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90949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讲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考向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异1. 讲高考(1) 考纲要求1要关注晚清经济结构变异的原因和发展特点。2关注晚清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2)命题规律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异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一是晚清经济结构变异的原因;二是晚清经济结构变异的发展特点;对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异考察近两年来考的较多,考生加强复习。例1(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6)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

2、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点睛:2018年4月16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例2(2018年全国卷文综历史1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89年

3、,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4、。(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略名师点睛: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考生面对材料,不难提取出有关现代化的启示,但是独立自主的提取出一个来,对考生来说就需要取舍,往往有考生感觉这也该写,那也该写,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所以迅速决断选出一个角度很重要。同时,在提取现代化的启示过程中,如何准确的表达出来是这一题的难点和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启示”是由以往历史上的史实得出的对今后现代化

5、发展的经验教训或者可吸收借鉴的东西。最后的说明就属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了,考生一般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训练,应该能够较好的表达。2.讲基础核心词:“耕织分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体西用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2)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中国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4)中国开始有部分商人、手工业者投资办厂,中国出现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原因:一是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

6、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二是由于伴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三是中国的一些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B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近代化开端(1)含义: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抗侵略、镇压反抗、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4)性质 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5)内容类别旗号活动军事工业“自强”创办安庆内军

7、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求富”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培养人才兴办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6)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讲典例【例1】(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

8、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类似的角度在以往高考题也曾考察过,如2015年全国卷27小题就考查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

9、文化格局的影响。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以往的高考真题,认识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问题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考向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 讲高考(1)考纲要求1要关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2关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尤其是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相关的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命题规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是必考内容之一,重点考察几个知识点,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相关的经济现代化,题型有选择和大型的材料题。考生在备考时可以重点复习相关

10、知识,提升复习的有效性。备考点睛全国卷在本考点命题较频繁,考查形式均是选取多元化的史料设置新情景,内容多集中于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等,考生易出错的地方是混淆民族工业的阶段特征,时空意识差,这均是备考2017年高考要注意的方向。例1( 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

11、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这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2.讲基础核心词: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业救国A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1)原因: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2)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

12、磨坊。(3)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近代化进程,产生早期资产阶级及维新思想。B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表现: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救亡图存重任,推动了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C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背景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投身实业。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13、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4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考向三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1.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2)命题规律 全国卷在本考点的命题量不大,但几率较高,多考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变化状况,难度适中,备考2017年高考可注意以下四点:(1)结合具体事例探讨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及意义,即把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和价值观念情况结合起来复习。(2)善于总结和把握与社会

14、生活问题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事件。(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进步性。(4)对于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设问等形式考查历史阶段特征的主观题,则需多加练习。例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点睛:本题以海上第一名园的年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晚清社会生活的认识。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的长效热点,涵盖了时

15、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络。(2)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E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2)影视业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3)“第四媒介”:互联网,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讲典例【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