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10682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知识汇编(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民版历史(必修 1)知识点汇编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2、。2、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以及礼制的初步形成。3、城的出现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4、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反映了社会权力的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结合5、在仰韶文化时期不同的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了差别,表明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迹象。6、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其中记录了有关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的事迹。7、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王位世袭制产生)。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8、商王朝的统治历时六百年作用,历史遗存相当丰富,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3、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9、商代政治的突出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B、神 权和王权的密切结 合。商王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10、在牧野之战中,周击败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占领朝歌,商王朝灭亡。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 各领一方的诸侯。 (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亲周的商代旧贵族微子封于宋)1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

4、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21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1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 渐瓦解15、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特点: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16、西周“礼乐秩序”:A、“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B、“乐”辅从于礼 C、“礼”“乐”的作用:“礼”“乐”的使用有一定的社会范围,实质上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是西周文化的精髓,保证了社会安定和谐。17、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出现了“礼

5、崩乐坏”的政治局面。18、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采取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秩序来维护统治19、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 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决策集 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燕、楚、齐2、采取的战略方针:“远交近攻”3 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秦国的对外扩展:向北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后又占高阙、阴山。修直道、长城与边防军相匹配,形成有效的国防体系;向南:修灵渠,平岭南,在岭南置郡;西南: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5、秦朝版图的拓展

6、带来的影响:不仅扩大了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7、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8、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10、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7、。11、三公九卿制度对秦朝的影响:A、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B、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 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C、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312、秦朝实行“挟书律”的目的:防止有学识的士人,以传统的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对时政展开批评。是秦朝的暴政之一。13、秦朝统治者颁布“焚书令”以及“挟书律”,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皇帝制 外朝中 汉武帝 隋唐 宋 明 罢丞相 清央 三省六部制

8、增加参知政事 权分六部 军机处三公 内朝 内阁形成九卿制 秦 东汉 元朝 明朝地方:郡县制 州、郡、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3、选官制度: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 两汉 明 御史大夫 设刺史 设监察御史5、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表现:A、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任何制约影响:A、君主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主的个人意志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

9、人的政治。6、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7、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举例说明秦、汉、唐、宋、明是如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答: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在 执政的过程中,因为决策和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发生矛盾。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C、汉武帝年幼时,丞相把握行政大权。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任免宰相,还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官员参议要政,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 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分割了丞相的权力。 东汉出现了尚书台。D、唐代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

10、也等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F、明朝,明太祖 废宰相,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皇权加强。8、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49、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答:演变:A、秦朝,已设监 察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B、西汉时,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监察机构,由御史大夫主管。C、以后 历朝都有 监察机构 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评价:A、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发 展的趋势来看,逐渐走向健全。B、在

11、不同历史时期,监察机构发挥过不同作用C、但是 监察体制的 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尤其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10、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如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古代的选官制度?答: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可以表现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评价:A、“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 贵族范围内,由 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B、“察举制”则是由官吏察 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 选官制度。此制度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12、C、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 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它是一种文化 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的进步。(评价科举制)11、元朝设立行省制的原因,作用?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作用: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B、省制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12、清朝地方机构最高一级为:省1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14、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

13、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15、清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统治?中央设立军机处、地方采用密折制、完善加强各部门的规章制度。16、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措施:A、基本原 则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B、机构:清朝设中央机构理藩院 专门主管边疆事务 。;C、对边 疆地区的交通建 设 和军事防卫,中央政府也给予了特殊的重视,并且效果明显。D、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 “改土归流”5影响:A、加强 了中央 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和

14、巩固国家疆域,B 、也巩固了 统一的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17、进入 19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相比为什么落后了?答:历史进入 19 世纪,从世界范围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和落后性。中国社会的进步因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夜落败的官僚系统而受到严重的阻碍,以致无以抗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18、清朝末年政治改良的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内容:设外务部、巡警部和学生部等结果:中国仍然是君主专制主义制度19、清朝末年改良未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原因是:这些改良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皇权,也就不可能铲除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也就不能抗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

15、主权的斗争课标要求 :(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 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A、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地广 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B、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竭,内部危机重重,正处于巨变的前夕。2、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1842 年,签定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南京条约: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4、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