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3225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 第2课时 (初升高衔接教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化学实验基本办法第2课时过滤、蒸发及SO的检验 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粗盐的提纯学会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2.知道除杂的一般原则。3.学会SO检验的方法和顺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混合物分离的情况,如淘米是淘去米中的沙子,洗菜是洗去菜上的泥土等。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利用其中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分离的方法有许多,如过滤、蒸发等。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注意的问题是:一贴:滤纸

2、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2蒸发是指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蒸发也用于浓缩溶液。(1) 主要仪器: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注意的问题是: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

3、如果的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石棉网上。知识点一粗盐提纯探究活动用海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常用下列实验方法将其杂质除去:1除去粗食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约12mL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食盐充分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食盐水略呈黄色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若过滤后烧杯中的溶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沿漏斗流入另一烧杯中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晶体2.除去粗食盐中少量可溶性杂质通过溶解、过滤

4、和蒸发操作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要将它们除去,最好选用生成完全不溶物的试剂。如除去SO可选用BaCl2溶液,除去Mg2可选用NaOH溶液,除去Ca2可选用Na2CO3溶液,最后加盐酸。若考虑把SO和Mg2一并除去又可选用Ba(OH)2溶液。根据除杂的原则,即防止引入杂质离子,这几种试液的顺序是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或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归纳总结粗盐提纯的方法:先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然后再用化学的方法,将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而除去,其滤液中加入适量

5、盐酸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迁移应用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答案D解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项,液体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B项,加热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B项不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或者引起固体的迸溅。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

6、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答案C解析首先搞清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应分别使用Na2CO3溶液、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且三种溶液均过量,才能使杂质离子分别变成CaCO3、Mg(OH)2、BaSO4沉淀,过量的BaCl2溶液只能用Na2CO3溶液除去,故要先加入BaCl2溶液后加入Na2CO3溶液,才能保证不引入新杂质Ba2,而多余的NaOH和Na2CO3只需要在过滤后加入盐酸即可,至于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只要在过滤前加入就可除去Mg2,因此C项正确。理解感悟除去粗

7、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知识点二SO的检验探究活动1粗食盐中SO的检验(1)实验步骤:取少量粗食盐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再加几滴BaCl2溶液。(2)实验现象: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3)实验结论:粗盐中含有SO。2问题讨论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评价该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试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结论:试液中有SO。答案不严密,某试液中如果含有Ag而不含SO,溶液中的Ag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也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归纳总结SO的检验

8、方法:(1)向未知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排除Ag、CO、SO的干扰);(2)若出现沉淀,则应过滤,保留滤液,滤出沉淀;(3)向滤液中或未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未知液含SO。迁移应用3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SOB一定有CO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D不能

9、确定SO是否存在答案D解析向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和CO,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酸。4某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2SO4两种溶质,欲证明其中SO、CO确实存在,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过量的_,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入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SO、CO确实存在。答案稀盐酸(或稀硝酸)BaCl2(或Ba(NO3)2、Ba(OH)2也可)解析熟悉CO、SO检验所用的试剂和先后顺序。常用含有H的酸来检验CO,用含有Ba2的可溶性钡盐检验SO。因CO可与Ba2生成BaCO3沉淀,干扰SO的检验,故在检验SO之前先检验CO,并将其除去。1根据下列粗盐提纯流程图示,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实验操作和试剂名称:(溶解)(过滤)(过滤)2检验SO的试剂是盐酸、BaCl2溶液,现象是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以Na2SO4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