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531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学生姓名 学习中心 学号 专 业 年级层次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美学期末试卷注意:本学期所布置的大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1) 提交截止时间:2012年 3月18日23:59;2) 考号为奥鹏卡号的后9位数字:3)以下课程需学生用英语作答,涉及课程如下:国家社会与文化(上)、国家社会与文化(下 )、金融英语 、金融英语(商务方向)、英语电影赏析、英语电影赏析(商务方向)、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商务通论 、英语语言学。4) 大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大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5)截止日期前

2、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大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6)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7)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大作业,将酌情扣分。写作要求: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立论要鲜明,内容要新颖,表达清晰,文笔流畅,字数2000以上。格式上:1、标题: 2号,宋体加黑,居中排列。2、正文:4号宋体。3、引文与注释:文章中直接应用的资料来源必须指明出处或专用名词

3、而又需解释的应在其后标注、。并在页底脚用5号宋体标注。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何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首先起于西方,是西方学界 19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文化研究和社会理论所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正式为之命名的是英国社会学家费瑟通,全面的理论阐述则是在德国学者沃尔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和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两部著作中。而这个短语在当下中国的流行是耐人寻味的,它既反映出这个问题在当下中国的某种适切性,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某中敏感性。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费瑟通在其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1990)一书中,这个概念作了比较全面的讨论,

4、在他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两个关键词有关,一是消费文化,一是后现代主义。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追求的就是消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一方面是质疑艺术品的传统观念,以日常生活中的“现成物”来取代艺术品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则强调艺术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第二,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这是“既关注审美消费的生活,又关注如何把生活融入(以及把生活塑造为)艺术与知识反文化的审美愉悦之整体中的双重性,应该与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消费,对新品味与新感觉的追求,对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的建构(它构成了消费文化之核心)联系起来”。第三,是指“充斥于当代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符号

5、与影象之流”。依照这一界定,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首先是指艺术活动的日常器具转化为艺术品,这的确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早在上世纪初法国艺术家杜尚的“现成物”艺术中开了先河。现代主义艺术中有一个显著的倾向,即它的精英主义、纯粹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文化取向,在纯粹性的追求中,将艺术和生活剥离开来。而杜尚骇世惊俗的所谓艺术,是一种以棒喝的方式警醒人们,艺术并不只是那些精心雕琢、创意奇特的东西,也许艺术品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品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器具。这种挑战到了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中已是常事。最有影响的也许要属美国艺术家沃霍尔,从汤罐头到啤酒瓶,从新闻照片到包装盒,没有什么不可以成为艺术品。他的

6、尖锐引发了当代西方美学“艺术界”理论的出现。然上述界定中的第二个方面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即:人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在美学史上,审美化一直是一个空中楼阁带有乌托邦性质的未来目标。尼采、福柯所称道的希腊式生活,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唯美主义,崇高与高雅等等无一不是把审美放在高于现实社会的象牙塔中,严肃的美学似乎很难把审美化直接派付给琐碎平庸的生活。正如韦伯所说:“生活的理智化和理想化的发展改变了这一情境。因为在这些状况下,艺术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自觉把握到的独立价值的世界,这些价值本身就是存在的。不论怎么样来解释,艺术都承担了一种世俗救赎功能,它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

7、活的千篇一律中解脱出来的救赎。”那么当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否是对艺术为一个“自觉把握到的独立价值的世界”的否定?费瑟斯通的第三个界定就正好揭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出现的特定语境。二、反思“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借助大众审美文化而得以实现的,它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中不容回避的话题。消费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泛地具有审美特征。在传统社会或工业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审美活动是彼此分离的;而在消费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具有了艺术气息和审美含量。消费社会使我们的日常感觉变得敏锐而有色彩,审美的需要替代了单纯的物质化需求,这一

8、切确实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内心。“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它表达了人类审美的一种新的价值趋向,即趋向个体的日常生活过程,趋向人类现实的生存价值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审美文化就是指一种消费形态的文化,一种重建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自由度的文化”。例如: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基本趋势是美化环境现代化、舒适化、娱乐化、绿化、亮化等等;城市中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生活方式也从物质需要的满足越来越转向符号性、形象性、娱乐性需要的追求休闲、旅游、美容、健身、娱乐等等。可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中国大众进入消费社会不可回避的趋势,而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可

9、贵之处在于敏感地把握到了在消费的时代,人的心灵世界所发生的真实的变迁,并且对之作出了如实的描述。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也导致了“审美泛化”这一审美空洞,正如重构美学的汉译者陆扬和张岩冰的“译者序言”所说:“美学在当代社会中危机深重,是因为审美泛滥无边,到了叫人忍无可忍的地步。韦尔施说,我们的世界实在是被过分审美化了,美的艺术过剩,所以它不应当继续染指公共空间。”常生活的审美化使得今天的审美文化内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统的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到今天的与商品意识、大众文化密切相关。而大众文化的藏污纳垢、平庸化特性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于文学这一人类的形而上精神家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参考文献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汝信.西方美学史(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3朱光潜.美学拾穗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