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11070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期中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秋泉州科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一、 识记1 、 填写古诗词名言名句(8 分)、 ,化为狼与豺。、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朱颜改。、桂殿兰宫, 。、最爱湖东行不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不尽长江滚滚来。二、文言诗词知识积累运用(30 分)2、下列“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D整顿衣裳起敛容阅读

2、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 瞻 迁 于 齐 安 , 庐 于 江 上 。 齐 安 无 名 山 , 而 江 之 南 武 昌 诸 山 , 陂 陁 蔓 延 , 涧 谷 深 密 , 中 有 浮 图 精 舍 , 西 曰 西 山 , 东 曰 寒 溪 。 依 山 临 壑 , 隐 蔽松 枥 , 萧 然 绝 俗 , 车 马 之 迹 不 至 。 每 风 止 日 出 , 江 水 伏 息 , 子 瞻 杖 策 载 酒 ,乘 渔 舟 , 乱 流 而 南 。 山 中 有 二 三 子 , 好 客 而 喜 游 。 闻 子 瞻 至 , 幅 巾 迎 笑 , 相携 徜 徉 而 上 。 穷 山 之 深 , 力 极 而

3、 息 , 扫 叶 席 草 , 酌 酒 相 劳 。 意 适 忘 反 , 往往 留 宿 于 山 上 。 以 此 居 齐 安 三 年 , 不 知 其 久 也 。 然 将 适 西 山 , 行 于 松 柏 之 间 , 羊 肠 九 曲 , 而 获 小 平 。 游 者 至 此 必 息 ,倚 怪 石 , 荫 茂 木 , 俯 视 大 江 , 仰 瞻 陵 阜 , 旁 瞩 溪 谷 , 风 云 变 化 , 林 麓 向 背 ,皆 效 于 左 右 。 有 废 亭 焉 , 其 遗 址 甚 狭 , 不 足 以 席 众 客 。 其 旁 古 木 数 十 , 其 大皆 百 围 千 尺 , 不 可 加 以 斤 斧 。 子 瞻 每 至

4、 其 下 , 辄 睥 睨 终 日 。 一 旦 大 风 雷 雨 ,拔 去 其 一 , 斥 其 所 据 , 亭 得 以 广 。 子 瞻 与 客 入 山 视 之 , 笑 曰 : “兹 欲 以 成2吾 亭 邪 ?”遂 相 与 营 之 。 亭 成 , 而 西 山 之 胜 始 具 。 子 瞻 于 是 最 乐 。 昔 余 少 年 , 从 子 瞻 游 。 有 山 可 登 , 有 水 可 浮 , 子 瞻 未 始 不 褰 裳 先 之 。 有不 得 至 , 为 之 怅 然 移 日 。 至 其 翩 然 独 往 , 逍 遥 泉 石 之 上 , 撷 林 卉 , 拾 涧 实 ,酌 水 而 饮 之 , 见 者 以 为 仙 也

5、 。 盖 天 下 之 乐 无 穷 , 而 以 适 意 为 悦 。 方 其 得 意 ,万 物 无 以 易 之 。 及 其 既 厌 , 未 有 不 洒 然 自 笑 者 也 。 譬 之 饮 食 , 杂 陈 于 前 , 要之 一 饱 , 而 同 委 于 臭 腐 。 夫 孰 知 得 失 之 所 在 ?惟 其 无 愧 于 中 , 无 责 于 外 ,而 姑 寓 焉 。 此 子 瞻 之 所 以 有 乐 于 是 也 。【 注 释 】 子 瞻 : 苏 轼 。 齐 安 , 黄 州 。 当 时 苏 轼 贬 谪 黄 州 , 苏 辙 贬 谪 筠 。 陁( tu) 山 冈 。 褰 ( qin) 裳 : 提 起 衣 服 。4

6、、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然 将 适 西 山 , 行 于 松 柏 之 间 适 : 到B 其 遗 址 甚 狭 , 不 足 以 席 众 客 。 席 : 坐C 扫 叶 席 草 , 浊 酒 相 劳 劳 : 劳 动D 亭 成 , 而 西 山 之 胜 始 具 胜 : 美 景5、 下 面 全 都 表 现 苏 轼 “适 意 而 乐 ”的 一 项 是 ( ) 穷 山 之 深 , 力 极 而 息 。 意 适 忘 反 , 往 往 留 宿 于 山 上 子 瞻 每 至 其 下 , 辄 睥 睨 终 日 有 山 可 登 , 有 水 可 浮 , 子 瞻 未 始

