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3145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学号: 班级:2008年广州市第一一六中学九月语文考试本问卷共6页,分三大部分,共28小题。全卷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并交回。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43分)一、(7小题,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 妖

2、娆ro 襁褓qing bo柘zh B.喧嚷xun成吉思汗hn谯qioC.凝望nng 沁人肺腑xng 风骚shoD. 颤抖chn逊色xn 蕲q2.下面是一份抄写常用词的作业,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序号例 词A留滞田埔疲倦B油高洗礼喑哑C栖息禁固僵硬D蓑衣闪烁寂莫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顶是(3分) 建筑是艺术,是的音乐,又是简洁的哲理诗。任何建筑,不管设计者与建造者是否,其实都在表达一种思想。A.凝固 自觉 B.凝练 自觉 C. 凝练 自愿 D.凝固 自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

3、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C.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5.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3分)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66岁时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身与名,一起臭诙谐且富深意,足可传世。A:“。”B:,。C“,。”D:“”。6.在沁园春 雪中找出下列词的同义词。(3分) 略( ) 输( ) 文采( )7.吴同学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总结

4、道:“刚才同学们围绕着雨的诉说这一活动主题,展示了我们的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而且非常精彩。尤其是范同学播放的雨的足音的录音,独具特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通过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更加深了对雨的了解。”以上总结语的四个句子中有两个句子出现了毛病,请帮他修改一下。(4分)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二、积累与运用(3小题,20分)8.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任选七处空格作答。)(7分)足蒸暑土气,_。 更深月色半人家,_。_,凫雁满回塘。 驿外断桥边,_。过尽千帆皆不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苏轼在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效国抵御,建功立业的决心的句子是:,。9.文言字词(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6分).亦免冠徒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将军既帝室之胄:欲信大义于天下:此诚不可与争锋。请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任选两小题作答)(4分)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今义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义今义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今义附加题:(A B两题中任选一题,如两题都答,按A题计分)(3分)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周瑜,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临死时长叹“_,_。”单刀赴会、败走麦城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6、B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是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_;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_。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7分)三、古诗文阅读(两篇,共1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7、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人)

8、 B.楚人怜之(指代项燕)C.足下事皆成(指脚下) D.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1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起义的策略口号是“_”。(用原文回答)(6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3.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_、_。(2分)14.全词的点睛之笔是:_。(2分)15.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

9、怎样的情感?(3分)答:_四、现代文阅读(三篇,共31分)(一)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文后问题。(12分)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6本词承上启下的语句是_(3分)17本词表达主旨的语句是_ (3分)1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3分)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C.比喻 拟人 对偶 D.

10、排比 拟人 比喻19词的上阕洋溢着作者什么样的豪情?(3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2021题(共5分)历史 (柯原)请不要给我涂脂抹粉,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请不要随意打扮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我不是具有千副面孔的演员,而是一名时间的法官,因为呀,我的名字叫历史。20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_21“我不是具有千副面孔的演员,而是一名时间的法官”,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历史“是一名时间的法官”?(3分)答: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7题。(共14分)学习与思考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勤求学

11、问而不用心思索,那还是罔罔然而无知;只是挖空心思去想而不勤求学问,那还是疑难丛生得不到确实的知识。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与记,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过程,思是学的基础。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方能循序渐进而终有所成。哥德曾经说过:“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这正如人们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已有。试想,达芬奇学画时若不是每画一个蛋都仔细揣摩绘画的技巧,而只是追求简单的重复,他岂能成为一代巨匠?在马列主义传到中国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如果不是学而思,思而行,在吸取理论精髓的同时结合

12、客观实际,而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那中国革命不早断送在王明之流左倾教条者手中了吗?联系现在,我们学习知识,若只用头脑去背,而不整理,那么,脑子虽被塞得满满的,却依然茫然无知,无法掌握及活用所学的知识。可见,_。那么,是不是只要多思考而不必学习了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孔子云:“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以想象一下,爱迪生如果只是整天单纯地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不学习基础科学知识并加以实践,那么,他能将设想变为现实吗?而现在,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自命不凡的人,整日空想,好高鹜远,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可结果呢?都是一事无成,空自蹉跎。我国进行改革若单凭主观想象,而不学习正确的科学理论及前人的实践经验,怎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我国怎会有今日的腾飞?可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