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0835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四(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四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治,模块一 基础理论 一、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 二、学前儿童一般常见病及其预防 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模块二 实习实训 项目一 消毒技能 项目二 儿童体温的测量 项目三 物理降温法 项目四 眼耳鼻部给药的技巧 项目五 喂药的技巧 项目六 简易通便法,单元四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治,【案例导入】 李老师的新“发现”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李老师早早在班级门口等候着幼儿的到来。当看到文文和佳佳时,可把李老师吓了一跳。原来好不容易瘦下去的小胖墩又胖了好多,衣服穿在身上都包紧了,走到教室还直喘气李老师与他们父母进行沟通才知道,放假后孩子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想吃什么老

2、人给吃什么,又缺乏必要的运动,一个假期体重又增加了许多,家长也露出了无奈和懊恼的表情。李老师扫视了一下班里的幼儿,不仅小胖墩多了好几个,还有好几个幼儿的小脸上架起了眼镜。目前儿童生活日益优越,健康问题却似乎越来越严重。,单元四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治,【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临床表现; 熟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一般临床表现; 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 能对学前儿童疾病的常见症状进行初步辨别; 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病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掌握托幼机构消毒技能; 掌握学前儿童疾病的常用护理技能。,一、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1.神情及行动表现疾病(急性)一般都会

3、写在脸上 2.皮肤与平时相比,颜色加深或变淡 3.五官眼、耳、鼻(分泌物)、口腔(口臭) 4.体温(正常值的范围,体温计的使用;注意:新生儿患病时体温往往不升反降) 5.食欲(不佳、少有异食(如缺铁、缺锌、钩虫病)、多食(糖尿病) 6.大便(异常表现:便中带血菌痢、肛裂、痔疮等;黑色(柏油样)大便鼻、胃肠道出血、进食动物血); 小便(异常表现:乳白色尿(尿路感染) 7.睡眠例如烦躁不安 8.囟门闭合时间的早迟问题 9.淋巴结是否肿大 10.其他,二、学前儿童一般常见病及其预防,(一)急性上感 一般不传染,主要是由于自身着凉、免疫力低下等,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主要在于眼部是否有血丝;注意补水。 1

4、.病因 主要是以病毒为主的病原体的侵犯,以及因营养不良、缺乏锻炼或过敏体质等造成的机体防御能力的下降,儿童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2.症状 轻症潜伏期约12天,有时可延长至57天,主要为流水样鼻涕、鼻塞、打喷嚏、微咳、咽部不适,患儿多于34日内自愈。,二、学前儿童一般常见病及其预防,(一)急性上感 3.预防 增强体质是预防上感的关键。 家庭成员患感冒时,应与小儿隔离。冬春季不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注意根据气温的突然变化,及时增减儿童所穿、所盖的衣物。 4.护理 注意休息,居室要保持一定湿度的清新空气。多饮水,吃清淡并富有营养的饮食。 患儿高热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亦可用物理降温法。同

5、时注意定时测量体温。,(二)肺炎,多由上感等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引起 判断依据:多为高烧、口唇青紫、鼻翼翕动(呼吸急促) 1.病因 主要由细菌或者病毒(例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件链球菌、肺炎杆菌等)自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下降侵入肺泡而引起 2.症状 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开始时可有发热(可高达39一40)、咳嗽、气急,严重者可见鼻翼扇动,鼻、唇周围出现青紫,少数患儿缺氧,面色青灰,胸部出现吸气性凹陷。肺炎还可伴有呕吐、腹泻。患儿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二)肺炎,3.预防 应注意学前儿童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麻疹、百日咳、佝偻病等疾病,加强营养,这些均可减少肺炎的发生。 4.护

6、理 患儿卧室应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改善缺氧状况。衣着要宽松,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患病期间及恢复期的饮食应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并保证有充足的维生素。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发现后应及早住院治疗。,(三)腹泻,1.病因 感染性腹泻(由病菌引起,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 非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吃冷食、腹部受凉、进食过多) 2.症状 症状轻者,一日泻数次。粪便黄色或黄绿色,呈稀糊状或蛋花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一般不影响食欲。 症状严重者,一日泻十至数十次。粪便呈水样。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严重时出现高热、嗜睡和昏迷,甚至发生惊厥,危及生命。,(三)腹泻,3.预防结合病因进

7、行 加强水源及食品卫生的管理,鼓励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渐过渡的形式,注意喂养方式和饮食卫生。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小儿受凉或过热。 4.护理:注意补水、腹泻后臀部护理,(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病因 先天储铁不足 铁摄入量不足 疾病的影响 2.症状(判断依据):皮肤、黏膜苍白(尤以甲床、口唇最为明显)、少数异食 小儿面色苍白,口唇、耳垂、眼结膜、指甲床等处缺乏血色 呼吸、脉搏次数增加,活动后感心慌、气促。 精神不振,疲倦,食欲减退。少数可有异食癖现象。 由于脑组织供氧不足,长期贫血可影响小儿智力发展 3.预防 应坚持母乳喂养,如人工喂养应选择

