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0817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中国民族民俗概要,第一节 中国民族概况,一、民族的含义 民族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族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依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4亿人。,民族的名称,简称为族称。 在我国56个民族当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51,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49(2010年

2、统计)。少数民族当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7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人以上。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三、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我国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四、中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我国各民族共拥有80种以上语言,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我国是汉藏语系的发源地,使用汉藏语系的人绝大部分在中国。,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普通话是国家的通用语言。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

3、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北方方言,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四个次方言。,我国各民族约有30种文字。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我国的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一、民俗的含义和内容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是人类各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礼仪、禁忌等方面的风俗习惯。,二、

4、民俗的分类 对民俗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民俗的表现形式,可将民俗划分为物态民俗、行为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类。,三、民俗的特点 (一)集体性和社会性 (二)地域性和民族性 (三)传承性和播布性 (四)稳定性和变异性,四、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一)民俗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促进了民俗的交融和发展,第三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又被称为“三大传统节日”。,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古称“元旦”,俗称“过年”。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

5、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古代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三、清明节与寒食节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成为一种节日,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时间一般是农历三月,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的前一、二日为寒食节。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禁火和吃冷食,因寒食节的时间与清明节相靠太近,后人常把寒食节的风俗视为清明的风俗之一。,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端”的意思与“初”相同,而按地支推算,五月对应的是“午”,这就是端午的由来。因午时为阳时,故端午节也称端阳节。,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叫“八月节”、“月夕”、“

6、团圆节”。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第四节 汉族的形成和主要民俗,一、汉族的形成 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活动在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在黄帝和尧、舜、禹的时期,汉族祖先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一些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加入了汉族先民集体,并逐步融合。,夏、商、西周时期,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区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族体,并出现了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狄等相区别。 春秋战国时代,连年的兼并战争使华夏成为更为稳定的族体,分布范围更

7、加扩大。,秦汉时期,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但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五胡”在中国北部建号立国,对原先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因其行汉礼仪、服汉衣冠而称其为“汉人”,以后,汉族逐渐成为华夏这一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二、汉族主要民俗,(一)宗教信仰 汉族没有全民族一致信仰的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等都有一部分汉族信徒。,(二)姓名称谓 汉族人的姓氏一般随父系,近年也有随母系的。姓氏以单字为多,也有非单字的。名不能与长辈相同,大多有大名和小名(乳名),大名以二字和单字为多。,一般称谓有下面四种情况:(1)直接称呼姓名,或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缀,或只称名

8、;(2)称先生、小姐、太太、女士等;(3)称同志;(4)称老板、师傅等。,(三)服饰 汉族的传统服饰宽大松缓,袖长腿宽,注重等级。民国时期出现了中西合璧式的服饰中山装。民国时期还改进了满装旗袍,使之成为女性的首选国服。,当代汉族人的服饰日趋多样化,中山装、西服、旗袍、裙子、编织服装、夹克衫、牛仔服、运动服、休闲服等都有流行,在穿着上讲究舒适、自然、轻松、方便、美观。,(四)饮食 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食,或二者兼有。副食为蔬菜及少量鱼、肉、蛋、奶、果品。汉族菜肴丰富精美,以色、香、味、形俱全而闻名于世。,(五)社交礼仪 见面礼节是握手或点头微笑,最通行的问候语是“你好”。交谈中忌问对

9、方难于启齿的个人隐私,忌谈大家都忌讳的问题。如大年初一忌说“病”“穷”“霉”等词,船上忌说“翻”“沉”等词,忌说“死”字,而以“逝世”“老了”等词替代。待客讲究热情,如为客人让座,端茶、递烟、上果品等。,三、汉族主要传统节日,汉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第五节 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主要民俗,一、满族主要民俗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是满语,满文是在蒙文字母基础上拼写而成的。,(一)宗教 满族信奉萨满教,还有一部分人信奉佛教。 (二)服饰

10、男子长袍马褂、白袜、青鞋,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满族的常服还有坎肩和兜肚。满族最有特色的鞋子是靰鞡。,(三)饮食 主食以面食为主,喜吃蒸煮的食品,喜欢甜食(主要以蜂蜜为甜源)。忌吃狗肉,喜食猪肉,尤其爱吃“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逢年过节爱吃饺子。满族著名的点心有“萨其玛”和“驴打滚”。,(四)禁忌 不杀狗、不穿戴狗皮衣帽;在满族人家里做客,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能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当面侮辱他;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忌讳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二、朝鲜族主要民俗 (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

11、)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三、蒙古族主要民俗 (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祭敖包是蒙古族每年重要的宗教活动。敖包用沙土、石头或树木堆成,最初只是作为道路或行政区划的界线,后来就成了家乡和祖先的标志,并被认为是氏族保护神居住和享祭的场所。祭祀时要请喇嘛来诵经念咒,然后众人围着敖包从左向右走三圈,祈神降福。,四、回族主要民俗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其分布有明显的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12、(八)禁忌,五、维吾尔族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第六节 藏族、彝族、苗族、白族、傣族主要民俗,一、藏族主要民俗 藏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上,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部分地区。现有人口541.6万人(2000年)。,(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二、彝族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三、苗族

13、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民间信仰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节日 (八)禁忌,四、白族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民间信仰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节日 (八)禁忌,五、傣族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节日 (八)禁忌,第七节 壮族、土家族、黎族主要民俗,一、壮族主要民俗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以上的壮族人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文山、湖南江华、广东连山等地。现有人口1617.8万余人(2000年)。,(一)语言

14、文字 (二)民间信仰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节日 (八)禁忌,二、土家族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民间信仰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三、黎族主要民俗,(一)语言文字 (二)民间信仰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节日 (八)禁忌,一、单项选择,1下列方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 A.北方方言 B. 客家方言 C. 粤方言 D. 吴方言 2.民间文学艺术属于( )。 A. 物态民俗 B. 语言民俗 C. 行为民俗 D. 精神民俗 3.下列节日中,属于二十

15、四节气之一的是( )。 A. 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A B B,4.素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是( )。 A.朝鲜族 B. 白族 C.土家族 D. 傣族 5.( )是蒙古族最普通最爱吃的肉食。 A. 鹿肉 B. 兔肉 C. 牛肉 D. 羊肉 6.( )的服饰尚黑色。 A.傣族 B.黎族 C.苗族 D.彝族,A D D,7.泼水节是( )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主要节日。 A.壮族 B. 白族 C.傣族 D. 彝族 8.( )是壮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 A.三月街 B.歌圩节 C.泼水节 D.火把节 9.生皮是( )特有的菜肴。 A. 黎族 B. 白族 C. 朝鲜族 D. 傣族,C B B,10.在服饰方面最讲究银饰的少数民族是( )。 A.苗族 B.壮族 C.彝族 D.黎族 1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回族 B.满族 C. 壮族 D.苗族 1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 A.普米族 B.佤族 C. 羌族 D.珞巴族 13.中秋节真正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A C D B,14“口袋房,曼子炕”被用来形容哪一个民族的住房特征?( ) A.汉族 B.傣族 C.朝鲜族 D.满族 15.伽倻琴是哪个民族最有名的乐器?(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