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91018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CCNA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isco 认证基础自学指导计划一、 课程概述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 Cisco systems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本课程以 Cisco 网络学院 CCNA 课程的第一、二学期内容为主,简单介绍了广域网的基础概念,重点介绍了局域网设计、配置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同时涵盖了线缆测试、IP 寻址、路由选择、排除网络故障等方面的内容要点,并针对思科公司的路由器体系重点介绍了 IOS 的配置管理、TCP/IP 以及访问控制列表等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全面学习 CCNA 认证

2、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 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的编写需要循序渐进,所以课程对应的教材不能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的顺序来编写。因此,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应该了解每章内容是属于知识体系中的哪一个部分。本课程所使用教材的内容结构如下所示:1.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第三章 网络介质 第四章 线缆测试 第五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布线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第九章 TCP/IP 协议集和 IP 寻址 第十章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第十一章 TCP/IP 传输层与应用层2.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 第二章 路由器基础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3、第四章 了解其他设备 第五章 管理 Cisco IOS 软件 第六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第七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第八章 TCP/IP 差错消息和控制消息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第十章 深入理解 TCP 第十一章 访问控制列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教材后续的章节中不断有先前章节内容的重复与深入,这也是本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即通过在不同的章节中对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强调与逐步深入,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三、 自学方法指导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时,要能做到真正学有所得,通常都需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1. 认真阅读教材,边读边做笔记;2. 及时完成

4、习题,巩固所学内容;3. 做好阶段总结,正确理解课程内容;作为一门工程性课程,其学习方法又有别于传统课程。工程性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按照理论学习实践再次理论学习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反复执行,充分理解课程知识点,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强烈推荐在课后不仅要及时完成各类试题,同时要主动寻找真实环境进行实际动手联系,如果缺乏真实环境,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网络模拟器进行操作应用。四、 知识要点梳理第一部分课程主线 熟悉并掌握 OSI 模型与 TCP/IP 模型的层次结构,功能特点。 能够参照以上两种模型对本部分课程进行综合理解。 重点掌握 I

5、P 协议及 Ehternet 协议的工作原理。 能够进行基本的地址规划。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PC 机连接网络的 3 个基本要素: 物理连接 逻辑连接 应用程序2会使用 ping 进行基本的故障排除 Ping 127.0.1 Ping 本机 IP Ping 网关3各种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常见网络设备及其图形化表示2网络拓扑,理解各种拓扑的特征 物理拓扑:星型、扩展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型、网状 逻辑拓扑:广播型、令牌环型3了解基本的网络分类 LAN、MAN、WAN、SAN 、VPN 及其特征。4带宽的概念 基本单位:bps 带宽

6、与吞吐量的关系 数字带宽与模拟带宽的关系5网络分层模型 分层的好处 OSI 模型结构 TCP/IP 模型结构 对等层通信的概念第三章 网络介质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基本的电磁学知识基础2铜介质 各种铜揽的结构特点3光纤介质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多模)与直线传播(单模)4无线介质第四章 线缆测试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分贝的概念: finalrefilncdB =10log (P/ )2V 2了解噪声的概念及噪声的来源3TIA/EIA568B 铜缆测试的内容 理解串扰的概念4光缆测试的两种仪器第五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布线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局域网线缆的选择因素2一般室内布线选用 UT

7、P,室外选用光纤3局域网的常见设备,重点理解交换机。4常见广域网的接口外观,及线缆类型。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各种以太网技术命名原则,能够根据以太网名称了解该以太网技术的基本特征。2理解 MAC 地址。 编址结构:高位 24bit 厂商编码+低位 24bit 接口编码 编址特点:扁平化地址结构 有效范围:同一子网内3熟悉以太网帧结构,了解帧结构中的各域。4CSMA/CD 的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如下流程图熟练描述以太网工作过程。5了解以太网时间、帧间距等参数,以太网的回退算法,以太网的错误类型及处理错误的方式,自动协商的方式等。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了解常见

8、的以太网技术规范及对应使用的介质。2理解以太网的适应性,从 10Mbps 以太网到 10Gbps 主要技术未发生变化。3以太网已经从局域网走向广域网。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理解交换的操作方式。 MAC 地址表的构建 三种交换方式在转发时的细节: Fast Forward:收到目的地址就转发 Fragment Free:收到 64 字节后转发 Store-and-Forward:收完全部帧才转发2生成树协议的目的与作用。 理解交换环路产生广播风暴的机理3掌握冲突域与广播域的概念,能根据拓扑图准确指出冲突域与广播域的边界。4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的设备及方法。第九章 TCP/IP

