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254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1.5x40=60分)1、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2、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3、孙中山晚年指

2、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B长期的军阀混战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俄国D德国5、2002春季15在20世纪初出现的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A成立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人民充分的

3、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7、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A反清复明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8、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兴中会的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9、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民生主义 民权主义 民族主义三民主义10、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1、.国

4、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知难行易”学说12、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推翻.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13、(2002年春季文综)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4、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

5、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是指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1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它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写的B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C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指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1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17、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包括(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 B C D18、列宁主义诞生

6、的标志是(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B、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D、布尔什维主义出现19、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20、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含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21、7、下列各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7、: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租赁制 D、取消一切商品贸易22、下列关于遵义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彻底清算了王明的错误C 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23、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B调整城市和农村关系 C调整积累和消费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关系24、毛泽东的“枪杆子中出政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25、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成熟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三大战役 26、毛泽东思想发展

8、和成熟的标志(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中共七大召开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27、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28、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9、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

9、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30、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31、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有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32、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飞跃的是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进化论的出现 C、牛顿力学的建立 D、日心说的提出33、牛顿提出的物体机械运动定律不包括A、

10、万有引力定律 B、惯性定律 C、加速度定律 D、作用与反作用定律34、使列强打开中国西南门户并取得修筑铁路特权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法新约 D、马关条约35、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上,有三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家,他们是( )哥白尼 牛顿 法拉第 爱因斯坦A B C D 36、说李四光是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其主要依据是A创造地质力学理论 B担任地质部长C创建“构造体系”理论 D地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37、1640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实质是( )A 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税法案的权力 B 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C 反抗查理一世宗教迫害和镇压苏格兰起义D 资产阶级利用合法

11、斗争进行革命3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宗教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A、国教徒与清教徒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 D清教徒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39、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华盛顿任总统制定宪法A. B. C. D. 40、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性质是:A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B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 C是一场反封建哈里法的革命 D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二、 非选择题(41题19分,42题21分,共计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12、。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 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5分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8分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6分4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