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107894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12月120目录1. 丰富农村治理方式 营造生态宜居新风尚(江宁区张溪社区)22. 健全治理体系 创建文明乡村(六合区大泉村)93. 整合发挥资源优势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溧水区石头寨村)144. 做美生态环境 打造宜居乡村(宜兴市白塔村)215. 坚持文化引领 树立乡风文明新典范(贾汪区马庄村)266. 顺应民意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睢宁县高党村)327. 叠加自然资源和文化历史 彰显特色乡村旅游(金坛区仙姑村)388. 注重科技引路 循环农业尝甜头(常熟市中泾村)459. 着力建设美好新农村 树立乡村振兴新样板(太仓市电站村)5

2、110. 做活盆景产业 实现民富村美(如皋市顾庄社区)5611. 坚持质量兴农 实现跨跃发展(海门市镇兴村)6212. 繁荣乡村文化 提升乡风文明(海州区江浦村)6713. 依托山水生态环境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灌云县石门村)7214.多措并举培育产业 加快推进富民强村(涟水县合心村)7715. 全面推动振兴 探索新塘之路(金湖县新塘村)8416. 村园融合发展 产业富民强村(东台市兰址村)9017. 打造生态特色 建设田园风光新农村(大丰区恒北村)9718. 发挥城郊优势 建设水美乡村(广陵区沙头村)10519. 深化产业融合 发展富民经济(高邮市菱塘村)11020. 打造葡萄特色小镇 加快产

3、业融合发展 (句容市丁庄村)11821. 深挖潜力 打造宜人宜居新农村(扬中市新治村)12422. 因地制宜谋发展 乡村旅游踏新路(姜堰区湖南村)13023. 发挥内在活力 实现产业兴村(泰兴市祁巷村)13424. 转型升级促发展 培育产业新动能(沭阳县周圈村)139 丰富农村治理方式 营造生态宜居新风尚(江宁区张溪社区)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丰富创新农村治理方式,张溪社区走出一条城郊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张溪社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美丽乡村示范区的核心区。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谷里鱼圆”产自于此,传统民俗“张溪腰鼓”“板凳龙”流传至今,举世瞩目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在牛首山永久安奉,堪

4、称千载一时、因缘殊胜。交通便捷。半小时车程可达高铁南京南站、禄口机场,宁马高速、正方大道、银杏湖大道、旅游大道等交通干线成网成环。自然生态优美。板桥河、石坝河奔流汇入长江,马达山、竹子山等形成了典型的丘陵地貌,富含重要的生态资源。社区2016年获江苏水美乡村,2017年社区所属徐家院村被列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同年12月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展现“梦里江南”的现实模样。一、发展现状张溪社区面积有9.6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村,人口3245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2.9万元,村级固定收入180万元。目前,社区所有自然村的水、电、网络、有线电视、路道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覆盖率达1

5、00%,建立了农村河道、农村道路、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机制。全社区农民集中居住率达60%以上,卫生改厕达标率100%,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覆盖率达98%,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社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拥有配套完善的幼儿园、卫生医疗站各1所,居家养老中心1 所、生态健身广场9处,益民社会服务中心、新翼社会工作站2家,助老、助幼、助残累计服务超过1000人次,社区已登记志愿者超过500人、占人口比例超过15%,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干部为领导核心、社会组织为中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基础保障,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格局。保留了村庄内的

6、老房屋、大树等有形的村庄文化,以及谷里鱼圆、谷里民歌、张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有村史馆、综合性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电子图书馆、人人书院等文化活动设施,成立了张溪锣鼓队、张溪广场舞宣传队等民间文体团队。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农村垃圾分类积分制”等制度,通过每年开展的“张溪好人”“五好家庭”及“卫生先进”等活动,使张溪社区好人好事蔚然成风。二、主要工作与成效(一)创新机制,生态惠民。张溪社区建立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成效,加强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杜绝农地抛荒,精细化耕作好每一分土地,着力呈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地田园风光。注重“绿化、彩

7、化和美化”,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完善村庄水、电、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便利的现代生活。因地制宜改造农户的门户庭园,增添梨、石榴、无花果等常见经济树种1000余亩,互补种植郁金香、洋水仙等季节性花卉60余亩,形成了四季有风景的乡村风光。张溪社区建立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两次四分法”,在徐家院试点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以点带面,逐步向全社区推广,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留住山青、水秀、村洁的田园风貌。据测算,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垃圾处理量同比下降40%,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稳步前行。(二)培育主体,产业富民。张溪社区以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

8、体,以互联网+有机瓜果蔬菜为主要业态,按照“三园共建、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思路,建设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1600余亩,打造了“野八鲜”“水八鲜”“蓝莓庄园”“花猫农场”等特色品牌。同时,搭建蔬菜加工配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产值约4000万元。以农地入股的方式,成立溪沚田畔农地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148户,入股农田537亩,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布局,统一育苗,统一植保,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运行机制和 “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300余人次,鼓励和帮助农民成立家庭农场13个,初步建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农民在家

