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32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历史人教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习小结1 西周宗法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内部关系(1)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小宗应服从大宗,有义务纳贡、帮助出兵征伐;大宗有义务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3)家族统治: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庭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子周天子负责。官吏与各级行政机构的选择采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完全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下图:(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

2、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3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2)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3)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

3、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4汉、唐、宋三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特点(1)分散宰相权力。(2)增加宰相的人数。(3)在权力上相互牵制。(4)增设相当于宰相的职位。5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不同点盛行时间分封制主要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盛行于元和中央政府关系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相对独立,可以世袭;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

4、过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行省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积极作用日益明显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3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5、)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礼部和工部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5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朕”应该是()A秦始皇B唐太宗C明太祖D明成祖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料记载,从明

6、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折共1660件,共39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卷72职官志(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

7、如此之多的奏章?(2)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强化训练1C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贾母确定“自己人”和“外人”的原则就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而不是母系血缘关系,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2B3.C4.D5C从“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得出是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材料体现的主题是最高统治者为加强专制寻找现实的依据。6A结合上图可以看出,这些中央机构的演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化专制皇权,故选A项;B项不仅包括中央权力的集中,还包括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这些机构其职能不全是监察,故C项错误;中央机构的演变,反映出的趋势是集权于一人手中,对于农民的控制靠的是地方管理,D项错误。 7(1)废除丞相。殿阁大学士。(2)设立之初仅供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与政务,但不能专制诸司;嘉靖后,权高于六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