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广东的情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17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广东的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0广东的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0广东的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0广东的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0广东的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广东的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广东的情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参考资料关注2010广东 体验和谐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陈东英 编2010年3月目 录一、挑战与机遇:2010年广东的时代境遇21、广东“富可敌国”,经济总量超沙特22、广东的2009:科学谋划、决策正确、成绩骄人23、广东民工荒,“东莞制造”现危机44、广东年度大事:亚运会召开6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解读6三、精彩议案81、基层人大代表每年向选民述职9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依赖93、粤考核官员请用幸福感而非GDP94、广州应开全国先河,率先建立城市“稳定区”105、发行广东新农村建设债券,解决农村投入不足问题

2、106、严打有线电视插播广告行为10四、雷人语录111、汪洋:广州凭什么当大哥112、粤港零关税消费不必去香港113、钉子户不是弱者,地铁公司才是114、省财政的三个1%投向民生领域12五、2010年广东关键词12六、访谈摘录:阮日生、张兰英13资料连接16思考题17关注2010广东体验和谐广东2010年广东,是在非常特殊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省“”,中洋溢着一种大战取得胜利后特有的兴奋和激昂。面临着“富可敌国”的美誉、2009年的骄人成就和举办第16届亚运会的重任,2010年广东如期顺利召开。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 于1月29日至2月2日在广州召开,会期5天。广东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于1月28日

3、至2月1日在广州召开,会期5天。人们发现,今年“”更务实、更关注民生,而且,“”也越来越时尚了:网络问政、微博以致我们的“苏珊大妈”,也呼之欲出。一、挑战与机遇:2010年广东的时代境遇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广东,同样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如何促进广东的“强肌”工程,构建和谐广东,成为今年的热点话题。1、广东“富可敌国”,经济总量超沙特2月28日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国中可排到第16位。中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大省已“富可敌国”。广东、江苏、浙江等经

4、济大省,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甚至超过某些G20国家。据统计,2009年全国各大地区中,上海以78905.19元的人均GDP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天津、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内蒙古、山东、辽宁、福建,人均GDP均超过4000美元。一个省份之财富可与一个国家相媲美,无疑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要想让这种骄傲感转化为普通百姓的幸福感,那么我们就得解决好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事儿。可以说,当前广东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广东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因此,更多关注民生民情和可持续发展问题。2、广东的2009:科学谋划、决策正确、成绩骄人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

5、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 广东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着力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如下几点: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生产总值3908

6、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增长8.4%,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珠三角地区部分市首次出现人均生产总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的好势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450.344.3调整为5.149.345.6。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贡献率达49.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广佛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7元,实际增长12%和10.7%。城镇新增就业1

7、7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社保参保人数和社保基金总量居全国第一。对口支援四川汶川和甘肃“三县一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援建项目已开工721个、竣工423个,累计到位资金75.9亿元。灾区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整体移交16所中小学校和一批公共生活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资料1:广东加快横琴开发,积极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横琴岛与澳门一衣带水,面积约106平方公里,其中未建设土地占总面积的90%,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 横琴岛地理区位十分独特,是粤港澳合作的黄金地区。与澳门一桥相连,最近距离仅200米。与香港相距43海里,6年后港珠澳大桥

8、建成,从香港到横琴只需35分钟车程。2009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刚刚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目前珠海正在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现在的横琴岛上已启动了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燃气能源站、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700亿元,正掀起高速发展的热潮。2009年胡锦涛考察时曾强调,要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3、广东民工荒,“东莞制造”现危机从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破产潮”、“解雇潮”到今年

9、的“民工荒”,广东招工缺口60万人。一边是民工荒,一边却是粤赣、京珠高速的大塞车。广东到底缺什么工?l 订单满天飞、企业不敢接去年今日,抢订单;今年今日,压订单。因为工厂缺工人 东莞玩具、手袋、机械、服务等行业也相当缺人。面对招工难,“企业受人手限制,不得不压缩订单量。”东莞一些企业涨工资吸引人,寻求本地劳动力,劳工介绍费从100元涨到150元。“一方面订单多,所以我们今年还要增开新线,计划产量要达到2000万双;而另一方面,现在工人缺口在6000人左右。订单满天飞,可是我们招不到人,不敢接啊,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溜走。”东莞厚街最大的鞋厂绿洲鞋业有限公司总务部经理蒋建忠忧心忡忡地说。l 工人嫌薪

