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90839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专题 1414 现代世界政治现代世界政治 1.练高考 01.(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点睛】美国经济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 70 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部分学者指出, 越战是导致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或至少应负部分责任。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国防支出所 占的比重急剧上升,在 6

2、0 年代末,占到了整个国防开支的 1/3 左右。通货膨胀是在越南战争开始时发生的, 并在 70 年代以后成为困扰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学者指出不断增长的军事开支加剧了国内的 通货膨胀。 05. (2018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4)14. 2015 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 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 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

3、致 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 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 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 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 (1907 年) (2)结合

4、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 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 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1947 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 2 【答案】 (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

5、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 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 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第(2)问,主要考查学

6、生知识运用与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回顾所学知识可 知,20 世纪初德国统一,势力增强,大力发展军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据此分析 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可以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如英国扩军备战,调整与法国、俄国的关系,组成三国 协约,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 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A. 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 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 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 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

7、案】A 【解析】华沙条约是苏联真对美国成立的北约而设立的军事组织,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 成,故 A 项正确;华约属于军事组织,不会防止军国主义复辟,故 B 项错误;华约和北约均不是从世界和平 的角度出发,故 C 项错误;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D 错误。 31955 年 3 月,丘吉尔说:“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 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这说明丘吉尔认为 A. 英国在冷战中难以生存 B. 美苏已经达成战略平衡 C. 第三世界冲击两极格局 D. 核武器威胁的积极影响 【答案】D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主旨。再结合

8、所学知识弄清材料所涉及到问题的背景,即选出 正确答案。对于其他三个选项,可把它们与材料的意思进行一一对照,凡是材料中没有体现的即可排除。 4下面是 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军力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军队人数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坦克战术飞机战略飞机军舰 3 1970 年330 万人858 枚121 枚32400 辆4000 架155 架 230 艘 1978 年442 万人1400 枚1015 枚50000 枚8000 架135 架 286 艘 A. 欧共体成立对苏联构成了威胁 B. 苏联加强军力为应对日本崛起 C.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军各竞赛 D. 使苏联加强常规力量 【答案】C 点睛:

9、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51917 年 2 月,彼得格勒爆发了民众骚乱、工人罢工和反战游行,沙皇下令解散国家杜马(议会),但杜 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 3 月

10、15 日让位给他的兄 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又于第二天放弃了王位。材料表明当时俄国 A. 沙皇与杜马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B. 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 C.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 D. 由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皇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杜马中也有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 A 项说法是错 误的,可排除;材料反映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情况,沙皇尼古拉被迫退位后,让位给他的兄弟,然而他的兄弟 也放弃了王位,最后二月革命建立了新的政权,政权实现了再次的更迭,故本题选B;二月革命建立后建立 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君主立宪制,故可排除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时,故可排除 D。 61917 年 2 月,彼得格勒爆发了民众骚乱、工人罢工和反战游行,沙皇下令解散国家杜马(议会),但杜 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 3 月 15 日让位给他的兄 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又于第二天放弃了王位。材料表明当时俄国 A. 沙皇与杜马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4 B. 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 C.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 D. 由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