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10796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十二月40目 录前 言1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2(一)发展现状2(二)面临形势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4(三)发展目标4三、主要任务4(一)完善物流设施设备4(二)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4(三)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4(四)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4(五)提升现代物流组织水平4(六)优化物流区域布局4(七)推进智慧物流建设4(八)完善物流金融服务4四、重点工程4(一)港口物流工程4(二)保税物流工程4(三)大宗商品物流工程4(四)城市配送工程4(五)专业物流工程4(六)产业联动工程4(七)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工程4(八)物流基

2、地建设工程4五、保障措施4(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4(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4(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4(四)强化物流设施用地保障4(五)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水平4(六)加强物流人才引进培养4附表1:4附图:4附表2:4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前 言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新兴复合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坚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实施我省“港航强省战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突破口,加快推进率先发展,我市物流业在区域经济

3、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赋予了宁波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历史使命。“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市推进“六个加快”重大决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业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和推动提升作用,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明

4、显提高,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2010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6.9亿元,年均增长17.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占服务业比重24.6%,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我市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7.83%,比2006年 我市物流统计始于2006年。相比,相当于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专业物流等

5、为配套的发展格局。201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全球第六位。2.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公路网不断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八横五纵三沿海”干线公路及综合枢纽场站加快建设。铁路进入加速成网阶段,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萧甬铁路支线直达镇海、北仑港区,并与浙赣、沪杭、杭宣等干线铁路网相接,为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创造条件。港口吞吐能力增强,“十一五”时期新增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31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约1.4亿吨,其中新增集装箱泊位12个,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约720万TEU。空

6、港发展形成突破之势,机场等级达到4E级,共开通航线51条,年货邮行吞吐量达到8.1万吨。物流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货运车辆7.8万辆,59万吨位;集装箱车辆9975辆,29万吨位;“大、特、新”船舶加快发展,沿海船舶营运运力总规模达458万载重吨,位居全省第一,万吨轮比重超过70%。3.物流基地建设初见规模,物流业载体支撑得到强化。梅山保税港区瞄准国际“自由港”定位,加快建设和运营,一期工程封关运作,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招商引资进展顺利,累计引进物流、贸易、金融等企业800家。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以液体化工、煤炭、钢材、再生金属等交易市场为依

7、托,以存储、配载和运输方式转换为手段,正加快建设华东及中西部大宗货物资源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已引进中外运、前程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正在建设依托港口的高端国际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已建成10万平米的标准仓库和1万平米的商务楼,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仓库出租率已接近95。邬隘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心站工可已获批复,争取2011年开工建设。宁海物流中心完成一期建设,配送中心和果蔬市场已投入运营,金属材料市场、五金机电市场2011年即将完工。4.物流企业蓬勃发展,物流运作能力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市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6

8、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已有国家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70多家,其中4A物流企业6家,3A物流企业4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和FedEx、UPS、TNT、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宁波,形成了一批物流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职能型分支机构。本土物流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涌现出十多家营业额达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本土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能力显著提高,开展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代理等两项以上业务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较“十一五”初增长了3倍,75的企业涉及运输业务,并逐步向仓储、配送、代理等业务延伸,初步形成了一批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5.信息化水平显著提

9、高,智慧物流建设条件日趋成熟。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建立交易、金融、政务服务“三合一”的物流平台,构建了银行与平台运营商的“双主体”运作模式,2010年已经吸引6850家企业加盟运作,年信息发布总量达72万条,网上交易额达到10亿元,结算额达2.5亿元,大大激发了物流市场主体活力。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物流企业和业务流程不断普及推广,条形码技术在各种物流业务中得到普遍应用,新增集装箱车辆GPS安装率达100%,RFID技术在宁波港集装箱码头、集卡运输和后方物流中心得到良好应用,集装箱车辆在码头闸口的通过时间由2分钟下降到30秒以下。6.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

10、明显优化。通关单联网核查、港区智能卡口系统、出口货物电子装箱单系统、空港通关中心和快件监管中心等一批政务项目积极推进,区域整体通关环境明显提升。宁波港海铁联运政策、第四方物流市场系列政策、现代贸易物流企业扶持政策、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实施意见、现代物流示范企业政策等多项政策密集出台,物流业政策环境持续改进。物流企业申报国家税收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使得试点企业在税收抵扣等方面得到诸多实惠。重点物流项目申请国家资金支持成果显著,近两年获得国家资金补助2000多万元。甬港经济合作论坛、“重庆宁波周”、“新加坡宁波周”、“港澳浙江周”等物流专题推介活动持续开展,促进与国内外重点城市的物流交流与合作。与

11、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不断加强,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中心成为交通运输部、浙江省共建的全国性示范园,镇海液化品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正在推进。与铁道部签订了部市合作协议,合作机制得到持续深化。“十一五”时期,我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与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定位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从物流设施看,物流通道连通度不高,局部瓶颈路段仍然存在;港口集疏运结构不合理,公路集疏运比例过高,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比例低,影响中远距离腹地拓展和运输成本;物流基地落地难,部分已建成物流基地功能交叉,同质化竞争多。二是从产业发展水平看,产业布局分散,集聚化水平不

12、高;物流产业链不长、价值链不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港口地位和吞吐量规模不相匹配。三是从市场需求看,虽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但工业企业物流剥离程度低,物流需求没有得到充分培育和合理释放,对第三方物流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四是从企业发展水平看,企业规模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传统物流服务,缺乏能够提供供应链全程服务的先进物流企业。五是物流人才短缺,不仅操作型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加强,高端物流人才更是缺乏,影响物流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能力的提升。(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

13、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需要。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港航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地区和重要载体。宁波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是浙江海洋经济战略的优势所在,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反过来,在海洋经济战略的推进下,我市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进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落实“六个加快”

14、战略部署的关键期,物流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国际强港、实现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在构筑现代都市、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建设智慧城市、率先发展智慧物流,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做好绿色物流,在提升生活品质、做好城乡配送等方面,将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重要使命。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宁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要通过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国民

15、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巩固提升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的需要。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地位,赋予了宁波调整与振兴物流产业、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历史使命,为宁波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宁波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较高的物流发展水平、广泛的物流辐射能力,并且在引领和加深地区之间物流领域合作、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和为区域物流一体化服务等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以物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智慧物流建设为引领,以港口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为重点,以物流载体、平台、企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联合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巩固和提升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基本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雏形,为宁波国民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