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3045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4月自学考试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2A3C4D5D6C7B8D9D10A11B12C13D14C15A16A17C18B19C20A21C22D23A24C25A26A27A28D29B30A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1)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

2、学习经验通常产生几种结果。32涵义: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表现。是由美国课程论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指导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33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34(1)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3)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35内涵: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

3、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特征: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基本特征:(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成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1)他的教学理论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

4、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2)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3)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4)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7定义:自主性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积极作用:(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

5、学习态度与习惯。(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哪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特征:(1)学习者中心。(2)情境中心。(3)问题中心。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2.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A.加涅B.布鲁纳C.施瓦布D.奥苏伯尔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

6、教学原则是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4;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5.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

7、.培养目标6.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9.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

8、.课程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0.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囚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12.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是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13.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经验课程、综合课程,这种重视实际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A

9、.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14.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中级学习C.高级学习D.以上都适合15.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问题、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自觉追求A.教育质量B.教育地位C.教育公平D.受教育权16.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A.独立性、序列性和整合性B.连续性、层次性和整合性C.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D.连续性、序列性和复杂性l7.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A.

10、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18.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赫尔巴特19.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0.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这句话说明A.教不同于学B.学不同于教C.教与学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活动D.教与学是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21.泰勒模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理性22.最早提出curriculum气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A.洛克B.康德C.斯宾

11、塞D.杜威23.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A.经验B.活动C.做中学D.主动作业2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儿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25.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26.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A.连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顺序性27.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B.孔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

12、是A.因素课程说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29.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A.斯宾塞B.吉鲁C.阿普尔D.威利斯30.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布拉梅尔德提出了A.STS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轮形课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3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3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34.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3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

13、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37.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立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14、”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467)一、单项选挥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2.B3.C4.A5.C6.A7.C8.D9.Clo.A11.Bl2.D13.C14.C15.C16.C17.C18.D19.A20.D21.A22.C23.D24.D25.C26.D27.B28.B29.C3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分);注重直觉思维(2分);注重内部动机(2分。32.含义:它是教

15、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2分)。环节:确定教育目的(1分。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l分)。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l分)。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l分)。33.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2分);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2分)。34.含义: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3分)。基本特征: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3分)。35.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1分)。原则:积极反应(1分)、小步子(1分)、即时强化(1分)、自定步调(1分)、低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