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0321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阳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一、现状近几年来,云阳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4.61亿元;粮食总产量40.4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37元,比上年增加114元,增长5.1%;全县出栏生猪88万头,山羊53万只,肉类产量8.5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

2、吨,全县优质柑橘面积达到10.7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建成城郊型连片蔬菜基地4640亩,高山伏调蔬菜基地1100 亩;建设珍稀食用菌基地200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4.6万亩。(二)农业产业化战略深入推进。全力打造优质柑橘、生猪、山羊、蚕桑、粮油、中药材、速丰林等优势产业,逐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基地规模继续扩大,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柑橘、草食牲畜、蚕桑、中药材、速丰林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带动效应得到增强。引进了一批外来企业入驻我县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战略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认真组织云阳佛手、

3、脐橙、茶叶、桃片糕、豆奶、香醋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参加“2007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云阳展团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位设计奖和订单签约优胜奖。(三)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引导群众、运用市场”的原则,狠抓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乡村道路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完成了市级“示范村”、“推进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在市级“示范村”和“推进村”启动。其中,市级“示范村”活龙村已实施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生态家园沼

4、气工程和北京汇源果业集团1000亩优质柑橘园区滴灌设施建设;“推进村”竹坪村正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数“推进村”正在着力打造支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巴阳镇阳坪村的果品产业,全村每年人均收入已达1800余元,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支撑项目。黄石镇黄石村、双龙乡竹坪村、红狮镇向阳村的优质柑橘园区建设和江口镇五星村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亮点。(五)农业科技推广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组织全县1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成立“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团”,分组深入全县11个农村片区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活动,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

5、基本政策,培训农业实用技术38 项,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民15万余人,送发宣传学习资料书籍20万余份(册),调处各种矛盾纠纷65件,帮扶贫困及弱势群体300余人。(六)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完成财政扶贫项目195个,新修村道267公里,整治村道147公里,新修饮水池223口,新修整治引水堰36.1公里,安装水管192公里,整修病塘16口,引进优良种畜1650头(只),发展商品蔬菜2000亩、优质脐橙6100亩、速丰林2万亩。扶贫培训3627人,输送学历制教育贫困生2600余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2户,超市扶贫办下达计划指标47户。(七)农村劳务产业逐步壮大。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42万人,占任务的

6、121%,全县常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7.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积极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工作,培训结业农村劳动力4957人。同时,为弥补特大旱灾的损失,精心组织5076名农民工赴新疆建设兵团摘棉花,实现务工收入1009万元。连续几年,中央出台了四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里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云阳县强化“三农”工作的一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一是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目的,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放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首要位置。深入开展水利、人饮、农业综合开发

7、、农业生态环境、农村公路、沼气、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推进村”等为主的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深入持久地实施“135”农业发展战略;逐步建立起轮廓分明、优势凸显的农产品产业带;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实现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总体目标。四是坚持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置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突出地位。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组织、农村重专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

8、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竞争力。云阳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长期以来,我县农村传统的粮猪型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小;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率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尚未做大做强;农业和农业产品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增长比较缓慢。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脆弱, 抗灾减灾和自救能力极为有限;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比较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低。三是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缓

9、慢,农业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全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发展差距比较明显;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村投融资体系和国家政策扶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四是农业科技组装水平偏低,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农村科技教育水平总体落后;农民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农村人才短缺,农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对市场、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诸要素的驾驭能力比较差。二、发展前景(二)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1)农业增加值达到17.11亿元,年平均递增6.5;(2)产业结构

10、比例: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21:45 :34 ;在农村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林木)与粮食作物比例达到65 :35 ;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 55%以上:(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4)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5 %;(5)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 %;(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 %以上;(7)水利化程度达到55 %;(8)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城镇化水平达到35 %;(1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16%。(二)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县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是:(1)出栏优质瘦肉型生猪100万头,优质山羊饲养量达100万只,全县肉

11、类总量达到1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2)发展优质柑桔20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3)优质蚕茧总产量达到10万担。(4)中药材面积达到20万亩。(5)发展生态、经济兼营型速丰林100万亩(其中,加工型速丰林30万亩、优质油桐50万亩,笋竹20万亩)。(三)基地建设目标:依托全县品种资源及规模优势,梯次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柑桔、蚕桑、中药材、优质粮油、加工型速丰林、油桐等“七大农产品基地”:(1)大力实施“畜牧双百万工程”,年饲养优质山羊100万只,优质瘦肉型生猪出栏100万头;创建“重庆市白山羊研究所”,建成全国“优势山羊产业基地县”。(2)发展

12、优质油桐50万亩,做强全国“油桐之乡”。(3)完成长江、澎溪河、磨刀溪和汤溪河流域 “一江三河四大片”优质柑桔产业带20万亩,建设成为三峡库区优势产业柑桔基地县。(4)发展地产中药材20万亩。(5)建设生态、经济兼营型速丰林100万亩。(6)开发优质粮油30万亩。(7)建成10万担优质蚕桑基地。同时,适度发展水产规模生态养殖。强化农产品商品意识,积极申请注册一批特色农产品商标,争创510个市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积极创办“畜沼粮”、“畜沼果”和“畜沼菜”等为主要模式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四)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农产品产量、产

13、品品种和质量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实现节水型水利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抗灾减灾和自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村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著显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宽裕型小康,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达到18 :50 :32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非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 %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就业人口的比重下降到50 %以内,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6.5 %和9 %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水利化程度达到70 %,城镇化水平达到5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