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90950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3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讲含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专题 0303 古代中国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化 考向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向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1、讲高考、讲高考 (1)考纲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2)命题规律:本专题的考查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突出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问题设计灵 活,情境新颖;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儒学思想的内涵:先秦孔孟之道;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明末清

2、初黄宗羲的进步思想等。二是以问答题型考查考生归纳总结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涉及到的 知识包括:先秦、西汉、南宋儒学思想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变化等。三是注重考查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涉及知识包括:思想专制与政治专制的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 (3)备考点睛:全国卷在本考点命题多集中于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价值观、社会影响,尤其重视模块间的 综合,如从政治角度考查经济、思想现象,从思想文化角度考查政治、经济现象等,关注通史意识是 2019 年备考不可忽略的方向。 例例 1 1(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

3、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 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B。“以力假仁者 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 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 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

4、, 排除 D。 【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 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 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 例例 2 2(2018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4) 4.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 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 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

5、的氛围浓厚 【答案】D 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 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 (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 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 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 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

6、趋势。 2 2、讲基础:、讲基础: 核心词:“为民众辩护”“为君主辩护”“君权神授”“大一统、独尊儒术” 一、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时代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孔 子 春秋 圣人 整理六经;后 人整理伦语 。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核心) ;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 孟 子 战国 亚圣 孟子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民贵君轻” ;性善论;先义后利。 荀 子 战国 儒家学说 集大成 荀子 综合儒家、法 家、道家思想 施政主张“仁义” 、 “王道” ;君民 “舟水关系” ; 性恶论 ;“人定胜天” 。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

7、君轻;性善论;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 3 义利观,先义后利。成为“亚圣” 。 荀子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 用之” ;性恶论;礼法并 施。 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 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墨子 “兼爱” 、 “非攻” 、 “尚力” 、 “节用”和“节葬” 。 战国时期的显学,别其他学派吸收, 战国后不被重视(代表下层劳动群 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道家庄子 “齐物” 、 “逍遥” ;”天 与人不相胜” 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建树颇丰,庄 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法家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 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 新。

8、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互为表 里,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 论基础。 兵家孙膑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 二、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 1汉初黄老之学 汉初休养生息、巩固政权,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黄老之学受推崇,但汉武帝时已日益不适应时代的需 求。 2董仲舒新儒学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4)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 (5)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 ,

9、带有神学倾向。 (6)评价: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 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三宋明理学、心学(吸收、改造、转型) (1)宋明理学的含义:宋代出现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使儒学面临严重挑 战,儒学地位下降。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宋朝时期,儒、道、佛融合为新儒学理学。北宋理学代表 4 是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 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认为“人伦

10、者,天理也” ,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仁与万物俱生。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理气论” “心性说” 。认为先有理后有气。还把伦理道德与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 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 “心性说”是认为人的性情都是善的,因此,人应该克制情感,用道德理性约束 指导自己的行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把握“理”的办法是“格物致知” 。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继承下来,从 而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朝时期,理学发展为心学(陆王心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

11、”“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 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 的反映,故 C 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传 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 B 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 族阶层的旨趣,故 D 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 D 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 益考虑。 【趁热打铁趁热打

12、铁】(贵州省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 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例例 2】2】(2018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 1.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13、【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 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 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 5 识可知, “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 思想不合,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 D 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

14、夏商 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 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 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 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 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趁热打铁趁热打铁】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文综历史

15、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 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 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

16、。 “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 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 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 离,所以 B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思想即可得知,所以 D 项的说法错误。 4 4、讲方法:、讲方法:采用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方式,将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 见的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5 5、讲易错、讲易错 【题目题目】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 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6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