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515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语文试题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苏轼、辛弃疾二人,因词风相近,后人并称其为“苏辛”,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一句表现了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情怀。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一句抒发了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4分)(1)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s su着。(故乡)(2)不过一会

2、儿,暴风雨就xi s d l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孤独之旅)(3)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t s hng li 的。(傅雷家书两则)(4)我母亲对我们的ji j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我的叔叔于勒)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B、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C、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水平。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4. 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

3、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以“幸福”为话题写一段语句连贯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内)。(4分)A组: 渴望 滋润 温馨 绚丽多彩 历尽沧桑 芸芸众生B组: 既又,虽然但是,不但而且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

4、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就社会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社会深刻转型期,随着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众对于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1)概括“网络谣言”产生的因素。(不超过50字)(2分)(2)阅读完上述材料,请你探究并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二、阅读(45分)(一)湖心亭看雪(12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5、,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杂然而前陈者D.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原文中“强饮三大白而别”的“强”表现作者的和心情;“拉

6、余同饮”的“拉”表现客人的心情。(4分)9、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二)遗憾,也是一朵奇葩(10分)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

7、让人叹息不已。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

8、中焕发出新的精彩。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正视

9、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

10、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1.文章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12.对文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结构是总分总。分说部分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B.第一段阐释“遗憾”的含义,交代了论题。C.“岳飞挥师北上遇捣黄龙,偏偏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遗憾!”可作为道理论据补入第段。D. 第段举的勾践和贝多芬两个事例,都是从正面论述“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这一观点。(三)看望(1

11、5分)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

12、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樱桃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

13、吧!”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怎么”她那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

14、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培德?”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

15、”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樱桃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质问般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13小说第段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14小说中有关樱桃蛋糕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培德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下表。(4分)情节回房间看见蛋糕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心理希望母亲早点离开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15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