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701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登岳阳楼》(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并抄写2遍。2、朗读并背诵本诗。3、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相关课程标准:1、训练朗读能力、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感悟、鉴赏诗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3、理解 “坼”“浮”字的妙处。评价任务: 1、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2、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展示 :1、复习杜甫的登高,学生齐背,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2、了解作者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坼ch乾坤qin kn 戎马rng m轩xun 涕泗t s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2、 指名

3、朗读。3、 齐读诗歌。 明确诗歌节奏。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意节奏。尤其是律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5、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停顿。 6、背诵(师范背,再学生个人背诵,集体试背) 三、诵读、整体感知:(一)疏解字词1、解释:坼:分裂乾坤:指天地戎马:代指战争轩:窗户涕泗:眼泪、鼻涕2、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

4、,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3、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4、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 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5、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

5、局国情的高尚品格。6、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研读赏析方法指导: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理解句意,揣摩内容2、推敲字词,领会感情3、体会意境,紧扣诗意4、文从字顺,准确简洁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6、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动用想象,达到了这样宏伟和辽阔的精神空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有怎样的妙处?“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 动态感,一个“浮”字,不着痕迹地把苍茫大地变得轻了,也把洞庭湖反衬的极目无垠而且深沉浑厚了。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在诗人的笔下,

7、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

8、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五、拓展延伸“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4、播放唐之韵片断千秋诗圣下。六、小结:杜甫的诗堪称“诗史”,加之诗人深广的爱国情怀,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诗作,尤其是晚期律诗,更具一种沉郁顿挫,一唱三叹之特点,极耐开掘。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著名的诗作,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起被镌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楼之首的岳阳楼上,自唐以来,一直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七、布置作业:1、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写在作业本上。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个对你的触动更大?为什么?教学反思:起始课的审美诱导,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审美内在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