7、不 褰 裳 先 之 撷 林 卉 , 拾 涧 实 , 酌 水 而 饮 之 及 其 既 厌 , 未 有 不 洒 然 自 笑 者 也A B C D 6、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文 章 开 始 叙 述 苏 轼 谪 居 齐 安 , 好 游 武 昌 诸 山 , 看 似 与 九 曲 亭 无 关 ,实 则 介 绍 曲 亭 周 边 的 独 特 环 境 , 同 时 写 苏 轼 黄 州 三 年 “不 知 其 久 ”的 原 因 ,为 后 面 的 议 论 作 铺 垫 。B 第 二 段 叙 写 扩 建 九 曲 亭 的 过 程 , 突 出 苏 轼 之 “最

8、 乐 ”; 第 三 段 宕 开 一层 , 以 往 事 印 证 苏 轼 “适 意 忘 反 ”的 性 情 , 以 点 缀 之 笔 走 出 “盖 天 下 之 乐无 穷 , 而 以 适 意 为 悦 ”的 主 旨C 本 文 语 言 明 净 , 条 理 清 晰 , 融 写 景 、 叙 事 、 抒 情 、 议 论 为 一 炉 , 情 景相 融 , 浑 然 一 体 。 全 文 围 绕 着 “乐 ”字 展 开 , 旷 达 超 然 , 耐 人 寻 味 , 字 里行 间 流 露 出 相 知 相 慰 的 手 足 深 情 。D 文 章 表 面 写 自 己 与 兄 长 游 乐 山 水 的 洒 脱 快 乐 , 实 际 是

9、记 录 他 们 共 同的 坎 坷 人 生 , 以 乐 景 写 哀 情 , 抒 发 谪 贬 后 愤 怒 感 伤 得 情 绪 。37、 把 下 列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9 分 )( 1) 一 旦 大 风 雷 雨 , 拔 去 其 一 , 斥 其 所 据 , 亭 得 以 广 ( 3 分 )( 2) 撷 林 卉 , 拾 涧 实 , 酌 水 而 饮 之 , 见 者 以 为 仙 也 。 ( 3 分 )( 3) 惟 其 无 愧 于 中 , 无 责 于 外 , 而 姑 寓 焉 。 ( 3 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夏日三首(其一)张 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10、。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 (3 分)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 分)答: 三、文化经典名著阅读(16 分)9、阅读论语 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

11、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答: 10、下列对红楼梦 、 家的情节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A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一块,弃之青埂峰下。此石受天地精华,复得木叶雨露滋养,得换人形,只因未报灌溉之德,故五内郁结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意欲下凡。B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不久葫芦庙失火,祸及其家。甄4士隐携妻投奔岳父,遭冷遇,终随跛道人出家。C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

12、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D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似地,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最后在觉慧的支持下反抗并逃婚。E、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11、简答题。(5 分)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又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所指何事?请简述相关情节。四、现代文阅读(一)

13、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斑驳的墙壁上,苔藓丛生,悠闲的常青藤爬满回忆,地上的方形石块已经磨平;街角的一家老店,让你不经意间与历史遭遇 冯骥才逛完巴黎发出赞叹:“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仅来自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那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而此时,在以历史悠久著称的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破旧立新”、“不破不立”得到广泛呼应与奉行。 “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

14、,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单霁翔说。身为文物保护专家,单霁翔对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5中的作为痛心疾首。“由于急功近利作祟、经济利益驱使等人为因素,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一处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和破坏的事件屡见不鲜。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将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一位德国历史学家针对北京的旧城改造曾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如今再回头看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实际上提醒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对待旧城的观念。随着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有些名气的遗址和遗迹已经没有人敢强拆,然而如果没有整体风格的保持,最多只是多了一些城市孤儿,高楼大厦包围下的古建筑,已经没有生命。单霁翔指出,对于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整个城市加以保护,像埃及的开罗、意大利的罗马、德国的吕贝克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是成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