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11147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模考语文阅卷分析语文阅卷工作结束之后,各校语文组及时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了阅卷分析,现发送各校,供老师们评讲试卷和进行成绩分析时参考。一、 语文 160 分卷及附加卷江都阅卷情况:1160 分卷均分情况(全市 5376 人,不含江中七大校阅卷部分)学 校 分数 选择 主观 选 1 选 2 选 5 选 6 选 7 3 4 8-1 8-2江中借读 91.9 6.0 85.8 1.0 0.4 0.8 2.2 1.7 2.4 3.0 2.6 1.6丁沟中学 92.1 6.2 85.8 1.5 0.4 0.7 2.1 1.5 2.5 3.2 2.7 1.7大桥中学 93.3 6.5 86.8 1.4

2、0.5 0.6 2.3 1.8 2.5 3.0 2.7 1.6邵伯中学 87.3 6.3 81.0 1.5 0.3 0.7 2.0 1.8 2.1 3.0 2.6 1.5宜陵中学 79.6 5.0 74.6 1.4 0.2 0.6 1.5 1.4 1.8 2.8 2.3 1.2江都一中 83.7 5.2 78.5 1.1 0.3 0.4 1.9 1.4 1.9 2.9 2.4 1.3育才中学 89.6 5.8 83.8 1.2 0.5 0.4 2.2 1.4 2.3 3.1 2.6 1.5油田一中 82.2 4.7 77.5 0.6 0.2 0.5 1.7 1.7 1.9 2.9 2.3 1.

3、3仙城中学 92.7 6.4 86.2 1.4 0.4 0.7 2.2 1.8 2.5 3.1 2.8 1.7总平均值 89.8 6.0 83.8 1.3 0.4 0.6 2.1 1.6 2.3 3.1 2.6 1.6学 校 8-3 9-1 9-2 9-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江中借读 1.2 0.4 2.0 3.0 5.3 1.8 1.5 3.2 2.3 2.8 3.4 3.3 45.9丁沟中学 1.1 0.4 2.1 3.1 5.4 1.9 1.7 3.2 2.2 2.8 3.3 3.3 45.3大桥中学 1.0 0.3 2.1 3.1 5.5 1.9 1.

4、6 3.2 2.3 2.8 3.3 3.4 46.3邵伯中学 0.9 0.3 1.8 2.8 5.2 1.6 1.5 2.9 2.0 2.4 2.9 2.9 44.8宜陵中学 0.5 0.1 1.5 2.4 4.9 1.2 1.0 2.8 1.7 2.0 2.4 2.5 43.7江都一中 0.7 0.1 1.8 2.8 4.5 1.4 1.3 2.8 1.9 2.3 2.7 2.8 44.8育才中学 1.0 0.4 1.9 2.9 6.0 1.7 1.3 3.0 2.0 2.7 3.2 3.1 45.3油田一中 0.7 0.2 1.7 2.6 4.8 1.3 1.2 2.8 1.8 2.2 2

5、.6 2.8 44.4仙城中学 1.2 0.5 2.1 3.2 5.2 2.0 1.7 3.2 2.3 2.8 3.3 3.4 45.3总平均值 1.0 0.3 2.0 3.0 5.3 1.7 1.5 3.1 2.1 2.6 3.1 3.2 45.32附加卷均分情况(全市 2033 人,不含江中七大校阅卷的部分)学 校 分数 19 20 21 19-21 22 23(1)23(2) 22-23 24 25 26.0 24-26江中借读 25.9 5.6 0.3 0.9 6.7 3.9 1.8 2.1 7.9 4.0 2.7 4.6 11.3 丁沟中学 26.1 5.5 0.3 0.9 6.8

6、4.1 1.9 1.9 7.9 4.1 2.8 4.6 11.4 大桥中学 27.2 5.6 0.1 0.8 6.4 4.3 2.6 2.3 9.2 4.2 2.8 4.6 11.6 邵伯中学 23.7 5.4 0.2 0.6 6.3 4.1 1.3 1.4 6.8 4.0 2.7 4.0 10.7 江都一中 22.3 5.3 0.0 0.7 6.1 3.2 1.9 1.2 6.3 3.9 2.6 3.5 10.0 育才中学 25.4 5.7 0.7 0.7 7.1 4.0 1.7 1.6 7.3 4.0 2.8 4.2 11.0 二、各部分阅卷情况分析:(一)语言文字运用(6+9=15 分)