9、门口就能就业致富。(三)强化治理,服务便民。张溪社区紧扣“为民服务”这个中心,织密“社区治理网”。启动“溪”阳红项目,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提供老年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娱等“六助”服务;结合社区医疗站、老年学校、社区暑期课堂,提供全方位的居家养老和青少年服务。健全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警务室、律师工作室和信访接待室等“一办一委三室”,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与街道城管、综治等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组建特色田园乡村综合执法队,第一时间为居民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设立司法站,免费普及司法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张溪社区围绕“网格治理+乡贤评议”,打好“为民服务牌”。扎实开展特色田园乡村“

10、五双”行动,构建了“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1个片区”的网格治理格局,实行片长包干负责制群众实际问题。成立乡贤议事会,通过议服务事项、评社区干部、选身边典型等“一议一评一选”,搭建为民服务新平台;通过“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代表会、社区评选会”的“五会制”,组织评议活动60余场,推举优秀老党员石庭宝、最美母亲张九兰等好人好事30余人次,议定并实施民生实事400多件,把居民的“看法”变成社区的“做法”。张溪社区狠抓三支队伍联动服务,打造“命运共同体”。坚持以社区党总支统揽,积极引进培育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推进“三社联动”。强化核心队伍,让服务更贴心,社区坚持和群

11、众做亲戚、成朋友,做到“无事不找、无心不谈”;发展骨干队伍,让服务更专业,广泛开展助老、助幼、助残服务,累计服务超过1000人次。壮大基础队伍,让服务更周到。组织开展入户陪伴、节日慰问等“暖心”行动,众多居民深受感动感染,逐步由“被服务者”转变为“志愿者”,目前社区已登记志愿者超过500人。三、启示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社区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通过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量身制定社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将社区划分为三大板块,即北部建设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西南部建设生态旅游区和东部建设高效粮油生产基地。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和可

12、追溯制度,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植新业态,拉长产业链,全面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二是盘活存量资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社区以服务农民、富裕农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村民增收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通过入股合作、自行开发和兴办合作组织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发盘活了集体资产、存量建设用地和自然资源,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能。2017年累计盘活闲置民房8处共计1200平米,利用集体建设用地2500平米,实现资产资源盘活再利用,实现增收50万元。三是坚持民主法制,实现乡村和谐治理。社区通

13、过引导村民公开选举村长、推广农村垃圾分类积分制、评选邻里乡贤等活动,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有效推动村民自发自觉提升文明素质,通过三治合一融合运用,逐步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倡导乡村振兴新风尚。健全治理体系 构筑文明乡村(六合区大泉社区)坚持走组织振兴之路,大泉社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大泉社区位于六合区竹镇镇中部,是“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同志的家乡。该村紧邻宁连高速,西部干线穿境而过,境内有竹泉路、同心路、环湖路、三星大道等,交通十分便捷;多年来的植树造林、村庄绿化,全村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是省级绿化示范村;先进人物

14、辈出,先后涌现了“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全国道德模范教师”徐其军等先进人物。1、 发展现状大泉社区辖区面积28016亩,总户数2740户、人口9080人,下设36个村民小组,党员286名。辖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以大泉湖止马岭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山水相连、植被繁茂,迷人的桃花岛、美丽的大泉湖、万亩彩叶苗木基地让人流连忘返。该社区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万亩桃园、万亩富硒产业园、万亩彩色苗木基地,千亩生态茶园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有效整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了“多彩竹镇、欢乐大泉”乡村旅游节、“相约大泉湖、情定桃花岛”踏青交友会、环大泉湖自行车赛等一

15、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二、主要工作与成效(一)夯实农村党建基础。一是强阵地建设。长期以来,持续加大对党建的投入,重点对组织活动场所进行完善,确保议事有屋子、活动有场所;购置必备设施(电视、投影仪、电脑、党建杂志),确保村党组织工作、活动正常开展。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乡村振兴学习堂、道德讲堂、党员议事堂、党员培训堂,实现了办事能找到人、活动能聚齐人、平时能吸引人的建设目标。二是强组织力量。从解决党组织力量不强、结构不优、影响力不够大等问题入手,将思想上积极靠近党组织、有正义感、能干事、想干事的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后备力量。村级组织充分发挥“吸铁石”作用,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团组织、

16、各方面骨干等农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都吸引过来,同学习、同议事、同活动、同为发展献计献策。三是强素质提升。结合群众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村民们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崇文尚礼的生活理念;制定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组织好党员的培训学习,抓好党员日常学习的组织管理,农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自治中共筑幸福家园。大泉社区扎实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事项全程公开,营造出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每年6月30日和12月3日,举行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邀请财务监督小组、老党员、老教师对村级账务进行核查;组织党员、和事佬等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收集纠纷、诉求等社情民意,把矛盾萌芽化解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