8、富含铁的乳制品,并及时添加辅食 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合理搭配膳食,注意含铁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等的摄取,注意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提供。提倡用铁制炊具烹调。,(五)VD缺乏性佝偻病,1.病因(最主要日光照射不足、喂养不当) 日光照射不足; 生长过速; 喂养不当; 疾病、药物的影响 2.症状 (1)早期表现:多汗(多在上半夜,与整夜的“盗汗” 要区分开来)、夜啼(惊)、枕秃(与佝偻病没有必然联系); (2)活动期表现:骨骼改变鸡胸、漏斗胸、乒乓球头、方颅、X型腿、O型腿; (3)其他表现:动作迟缓、语言发育迟缓(破除“贵人语迟”观念) 3.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牛素D的辅食,如蛋黄、

9、动物肝脏等 应安排学前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六)肥胖症,界定标准:一般认为体重超过其身高所对应的标准体重的20以上,即可成为肥胖症。其中,超过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者为重度肥胖。 1.病因 (1)单纯性肥胖(主要为多吃少动) (2)继发性肥胖(主要为内分泌失调,直白来说,就是原因不明) 2.症状(主要指单纯性肥胖) 食欲旺盛,食量超常,偏食。懒动,喜卧,爱睡。体格发育较正常小儿迅速。体重明显超过同年龄身高者。脂肪呈全身性分布,以腹部为著。智力发育正常。 3.预防(含控制)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定期测体重,若超重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肥胖幼儿来说,不强调

10、节食,但要注意运动,(七)龋齿(又名虫牙、蛀牙),1.病因 食物残渣(主要是糖类物质)+牙齿排列不整齐+口腔中的细菌+牙齿钙化不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牙齿钙化不良) 2.症状 浅龋:龋蚀破坏只在牙釉质内,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太面粗糙,患儿无自觉症状; 中龋:龋蚀已到牙木质,形成龋洞,患儿对冷、甜、酸食物感到酸疼; 深龋:龋蚀已达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冷热等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均会引起疼痛。可并发牙髓炎。 3.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 坚固牙齿 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4.处理(补充) 浅龋洗牙 中龋及深龋补牙,(八)弱视,界定(注意与近视、远视等区分,一般是人的一双眼睛在一起比较的

11、结果) 1.病因 斜视眼伴弱视 屈光参差过大 形觉剥夺 先天性弱视 2.危害立体盲 3.预防及矫治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坐姿。 定期检查视力和眼位,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弱视者应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或遵医嘱采取其他矫治措施 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年龄大于8岁,治疗效果明显下降,而到了青春期,治疗基本无望。 矫治遮盖健眼法,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一)传染病概述 1.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分为微生物和寄生虫) (2)有传染性(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和流

12、行性 (3)有感染后的免疫性(终生免疫、短暂免疫、几乎不免疫) (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哪些疾病是传染病?,思考,3.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或表述为“发生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1.传染源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重点学习传播途径及其代表病例 空气(飞沫)传播 饮食(粪口)传播 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虫媒传播 医源性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土壤传播 3.易感者,(二)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1.控制(管理)传染源:“四早”及晨检内容(一摸二问三看四查) (1)早发现病人 (2)早报告、早隔离病人 (3)对传染病的接触者

13、进行检疫 (4)早治疗病人 2.切断传播途径 (1)经常性的预防措施 例如托幼机构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室内要定时通风;同时,要注意饮良卫生和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此外,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 (2)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3.保护易感者 (1)基础免疫(2)加强免疫,注意不是消灭传染源,(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 1.流感 (1)流行特点 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具、玩具等物品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病后或接种后可获免疫力,但维持时间不长,在1年左右,最长不超过2年。 (2)症

14、状 普通感冒症状(鼻塞、流涕、发烧、咳嗽等)+眼部血丝 (3)并发症 (4)护理 患儿要多休息,多喝水,通风透气。饮食应易消化、有营养。 高烧时应卧床休息,多采用物理降温法。咳嗽着给予止咳药。 护理者戴口罩,护理患儿后洗手。 (5)预防,2.水痘,传染性极强 (1)流行特点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学前儿童为好发年龄。 (2)症状,(3)并发症 (4)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修剪指甲,以免因痒而抓(挠)伤皮肤。局部可用

15、炉甘石擦剂止痒。 (5)预防 隔离患者:水痘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为止或出疹后7天。 切断传播途径:水痘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避免与患者接触。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营养,增强体质。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对有高度接触史的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疫苗,以减少发病危险。,3.麻疹,相对而言,传染性弱(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生存力较弱) (1)流行特点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15岁为麻疹好发年龄。 (2)症状,(3)并发症 (4)护理

16、 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护皮肤和口鼻、眼部粘膜的清洁,因高热应给予足够水分,还应观察有无并发症。 (5)预防 隔离患者:麻疹患儿一般要隔离至出疹后5天 切断传播途径:麻疹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托幼机构在此期间严禁举行各类集体活动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麻疹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基础免疫在出生后8个月接种,由于疫苗免疫期不长,一般为46年,因此在幼儿园中应复种一次。,4.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大嘴巴”、“痄腮”。传染性较强。 (1)流行特点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其易感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学前儿童为多发年龄。 (2)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830天,平均18天。 起病急,以耳垂为中心,两腮相继 肿大,吞咽时较为痛苦。,(3)并发症 (4)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辣食物。 (5)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