7、 (宜陵中学 宗茂)3.本题满分 4 分,均分 2.3 分。失分原因:1.要点概括不全,如遗漏第四点“占比较小”2.要点概括欠准确。本题要求学生立足整个材料进行全面而有层次的信息提取,并按一定的要求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分层次概括,全面归纳,分点呈现。既要抓住关键词语,去次留主,又要组织好语言,把“点”答全,不超字数,对于语段中没有直接表明的观点,这就要通过理性认识来概括抽象的观点,如第四要点。4.本题满分 5 分,均分 3.06 分。失分原因:1.学生未表明自己的观点 2.未使用反问句式 3.观点和理由有分歧 4.理由不够充分,未具体问题具体针对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立足给出的信息提出自己明确的

8、观点,这类题目支持的观点两方面都可以,要注意的是观点一定要明确,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注意句式的要求,理由要充分,语句要通顺。(二)文言文翻译(10 分) (江都中学 刘正萍)本题总分 10 分,平均得分 5.32 分。第 1 题分值为 4 分,均分 2.68 分。大多数学生翻译是反问句式没有体现出来。 “诚”翻译错误或者不到位的都有。 “狎”字的翻译错误率非常高。 “近”应为动词,很多学生词性误判。第 2 题分值为 3 分,均分 1.46 分。主要扣分点为“移时”的翻译,很少学生翻译成“长时间、一段时间” ,翻译成“移开时”的学生很多。也有个别学生忽略语境将“辄”翻译成“总是” 。第 3 题

9、分值为 3 分,均分 1.12 分。 “孤”几乎没有学生翻译出来。 “渔于山樵于水”翻译时看题不清,当成“渔于水樵于山”翻译,状语后置句式没有得到体现,同时答案中错别字比较多。建议:提醒学生做翻译题时要有语境意识,书写准确,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邵伯中学 李军)试题评价:本次诗歌鉴赏题选了杜甫的野望 ,尽显杜甫多病、飘零、忧国忧民形象,诗歌内涵丰富,充分体现杜诗风格。该题分别从表达技巧、内容和情感三方面设题,既有概括分析又有探究体情,考点明确,命题简洁,可谓全面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且三题赋分各有侧重,充分体现江苏卷轻技巧重情感的命题特点。只是第一题在答案表

10、述上有不油田一中 22.5 5.4 0.4 0.6 6.4 3.4 1.1 1.1 5.7 4.0 2.7 3.8 10.5 仙城中学 25.5 5.6 0.2 0.9 6.6 4.0 1.1 2.2 7.3 4.2 2.8 4.6 11.6 总平均值 25.5 5.5 0.2 0.8 6.6 4.0 1.7 1.9 7.7 4.1 2.8 4.4 11.2 尽合理的地方,略有遗憾。得分情况:第一题,得分相对较低,均分 0.342 分,难度系数 0.17。总分 2 分,两个要点:借代1 分,以“风尘”代指战争 1 分,提供答案中说是比喻,未予采纳。存在问题:1.有些学生概念模糊:把象征、虚实结

11、合等误当作修辞手法。2.范围理解失误:明明是问颔联第一句,而少数学生却结合整诗大谈一通。3. 回答啰嗦,不能就题答题,而是从修辞到作用到情感面面俱到,生怕遗漏。4.表述有误:许多同学答成“以风尘比作战争” ,即使认定为比喻也应是“把战争比作风尘”或“用风尘比喻战争” 。教学建议:1.诗歌鉴赏术语必须帮学生理清,记牢。2.鉴赏语言必须简洁明了,就题答题。第二题,得分情况尚好,均分 2.628 分,难度系数 0.49。存在问题:1、答题指向性不明,未能按照题目要求紧扣“望”字展开。特别是颔联、颈联,学生着重对作者情感分析,甚至扯到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上,未能答出“由望引发感慨”类似的话,令人遗憾。2