9、协议栈及 IP 地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熟悉 TCP/IP 模型各层的名称和功能,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2理解 IP 地址存在的必要性。 MAC 地址是一个扁平化的编址结构,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寻址。 IP 地址是等级制逻辑结构,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寻址。3IPv4 地址结构。 网络部分+主机部分4分类的地址。 以第一字节的高比特来区分: 0*:A 类,范围从 0.0.0.0127.255.255.255,网络号为第一字节 10*:B 类,范围从 128.0.0.0191.255.255.255,网络号为前两字节 110*:C 类,范围从 192.0.0.0223.255.255.255,网络

10、号前三字节 1110*:D 类,范围从 224.0.0.0239.255.255.255,组播,无网络号概念 1111*:E 类,范围从 240.0.0.0 ,预留用于试验5私有地址: A 类 1 个:10.0.0.0 B 类 16 个:172.16.0.0-172.31.0.0 C 类 256 个:192.168.0.06保留地址 每个网络中,主机号为全 0 的称为网络号,保留,不可分给主机使用 每个网络中,主机号为全 1 的称为广播地址,保留,不可分给主机使用7获得 IP 地址的方法 静态分配 动态分配 ARPA BOOTP DHCP8ARP 协议的概念及意义。 本地(子网内)通讯,必需知

11、道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9Proxy ARP 与默认网关的概念及意义。 跨子网通讯,无法直接获得最终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需要使用 Proxy ARP 或默认网关来协助完成跨子网通讯 网关设备将自己的 MAC 地址返回给源主机,协助完成跨子网通讯。第十章 路由基础与子网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能够区分理解被路由协议与路由协议的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路由协议利用用被路由协议路由数据包2报文在路由器中的处理过程3报文在路由器间的处理过程3IP 报文的结构4路由协议的概念及工作方式 路由器通过相互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构建路由表 路由器使用 metric 作为选路的依据 不同路由协议在 Met

12、ric 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路由表的结构5IGP 与 EGP 的概念区别 IGP:RIP、OSPF、IS-IS EGP:BGP46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 优点 实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从邻居路由器角度看网络拓扑逐跳增加距离矢量定时更新:收敛较慢发送整张路由表给邻居RIPv1RIPv2IG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对整个网络拓扑有共同认识计算最短路由事件触发更新:收敛快速扩散链路状态信息给其他路由器OSPFIS-IS5路由与交换的区别6无类 IP 地址的概念 有类 IP 地址划分会产生浪费,因此诞生了无类 IP 的概念7子网掩码 32bit,高位连续 1,低位连续 08使用子网掩码划分子

13、网的方法 打破有类的网络分界,网络号与主机号的区分只与子网掩码有关,子网掩码与 IP地址的结果即为网络号,剩余部分为主机号。 关于 0 子网,全 1 子网;主机位全 0 地址与全 1 地址可否使用的问题。 多做练习,熟练掌握子网划分。 (本学期的难点,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第十一章 TCP/IP 传输层与应用层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将应用层数据分段 建立端到端连接 将分段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确保数据可靠 提供流控2了解 TCP 与 UDP 报文的格式3三次握手机制4TCP 的序号确认与滑动窗口机制 序号的期望确认 滑动窗口5传输层的地址:端口号 熟记常用端口号6了解常见应用层

14、协议 DNS:了解其用途,等级结构与查询过程 HTTP:了解其用图,URL 的组成,各部分的意义 FTP 与 TFTP:了解用途,两种协议的区别 SMTP 与 POP:了解用途,电子邮件的基本传递过程 SNMP:了解用途 Telnet: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第二部分 路由和路由基础第二部分课程主线 初步了解广域网的基础知识; 重点学习路由器的基础结构、基本配置及其基本故障处理流程和方法; 重点学习路由协议的基础概念并详细了解距离适量路由协议的相关基础知识; 进阶学习 TCP 协议; 重点学习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1.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基本概念;2. 广

15、域网的主要特征; 负责连接地理上相隔很远的多个局域网 使用电信运行商提供的服务; 使用各种类型的串行连接来接入广阔的地理范围内的网络带宽,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第 1 层)和数据链路层(第 2 层)3. 广域网中的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Modem 或 CSU/DSU、通讯服务器4. 广域网的性能指标; 正常运行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通信量、延迟等基本概念5. 广域网标准的制定机构; ITU-T、CCITT、ISO、 IETF、EIA、IEEE6. 路由器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中的应用与功能; 广播域与冲突域(路由器用于隔离广播域) 主要应用于广域网 两个主要功能: 为分组选择最佳路径 将分组交换到合适的出站接口7. 广域网中路由器的角色; 为分组选择最佳路径并将分组交换到合适的出站接口(同局域网) 为不同的广域网技术标准提供互联互通 位于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常见广域网协议8. 广域网连接在实验室中的模拟; 在实验室中通过背靠背(back-to-back)的 DTE-DCE 电缆连接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广域网云9. 路由器内部组件的标记和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