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707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快速提高申论能力学员:我是一名刚刚走入社会、工作不到一年的新人,之前由于在校所学专业是工科方向,因此对社会事件关注不多,了解较少。但我自小喜欢文科方面的东西所以想立志当一名公务员。经过近一年的读书看报,我感觉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一定了解,虽然整体的系统性还不是很强,但提到每个社会问题都不会感觉太陌生,细想也都有话可说。而且通过学习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些公文和理论热点面对面、半月谈、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等读物,我感觉自己在语言运用方面也有了些许提高,能够以一些比较官方的语言来组织文章了。同时,在一些辅导书和辅导班的指导下,基本能形成自己写作的套路,比如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提出问题、分析问

2、题、解决问题的典型模式等。但现在,我总感觉自己知识积累还是不够,思想的深度和敏锐度也不够,就是技巧性的东西会比较多,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在以后的备考中该怎样解决?老师:写作技巧、表达得清楚流畅是你所长。尽管如此,充分地占有材料、准确地理解材料,系统地组织材料,透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才能使文章重点主体部分扎实、充分,不局促,达到申论要求,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写作基本技巧都已掌握了,作答有了主观方面的基础,需要的就是深入地理解材料。任何方法都是材料运用的方法,材料是作答一切问题的依据,要把主要功夫用在抓住材料中对于作答有价值的信息上。发现了这样的信息,又要准确判断,深入思索,广泛联系,不断提升认识的

3、层次。这就是提高敏锐度深度的过程。关于写作考试中应用什么定律或法则的问题,定律或法则是有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材料和试题所问;但决不是所谓“八条”之类的呆板模式,那种思维是收束式的,而不是开阔式的,要是只记这些,思路就会被束缚住,无法起到考场上面对具体问题灵活应对的作用。正确的、稳健的备考方式,是提高基础的应答能力;准备的重点,应是“知己”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实现弱势补强。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足,就有针对性地去练习、弥补,提高基础应答能力。什么是提高基础能力?就是掌握一些原则、精神和方法,运用这些去应对所有的形式千变万化的试题。听起来好像“万能八条”应该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对所有

4、的题目吧?万能八条不过是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观点的集合,都是些再普通不过的套话、废话,说了不痛不痒,对作答试题并不具备实质的意义。中公教育不会提出这种灌水式的“某某八条”、“某某宝典”、“某某攻略”,我们传授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我们不会炮制自己的“万能八条”,但会讲明什么是“独孤九剑”,比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这些原则、精神,同具体材料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从材料中找依据,就可以作答一切申论问题,特别是能写好最后的长篇文章。一切剑招(方法,花样繁多的叫法,本质是在文章中灌水)是死的,而作答者人是活的,要运用剑意(精神、原则、最基本、最扎实的方法)

5、去迎接内容和形式千变万化的题目挑战。不用管题目会怎样纷纷扰扰、复杂多样,你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些剑意,就能应对一切问题。但是,仍然要把握基本原则,可以叫“三结合”:与题意、题目要求结合(紧扣题意),与材料的实际内容结合(忠于材料),与官方的主流观点结合(立论正确)。在三结合的基础上,去运用政治理论和写作方面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申论新题型不断出现,有类似08国考申论第四题从答复草稿中找错并改正是一种,给资料排序是一种,挑关键词并做出解释(另外名称叫“背景链接”)也是一种,还有先判断正误,再说明对和错的理由;在议论文的写作体裁上,也有讲稿、新闻发布稿等。这么多种新题型,如果一

6、一去复习、去准备,甚至从头学起,是准备不过来的。不要把思路局限于应对某一种具体的题型,而要立足于提高基础的应答能力,扎扎实实打好根基,你掌握的精神、原则、基本方法剑意正确,手中自然而然能够源源不绝地推出应变招数,题目无限,而你的应变也无穷。作答改错类题型,发现资料中的问题,掌握正确的理论是最重要的,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问题,能够看出材料的失误、缺陷和不足。一句话,用正确理论去检查和验证资料,不合理论、自己思想上首先感到疑问和通不过的,那肯定是问题。此外,还要掌握一些文体写作的知识,以答复草稿中挑错为例,依据政府的答复式行文要求,草稿中写到了什么,还没有写到什么;说透了什么,什么还没有说透;内容哪

7、些地方有重复,哪些地方有不足,多的删除,少的补充。 各种新题型,在2010版中公申论教材里有所解答,比如排序、关键词和改错题,都给出了答题的思路和格式,相对来说我们对申论新题型的研究比较系统,提出的应对方法比较实用。目前临近考试,可以找出上述参考书中的重点、实用内容来看看,作为应对新题型的基本依据。学员:为了在考场上节省时间,传统考试中申论文章的写作能否综合前面两题(概括和对策)的内容来完成?会不会影响分数判给?阅卷老师是否都按作答题目来单独分开阅卷?这样是否就不会看到答案有重复雷同的地方?老师:理论上申论文章的写作可以综合前面两题(概括和对策)的作答内容来完成,阅卷考官也理解这种做法,因为凡

8、事大家都想事半功倍。但是,尽管阅卷老师都是按作答题目来单独分开阅卷,原则上不会看到同一个考生的答案有重复雷同的地方,还是建议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做到:除了穿针引线、对小题中条块分割比较明显的答案进行缝合之外,还要尽可能技巧地改头换面一下,增加些原来小题答案中没有的论述,或者把一些语句的位置、顺序、表述方式更改一下,弄得好像不是同一项内容似的;就是内容不变,形式变通一下。这自然更能博得阅卷者的好感,增加分数判给。学员:在申论考试中有时会遇到以*身份作答针对材料内容的原因和对策。此原因和对策必须与这个的身份的职能完全一致吗?尤其是对策,如果不是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还需要提吗?例如,要求以“教