12、、层次不清晰,答题笼统,未能逐联作答,因此,要么遗漏要点,特别是颔联和颈联,要么各句都蜻蜓点水,表述不清。教学建议1、要引导学生一定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答题,要紧扣题干锁定的范围作答,不能想当然。2、提醒学生要有分点作答的意识,切忌大而化之。第三题,得分情况尚好,基本能结合全词作答。均分 2.948 分,难度系数 0.74。存在问题:1、要点不全:基本能答到三点,如“思念亲人” “忧国忧民” “报国无门” ,而“漂泊的孤寂之苦” “年老多病的感伤”相对较难。2、未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言而无据。教学建议1、应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诗歌中的任何情感的体现都应有其文本的依据,切记架空而谈。2、对于情感

13、丰富的诗歌,一定要结合全诗作答,且要逐联排查,分点作答,切忌遗漏。(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油田一中 宋晓青)1.命题意图不仅要学生会背诵,还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提醒教学中名句名篇的教学要落到实处,背得再好,有错别字就等于 0。名句名篇的课外部分仍然以先秦两汉为主,可能还要抓得更细一些。唐宋时期的诗文名篇仍然是关注重点。2. 得分情况均分:5.2 分。大部分同学得分在 46,题目区分度较好。3.失分原因书写不规范或错误。主要原因在于不理解,也有学习的懒惰心理,总认为自己不熟悉的字就不会考,例如:麋、匏。字的间架结构不合理,无法分辨。4.教学建议对初中部分的名篇教学仍然不能放松,本次考试中

14、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得分情况很不理想。抓理解,只有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背得牢靠。抓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稍微宽一些,特别是不要在胶带纸粘过的地方书写。(五)文学类文本部分 (20 分) (丁沟中学衡冬勤、顾丽娟、张广祥、滕国彬) 本大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共四小题, 20 分。第 11 题满分 4 分,均分 1.69 分,主要考查景物描写的表现特色。多数考生能从修辞、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分析句子蕴涵的思想情感。不少考生对表现特色的分析不够全面,如仅仅答出“比喻” ;有的分析不够准确,比如答成“白描” 、 “想象” 、 “细节描写” “对比”等;有的对描写的内容概括过

15、于具体琐碎;有的单纯从表现手法分析或从思想感情分析,对此类题目答题思路不够熟悉;有的从结构角度分析其作用,很显然审题不清。第 12 题满分 4 分,均分 1.49,难度中等。本题考查一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属常规题型。多数考生能够掌握这一题型的解题思路,即从内容和结构两大方面来回答。得分较好的考生知道内容上凸显两代人在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答案提及“师傅对徒弟的不理解”或“二人看待事情的态度形成对比”都酌情给 1 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作铺垫。但得满分的不多,答题方法掌握很好的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是未与课文内容联系,只有概述。得分较差的考生失分原因是:(1)不懂该题型的

16、解题思路,笼统做答,比如“引起下文主人公冲进会议室和辞职的内容,表现了主人公对孤石的喜爱和依恋和主人公孤独的心情” ;(2)不从小说谋篇布局方面着眼,甚至不从文学作品出发,胡乱做答,比如“一句你真不懂事是对主人公的讽刺,也是对当时人们生活环境的极大讽刺” , “揭示了文章主题” “反映了社会的(时代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 “点题,升华主题”等;(3)不分点做答,眉目不清;或分点过多,妄图投机。第 13题,均分 3.09。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是小说阅读的关键,也高考考查的重点。这一题很多学生能结合文本较好地答题,大多数能够答出“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 “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和“性格倔强,坚守自己的理想” 。很少考生答出“热爱生活”这一点。存在的问题有:(1)重点不明,似是而非。如概括成“勤劳,认真”“淳朴,善良” ,这不能不说是人物的一个侧面,但却不是主要的形象特征。 (2)要点不全,或者分点过多。这是一道 6 分题,常理有三个答案要点,但有考生就只写了一点,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