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3035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1(最新整理by阿拉蕾)(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知识框架教学设计教(为了学)测量评价教育心理学 理论(性质、过程、分类、研究)学条件外部条件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内部条件: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人格发展 内容(知识、技能、品格)一、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老师,并且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两大任务:1)揭示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这是首要的任务;2)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理论的发展。(三)教育心

2、理学的历史发展 (联系教育史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古代思想起源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人的灵魂中本来是有知识的,人出生后后来的学习只不过是对以前灵魂中的知识进行回忆,回忆说)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2)近代思想起源 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外在环境的作用)十七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 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十八、十九世纪,瑞士的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德国的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

3、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 十九世纪,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1903年,他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有比较独立的体系,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913-1914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扩大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第一卷论人的本性,第二卷论学习心理,第三卷论智慧,疲劳和个别差异。该书出版30年

4、间的美国同类著作,几乎都是师承桑代克的体系,无一部能超越其范围者。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 此阶段,吸取儿童心理学、学科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内容。20C30S,盛行测量运动,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20C40S,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20S50S 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收。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行为主义的桑代克的连结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格式塔的顿悟理论,托尔曼的符

5、号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内容体系差异大,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成熟的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的学科。(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 20C60S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心理学从行为范式转到认知范式。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学习研究的成果,区分了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各类型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奥苏伯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机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习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

6、的研究。20C80S ,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总之,20世界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趋于集中,大多数是围绕有效教和学而开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各理论流派间分歧越来越小,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出现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以及后来的建构主义。布鲁纳于1994年对教育心理学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如果说以前是不注重学生的主动

7、性的话,那现在则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主动性)认为研究内容有以下特点:主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到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一些理念。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双)(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热点)(3)注重教学实际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热点)(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二、心理发

8、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和注意等。认知发展是个体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认知发展表现在:1)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概括,由不完整到完整,由无意到有意发展,由笼统到分化。2)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逐渐相互协调。教育意义:构成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发展是多层次,不同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阶段,多水平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要梳理正确的教育观,按照认识发展规律从事教育,采取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教育和教学手段,符合年

9、龄特征和发展阶段,重视活动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取得最佳教育效果。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的独特表现,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动力作用,包括需要、动机、理想、自我意识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即量变与质变。2)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人格发展并非按同一模式进行,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平衡的。4)发展的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教育意义在于:人类漫长的生长期为后天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可塑性,使教育成为可能。所以人格的发展

10、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论题,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日内瓦学派)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皮亚杰将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动作经验,形成低级的行为图式,适应外界的探索。比如通过手抓、嘴吮吸。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18个月到2岁,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本阶段的结束和前运算阶段的开始。前运算阶段(27岁):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

11、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言语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的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但这一阶段的心理表象还只是静态性质的物的图像,而没有符合逻辑的推理,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静止性,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这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儿童能够在头脑里从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把握其本质的、恒定的东西,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外形可变,但特有的属性不变。已能进行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动态性,可以进行具体逻辑推理。1)语言:虽然能通过下定义方式获得概念,但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2)此外,这些运算系统是零散的,

12、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体运算思维的不断同化、顺应、平衡,逐步的出现了新的运算结构,这就是形式运算思维,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是一种接近成熟的思维形式。1)这种思维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摆脱对具体实际经验的依赖,也叫命题运算思维。2)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评价:大量研究表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语言的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这种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他系统总结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为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建构主义的思想,数理逻辑

13、的应用,方法灵活。他对儿童思维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的儿童教育、中小学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足之处是:他强调适应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而忽视社会和教育的重要意义,他着重研究认知发展的逻辑结构而较少涉及生理发育和心理结构的研究,因而也不免有偏颇之处。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而社会文化的影响作用又主要表现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以及语言的习得与使用上。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他将人的心理机

14、能分为两种:一是低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如基本的知觉加工;二是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如记忆、语言、思维。高级心理机能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其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是人在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3)两种知识以及内化说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知识,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知识,是具有概括性和上位的知识。自下而

15、上的知识是个体在日常的生活中所总结出来的个体知识,是零散的,是下位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的经验,学习概括性的知识,是间接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之中的过程。内化的过程离不开自己的直接经验。4)最近发展区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与更有能力个体的相互作用得以促进,这一发展是借助最近发展区来实现的。最近发展区包括实际的发展水平(即现有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在的发展水平(在更有能力的个体的帮助下达到的水平)。并且据此认为解决此区内的任务才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提倡“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并且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所以教学要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他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等都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发展并施以正确教育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