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89089665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修订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七律长征.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律 长 征,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者介绍,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

2、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红军长征路线图,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水草地,wi y png b mn 逶 迤 磅 礴 岷 山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七律知识知多少?,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hn联、颈联和尾联。,朗读指

3、导 读准重音,读出节奏,读准语气,读出气势。,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远征: 万水千山: 等闲: 逶迤:,词语积累,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平平常常的意思。,弯

4、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磅礴: 三军: 开颜:,(气势)盛大、雄伟。 (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 吓得敌人心惊胆颤。,指陆军、海军、空军。 对军队的统称。 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 第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全诗大意:,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的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就像腾起的细小的浪花。乌蒙山虽然气势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的悬崖绝壁,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只横着一座铁索桥,使人看后心惊胆寒。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

5、白雪皑皑,红军过后,个个喜笑颜开!,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难: 等闲:,“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平平常常,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 险阻的英雄气概。,首联,意思:,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形容山绵延不断。,形容山巍峨高大。,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红军眼里,不过是微波细浪 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看来也只是小泥丸在

6、脚下滚动。,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泥丸,乌蒙,磅礴,走,,,。,对 对 子,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用“逶迤” 、“磅礴”形容 , 这是 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 ,这是 的山。,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比喻,夸张,山的气势雄伟,山的渺小,实际,红军眼里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上承“万水”二字,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

7、,形容词,对偶,颈联,我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喜岷山千里雪,,尾联,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喜:,三军:,更加欣喜,红一二四方面军,这里指全部红军部队。,尽开颜:,全部笑逐颜开,七律长征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画中读诗,给下面的图片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句, 并说说你的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

8、 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大小对比,五岭,细浪,乌蒙,泥丸,突出表现红军不把长征的困难放在 眼里并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形象。,暖寒对比 “暖”字写出了5月金沙江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脱险的喜悦心情。,表现了泸定桥的险要,令人胆寒。 还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与惊险。,暖,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等闲”体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体现红军的英雄豪迈气概。,是全诗的总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全诗高潮,“更喜”“开颜”体现红军 什么心情?,表现了红军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以及在极

9、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 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 的喜悦。,全诗生动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作特点:,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二、夸张手法的妙用,(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课 文 小 结,首联: 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 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 。 本课是 在

10、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时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颂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和,总领,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喜悦,毛泽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渡桥横铁索寒”:,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暖:,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11、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更 喜,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提问:,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征 难 图,十六字令三

12、首 毛泽东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hn。 山, 刺破青天锷 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长征胜利的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共产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3.长征扩大了党的影响,一路上播下革命的火种。,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

13、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什么?,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屈不挠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勇于战斗 无坚不摧 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 ,让我们也一起带上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创造美好未来!,拓展延伸,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课外作业,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主席的诗歌。,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