10、酬过低 趁民工荒频跳槽2009年,金融危机来袭,不少工厂解雇人员减少薪水。2010年春节过后,东莞的电子厂、玩具厂等劳动密集型工厂相继开工,却遭遇了“一工难求”的招工寒流。同时,部分工厂迫不及待地提高薪酬待遇来吸引其他工厂的务工人员,而一些暂未调整工资待遇的工厂频频收到工人要求调薪的申请,甚至有些工人放弃一个月薪酬,跳槽至其他薪水较高的工厂。大型的电子厂像吸盘一样每天从周边小厂挖走不少工人。案例:长安沙头社区鼠山路伟豪玩具厂门口,近200工人拒绝上班,要求厂方提高薪酬待遇、缩短加班时间和改善食宿条件。2009年,金融危机来袭,玩具行业遭受巨大冲击,该工厂也不能置身事外,原有800余名工人的规模

11、缩减至400多名。春节过后,附近的工厂都提高了工人的薪酬待遇,工人会比较各厂的工资待遇而选择更好的工厂,所以他们又不得不涨工资留住工人。这样一来,厂方承受着压力,而工人继续表达对薪酬的不满,他们也很无奈。而对该厂员工频繁跳槽一事,他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附近有一家电子厂,用工缺口竟达3000人,就算把我们这家工厂吞了,他们也无法解用工之渴。”在外部环境倒逼下,该玩具厂准备再次提高工资,应对其他工厂的高薪酬“威胁”,希望把工人留下。但是,目前,工厂的订单有所回升,但整个玩具业的元气尚未恢复。l 各出奇招、摆摊招人除了加强与劳务市场等中介的合作,网上招聘员工外,更有不少企业采取传统的摆摊方式,在人

12、流量大的地区进行招聘。“溪头工业区由于人流量比较大,厚街不少企业都聚集在这设摊招聘。甚至连东城、沙田等周边镇的企业也跑过来抢人。”现场招聘人员小刘告诉记者。招聘的人比应聘的多,涨了工资也没人来,现在别想着招人了,街上根本都看不到人。节后返工人员本来就不多,就算有,那也是跟着老员工老乡一起过来,一下车就被接走了,根本轮不到摆摊招人的。劳动力出现卖方市场其实早在1995年就有端倪。1995年底,广州有的工厂在年底发出通告:如果有人介绍工人并做满6个月,可以得到100元奖金。年轻女工率先进入卖方市场,中山某大厂曾经出个规定:每3个女工集体进厂可以带一名男工,有的工厂负责招工的大玩潜规则:男工人通过厂

13、外的中介公司,交800元介绍费可以进厂。那个时候,无论男女年龄超过40岁的一般也没有机会。2007年,工人紧缺席卷广东,很多工厂远赴新疆招工,韶关旭日玩具厂的员工就在那时候来的。l 缺工现象的原因探析。首先,是总量性缺工。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多个外来工输出大市,劳动力供应总量增速呈下滑趋势。其中,劳务输出大省河南更是明确表示,到2013-2014年供应将达到峰值,全国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从长远来看,随着周边及内地区域就业市场的崛起,东莞在就业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难以为继,或者说已经失去,因此缺工数量也难免会继续上升。基于此,今后总量性缺工将是包括东莞在内的所有

14、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必须正视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大环境。短期内,政府和企业或可通过优化自身社会环境、改善就业条件和待遇以及提升城市吸引力等方式,来与其他区域市场进行劳动力竞夺。从长远看,作为用工主体的企业,改变用工态度,通过规范和制度真正善待工人是必须的。但光是企业的个体力量也是不够的,政府层面需要配套更全面的制度与保障。例如,在企业规范化管理、外来工就业培训和外来工入户等方面,需要作出更多更实在的努力。第二,是流动性缺工。这种缺工是固有的,在外部市场整体趋紧的情况下,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劳动力市场本身是开放的,有进就有出,即便是在供求总量相对平衡时,因为劳动力在不同企业、区域市场之间的流动,其再次稳

15、定下来是存在时间迟滞的,所以引发短暂性缺工问题十分常见。按理说,流动性缺工不会形成一个市场全局性的问题。并且,工人适度流动对于提升整个市场环境和就业结构也是大有裨益的。只不过,要使其处于一个可控制并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影响到整体的就业结构和生产秩序。特别现在的“80后”、“90后”的新生代外来工就业更趋向流动,这将极大地影响到市场的供求平衡。所以,未来流动性缺工将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一些台企正在尝试学习德国等制造强国的薪酬分配方式,让一线工人的收入超过办公室行政人员,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稳定在一线生产岗位,形成劳动力资源良性循环。当然,提高薪酬只是公司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来减少流动的一个方面。深入来看,缓解流动性失控的局面,市场和政府在信息公开和渠道建设方面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是结构性缺工。与流动性缺工一样,它也是用工市场供需状况的一个固结,跟用工整体形势相关度不大。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市场上供给的,却不是企业所需求的,所谓“技工荒”就是个典型。一定意义上说,因为劳动力市场供求是动态的,所以结构性缺工问题将是一个很难根除的难题。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