9、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分析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那么网络安全技术问题和网络监管是否就不写或少写?老师:这种虚拟身份的分析、对策题,在一般情况下,身份是一个虚要求,并不实际要求进入虚拟身份的角色,完全代入他的职能、环境、条件。事实上考生不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也不可能设想好那种虚拟的角色,故而不必严格依照职业、岗位身份的设定去作答问题,而只须依据理论和常识来进行作答。另一方面,身份作为一种限制条件的同时,也是一种提示,提示考生的作答方向、作答重点。要做到自己的思维与角色完全重合是不现实的,但要注意题目所给出的身份的要求,像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既然要求以教育人员的身份做出分析、提出对策,那就

10、要侧重于从教育部门的角度作答。这就需要考生考虑教育部门的职能是什么,至少要明确其首要职责是什么;教育部门的首要职责当然是教育引导学生的成长。那么主要分析角度就要侧重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知识结构培养、人格塑造的影响,对策即能够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教育引导。一方面教育学生认清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把握上网的度;一方面强化管理,避免学生逃课上网,关心学生在校外时间的活动,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落实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禁令,并与家长建立沟通和联动机制,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必要时切断上网的经济来源。至于网络管制、技术监控等,这些显然超出了教育部门的职能,在对策中提出这些是不适宜的。但是判断

11、是否符合题目的作答要求,应立足于申论作答的根本原则资料内容,而不应片面着眼于外在形式身份设定。怎样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和解决得是否符合本题的特定情况,首先应该以是否与资料反映的情况相符合为标准。以网络成瘾一题为例,无论问题表现、原因剖析还是解决的办法,资料中都有相应的表述,作答者需要对资料的相关部分进行提炼整理,可以有取舍和补充、发挥,但不能背离资料所给定的基本精神。所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资料中已有表述的,同时又符合题目“教育人员”身份要求的,就属于正确答案。一般情况,能同时符合两个条件最好,如不完全相符,可以根据给出的虚拟身份做一些发挥,比如切断学生不正常上网的经济来源,就是一条依据身份

12、和人情常理设想的引申对策,资料中没有,但没有偏离资料的基本精神,大体还是合理的、站得住脚的,也就可用。不管依据虚拟身份拟出的对策、做出的分析“虚”到什么程度,本质上还是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过分超出资料的内涵和启示。总而言之,答案是否合理,可以撇开身份限定,不过多考虑身份,而更多地考虑是否符合资料所提出的相关观点。能同时符合资料观点和身份要求最好,不能两全,要以符合资料优先,避免过度想象和引申。学员:每次写作的时候都感觉有点慌,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时该怎么办? 老师:先把材料读通、读懂、读透,不要急于下笔。申论不仅仅是表现自己,还要准确地表现材料反映的观点、运用材料表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我与材料的

13、结合,即物我合一,这对作答者在一定意义上要求更高。学员:文章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用技巧,不从原材料中摘录就不敢去写,自己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自己写不好,不敢好像也无力去想得特别深入,写得东西拿给别人看,也往往被认为不够精彩,提不起别人阅读的兴趣。于是只好按照套路,组织语言,这样才感觉能把文章写得四平八稳。实际情形是这样吗?老师:文章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能脱离材料。多从材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自出机杼、超越材料是必要的,但只有把握住材料的基本精神,并运用其中一些具体观点、事例、语言才会做到四平八稳。学员:其实如果多想想再动笔可能就会写得更好,更结合材料一些,但很多时候就是不敢跨出这一

14、步,担心自己写不好。在短期内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继续多读各种理论,把系统理清楚,增加积累,还是以做题为主,通过实战演练来提高?老师:务实做法应该通过练习,边做边想、加深体会。只做不想,那是机械应付;只想不做只读理论不做题,也会沦于纸上谈兵。当然不可能什么题都做,就算所有题都做了一遍,下次可能会考别的题。要通过做有限的题加深领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基本的作答思路可以应付天下所有的难题。这可能是功力、修养的问题,火候到了,自然一切不难,见招拆招,什么题也难不倒。这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强求。学员:在2008湖南省考“农民工社会保障”这次考试中,如果后面的文章以社会保障为主题来写,会不会让

15、阅卷考官觉得范围过大?存在理解题意有偏差或者结合材料不紧密的问题?在对策中多点到材料中农民工社保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不可以呢?老师:文章的写作要力求做到立意准确,同时紧密结合材料。也即,多提材料中解决农民工社保问题的对策观点。考试时,考生一定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是否学中文并不是决定能否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重要的是理论的系统掌握、知识的全面积累和较高的悟性、往日的勤奋以及平时对社会热点关注。建议考生从热点解析的书报中摘取并记忆一些最实用的观点,再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与材料融合起来,令人信服地表述出来,便可成一篇令人叫好的申论文章。可以说,写作考试,考的是进和出,即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学员:像“农民工社

16、会保障”这样的材料,在考场上写申论文章的时候往往很难一下就确定好该写什么主题?如何是好?老师:类似农民工养老保险这套题,是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类型的,也是申论考试常用的命题招数:以小见大,从具体上升到全局。理解题意,即正确把握题目的指向,有两道程序:第一层,要准确认识题目的表层要求,本题就是认识和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率高这一具体问题;第二层,要放宽眼界,开阔思路,合理联想,由小处想到大处,由表层想到深层,由低级想到高级,根据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障全民社会保障,包括城、乡社会保障这样一个层次,认识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最终启示,就是完善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保体系的同步发展。最后就从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这个小水沟站到了全民社会保障、维护稳定、构建和谐这个高峰上。当然,要根据全部材料共同的指向来判断,题意要求作答的是什么,利用材料能够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