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08161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1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书法 高职 公共课毛笔书法1(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笔书法,文房四宝,文 房 四 宝,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 宝 之 一

2、笔,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笔 的 故 事,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

3、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

4、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

5、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毛 笔 的 种 类,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 从性能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

6、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狼毫类,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紫毫类,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7、,兼毫类,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毛 笔 鉴 别,选择毛笔时主要从“尖、齐、圆健”考虑 尖 指的是当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 齐 指的是笔尖润开压平时,毫尖平齐 圆 指的是笔毫满如枣核的形状 健 指的是笔腰的弹力,四 宝 之 二 墨,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墨

8、 的 品 种,松烟墨 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墨色浓而无光,入水易化。 油烟墨 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或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墨色乌黑有光泽。油烟墨以质细而轻,上砚无声者为佳。,墨 的 鉴 别,质细 胶轻 质坚 色亮而轻 味香而轻,墨 的 名 品,北京特制中华牌墨汁 千氏牌油烟101高级书画墨 婺源墨 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四 宝 之 三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9、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

10、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纸 的 种 类,弱吸墨纸 强吸墨纸 蜀笺 藏经纸 澄心堂纸 宣仿与仿宣(贵重) 毛边纸与元书纸及棉纸,澄心堂纸,元书纸,棉纸,宣纸,纸的名品及鉴别,纸的名品: 宣纸 蜀笺

11、纸的鉴别: 质地柔韧厚密 色彩洁白 表面光涩适中 吸墨适度,四 宝 之 四 砚,砚,也称“砚台”。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

12、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石佳还须工精,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砚的种类,石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贵。 除此之外,还有秦砖,汉瓦,玉砚,陶砚等,端砚,端砚是砚中极品,因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大约问世于唐武德年间(618-626)。端溪砚史称赞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它的优点是既

13、不损笔毫,又易发墨。除此之外,端石还有着美丽的纹理,著名的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冰纹、石眼等。端砚从最初的讲求实用逐渐走向审美观赏,加工日愈繁细,除了形式多样的形质,还依其纹理雕刻以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等各种图案。,青花 是端砚中名贵的石品之一。青花:细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泻在紫石上,瞅之无形;沉入水中,方可清晰见到,细润如玉,叩磨无声,其硬度较高,乃发墨之源也。,金星点 是宋坑砚石中特有的石品,如天上的星星布满天空一般,洒满砚石表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黑夜晴空中的星斗。故称“金星点“。是砂质的变质物,有金星点的砚石易于发墨,美观实用,只是稍粗而已。,端石中的石眼 名

14、贵而罕见。石眼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像眼睛一样的“石核“。端砚的石眼质地高洁、细润、晶莹有光,故长石眼的端砚十分宝贵,其价亦高昂。其实石眼对砚没有直接的作用,仅起装饰、美化 、欣赏的作用,因此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并以此作为鉴别端石品质高低的标准。,歙砚,歙砚约产生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也因产地歙州(今属江西)而得名。因砚材产于婺源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龙尾砚“。其石呈青灰色,质地较端溪石软一些,发墨也逊于端砚,较易干。著名的品种有龙尾、罗纹、金星、眉子等。,砚的历史发展汉代古砚,砚体扁薄略呈圆角方形,为天然鹅卵石制成。1983年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云纹彩绘漆盒黛砚,由楠

15、木制成。1985年江苏赣江县姚庄西汉墓出土,博山饰木砚。1985年江苏赣江县姚庄西汉墓出土,长方石砚。广州市先烈路塘望岗出土。,盤螭盖三足石砚 。天水隗嚣宫遗址出土 。,魏晋南北朝古砚,熊足青釉瓷砚,三国。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坎魏正始二年墓出土,黄釉陶砚,晋 。1955年1月广州市先烈路十九路军坟场出土,三足青瓷砚,晋 。1955年长沙雨花亭速成中学晋墓出土,蹄足青釉瓷砚,南北朝。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汉中门外蛇山岭出土,石雕方砚,南北朝。1970年大同城南北魏永宁寺遗址出土。,隋唐古砚,圆形青釉瓷砚,隋。三十年代湖南长沙出土,青釉辟雍瓷砚,隋。江苏省扬州汶河工程工地出土,箕形端砚,唐

16、。1965年12月25日广州市广州动物园出土,箕形歙砚,唐。1976年合肥机务段唐开成五年墓出土,“凤”字型歙砚,唐。,龟形陶砚,唐,兽形褐釉箕形瓷砚,唐,椭圆形灰陶砚,唐,鱼纹陶冠,唐,宋元古砚,长方形歙砚,宋。1988年合肥郊区诚南乡五里冲村宋马绍庭出土,抄手端砚,宋 1988年合肥郊区诚南乡五里冲村宋马绍庭出土。,“应真渡海“洮河石砚,宋,百一眼端砚,宋,“凤”字紫金石砚,宋。1972年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出土,,仿古琴式端砚,宋 1964年广东省佛山市澜石谷颡岗古,鳄鱼形歙砚,宋,长方抄手澄泥砚,宋,十二罗汉绿端砚,宋,十足元歙砚,宋,鹅形眉纹歙砚,元,蝉形抄手歙砚,元,明清古砚,闲足道人长方端砚,明,紫云心端砚 明,王士祯铭长方抄手歙砚,明,雪云洮河石砚,明,牧牛澄泥砚,明,铜爵瓦砚,明,蛙形澄泥砚 清中期 11x4.7厘米 此砚分为盒身与盒盖两部分,二者相扣,形如瞻除。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底部有楷书阳识“陕州澄泥”四字。,澄泥仿汉瓦延年益寿纹砚 清中期 105厘米 澄泥质地坚硬细腻,所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