同物种、全部个体;同一物种的生物常因地理隔离划分为不同种群;不同物种间则存在生殖隔离。2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年龄组

2、成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性别比例特别提醒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3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M)计数种群密度名师点睛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

3、物样方面积为1 m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2,灌木约为16 m2。(3)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新课标卷,6D)()。(2)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2012新课标卷,6B、C)()。(3)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

4、度估算结果偏低(2012安徽卷,30)()。(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6)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1)(2)(3)(4)提示10/1 000100%1%。(5)(6)种群的数量特征1(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

5、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A项中出生率为100%20%,A错误;B项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C项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D项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答案B互动探究(1)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是多少?(2)人们常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性害虫,这是通过哪种途径控制害虫密度?(3)种群各项特征中对种群密度大小具“决定”、“预测”及“影响”作用的因素分别是什么?春运期间北京市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幅度变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哪项?提示(1)100%1%。(2)该措施可改变害虫“性比率”从而降低“出生率”,故而降低种群

6、密度。(3)“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动趋势,性比率则可“影响”种群密度,春运期间城市人口会因“迁入率与迁出率”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动。种群密度及数量调查2(2013全国课标卷,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

7、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解析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考查。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的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的问题。重点是种群密度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的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数量,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多少。答案C拓展提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注意事项(1)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2)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3)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4)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出和迁入,没有外界因素的强烈干扰。题后归纳种群年

8、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对点强化(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

9、要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错误。答案C考点2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5年23考)(2013山东卷,2012广东理综)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数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完善下表,比较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类型“S”型增长“J”型增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曲线种群增长率曲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K值有K值,时有最大增长速率无K值,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形成原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无种内斗争,缺少

10、天敌答案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不同种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2)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3)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型和“S”型增长()。(4)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5)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答案(1)(2)(3)(4)(5)种群数量增长模型1(2012广东理综,27改编)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

11、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J”型增长B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D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C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D图示曲线变化趋势表明种群数量增长可受天敌等外来因素制约解析由图曲线可知,AB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在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有可能是由于此时有人在该水库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上下波动,由此可判断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图示曲线变动状况表明天敌等外来因素可显著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答案B名师点津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总会受到环境容纳量(K值)的限制环境容

12、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当环境不遭破坏时,K值会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时,会通过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2(山东卷,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A项中,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

13、量;D项中,在捕捞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低至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题后反思1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种群数量达时及时捕捞可持续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对应种群密度最大时。2K值与值的应用归纳:实验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要点突破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1)(2)(3)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

14、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4)(5)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通过多次计数取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卷,4A)()。(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判断各项的正误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答案(1)(2)典例透析【典例】(2013江苏高考题改编)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