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92305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友情提醒: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解放战争D朝鲜战争3.建国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

2、力C、巩固了国家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4如果为右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主题,最恰当的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5.“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

3、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使农民“富起来”,最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8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863计划9继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线对外开放区之后,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就,标志是()A.设立厦门特区B.开放南通、连云港等城市

4、C.开放上海浦东D.内地开放10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统一。”实现祖国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坚持一个中国原122013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民遭到了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

5、制裁叙利亚,而中国则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大国强权的原则B和共处五项原则C利益第一的原则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13.握手是一种礼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握手更是寓意深刻。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1972年毛泽东主1979年邓小副2001年江泽民主2009年胡锦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总理和卡特总统席和布什总统席和奥巴马总统1972年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1979年邓小副总理和卡特总统2001年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A.美国最早与新中国建交B.中美之间隔阂完全消除C.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D.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1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

6、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A参加万隆会议B承办上海APEC会议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在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国加入APEC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A袁隆B邓稼先C焦裕禄D钱学森17.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抓住机遇,迎头赶超世界,

7、1986年党中央制定了科技发展纲要,是A.科教兴国B.人才强国C.“863”计划D.希望工程18.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的。下列属于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氢弹发射成功ABCD19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共同繁荣,党中央实行A.可持续发展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D.搞活经济政策20“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人民生活的提高B.医保制度的建立C.就业制度的变化D.综合国力的提升二、材料分析题

8、(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回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性会议是什么?(2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2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内改革,城市改革重点是什么?(1分)(4)邓小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理论是什么?(2分)22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长河,感受中国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国际地位的变化:(7分)(1)代史上,中国处于

9、一个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地位,结束这一段屈辱历史的伟大事件是什么?(2分)(2)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外交取得哪些成就?(2分)(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外交开创了什么样的新局面?(2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23.材料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今不同的社会制度也可以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同一个国家共生、共存。(8分)(1)我国已成功地解决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同一个国家共生、共存

10、。举例说明。(2分)材料二: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氳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了我;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2)材料二中“郑氏”指谁?(1分)材料三: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图(右上图)。(3)右图反映当今台湾与大陆处在什么现状?(4)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5)当今台湾地区还有少数分子坚持,对此你有何看法?(2分)24.建国以来,我党历代领导人关注农业、关心农民,注重农业发展,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请完

11、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8分)(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运动在全国展开。(1分)(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展开了_和_运动。(2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1分)分析对比:(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1分)(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分)历史认识:(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分)初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

12、选择题15:610:1115:1620:二、材料题21、(1)遵义会议(2)建国以后我党历史上重要转折性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3)国有企业(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2、(1)新中国成立(2)50年代:和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或建交),联合国地位恢复(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局面(4)国力,实力(经济繁荣,国家强大)23、(1)香港或澳门回归(2)郑成功(3)分离或隔离(4)一个中国(5)反对分子分裂行为,维护祖国统一(言之有理)24、(1)土地改革(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4)经济遭到破坏(挫折)(5)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6)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有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之有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