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89080453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为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县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县农水科技局、市场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和本土专家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于*年6月至8月,深入到城关、江口、广货街、龙王、四亩地、筒车湾、新场镇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技人员和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于9月17日至20日,赴*市略阳县、留坝县、洋县,*市*考察学习。历时近四个月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与模式(一)总体情况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行业部门的

2、指导下,近年来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快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截止*年10月,全县登记注册合作社296个,遍布11镇68村。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112个(有机大米、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从事林果业25个(苗木、板栗、核桃等),从事养殖业65个(养猪、养牛、中蜂、土鸡等),从事特种养殖2个(林麝、梅花鹿),从事服务业33个,其它61个。全县农民合作社总资产达到了4.63亿元,入社农户2800余户。在脱贫攻坚战中,各镇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共有1093户34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带动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分别

3、占全县贫困户的24.4%和31.1%。*年全县农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值9000余万元,实现经营收入2800余万元,实现盈余1000余万元,上缴税金80余万元。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县级示范社26个,市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4个。(二)发展模式从调查总体情况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统一经营得到较快发展,综合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发展比较成功的典范模式如下:一是产业带动型。模式为“产业合作社农户”,由合作社把基地和农户联系起来,其特点是实现生产基地化、专业化、标准化,形成了产加销发展模式。如宁陕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2年12月,主要从事有机大米、有机杂粮种植、

4、加工、销售活动。现有入社农户340户,其中贫困户95户,占27.9%。合作社以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城关镇寨沟村为基点,按照产前统一种苗、农资、技术规程;产中农户分散管理、分户经营、实时监控;产后统一高于市场价回收、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宣传销售。在种植过程仅使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控手段,保证产品品质,实现全程无污染控制。合作社注册了“秦耕”商标,已拿到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年有机大米种植规模达到6000亩,有机杂粮4000亩,预计年产有机大米、杂粮2800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据统计,*年该社发展有机种养业综合收入231.45万元,户均纯收入12363元,人均纯收入4121元,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5、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二是园区牵头型。模式为“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由现代农业园区牵头,把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社组织起来,其特点是生产技术成熟、成本节约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如宁陕县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年,现有社员263人,其中女社员138人,占全体社员的52%,带动贫困户72户,占27%。该社主要从事中蜂养殖、蜂蜜加工销售、良种选育、新技术研发与推广、蜂产业原辅材料供应。值得赞誉的是该社通过外引内联方式,已经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中蜂养殖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现存蜜蜂2020箱(群)。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多

6、种形式,严格按照“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蜂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了标准化建基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污染控制。合作社生产的“蜂婆娘”系列生态蜂蜜产品共计4.5吨,实现产值120万元,入社社员户均收入2200元。三是能人领办型。模式为“能人合作社农户”,其特点是由德高望重的村干部,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掌握农业技术的能手、返乡青年等能人,依靠当地的产业优势和地理人文优势,组建专业性强、社员联系紧密、生产效率高、辐射面广的农民合作社。如四亩地镇四亩地村青年邓庚,十多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种植林麝饲草、中药材、林麝养殖入股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年,公司已

7、流转18户贫困户共计42.6亩土地,发放土地流转金6.3万元;35户贫困户52人在园区务工,领取工资18.6万元;给52户贫困户发桑树、构树苗5万棵,收购林麝饲草3.6万斤;与26户贫困户合作种植核桃160亩。建成林麝圈舍200间3000平方米,养殖林麝200头,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300头,使基地林麝养殖总量达到500头,年产麝香4000克,为全县提供100头优质种麝。种植林麝饲料林面积达到800亩。核桃面积达到1000亩,五味子面积达到1200亩,中药材500亩。江口回族镇竹山村青年农民李宁创办的佳慧生态养猪合作社、新场镇新场村脱贫能人大户刘海峰创办的宝蜂种养合作社都取

8、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能人大户不但自己能致富,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企业驱动型。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由合作社把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标准化高、经济效益好。如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成立的荣兴花石专业股份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产业,由合作社负责生态养殖环节,西安海荣集团负责产品销售(即将森林散养猪肉回购后用于海荣酒店自营),互利共赢,优质生态猪肉产品不愁销路,能够保证合作社社员有稳定的收入。 五是支部引导型。模式为“支部合作社农户”,政府部门为确保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拓展延伸,支持当地的专业大户或村干部兴办的合作

9、社,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性较强,巩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如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在包扶单位中央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和帮助下,于*年2月注册成立了“宁陕县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7.25万元,该社以种植生产绿色有机大米为主,兼顾销售蜂蜜、香菇、木耳、野生猕猴桃等农副产品。*年以来,免费为农户提供水稻良种2656斤,有机肥51吨,组织种植培训20多次。*年累计带动农户280户,户均增加现金收入55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该合作社在精准脱贫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三)主要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10、,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互助性质的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深化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农民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趋向合理,提升了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县以农民合作社为基本主体,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坚持工业化发展理念,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打造以生态养猪、养牛、养蜂等现代畜牧业,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业,以富硒大米、杂粮

11、为主的有机产品,以天麻、猪苓、白芨等为主的中药材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二是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民办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有效克服了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对接大市场的弊端,有利于形成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 11家,总资产0.97亿元,年产值2.37亿元。同时,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陕西名牌产品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认证7个,宁陕地理标志(宁陕香菇、宁陕天麻、宁

12、陕猪苓)产品3个,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三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宁陕处于秦岭腹地,山大沟深,耕地规模偏小、地块零碎分散是我县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根本制约因素。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抗御市场风险。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自愿组织起来的联合体,能有效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农业实施规模化经营。截止*年底,全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面积3565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9%,涉及农户1550户,占总户数的9.9%。四是带动了农户增加收入。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首先降低了生产资料购买费用。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农资购买量大幅度增加,农户可享受到批发价或出厂价;其次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13、使农产品质量和品质提高,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再次是节约了交易成本,合作社集产、加、销于一体,通过内部服务使交易成本降低。充分利用合作社平台和履行社会责任,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精准脱贫。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农民认为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提高了收入,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劳动力入股分红、资金入股等形式,收入目标有了突破。五是锻炼了一批新型农村经营人才队伍。通过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我县一批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脱颖而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力量。六是促进了林草资源开发。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潜在的林间草地资源,面对市场需求,宁陕

14、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麝养殖业,开展林麝养殖技术研究,在林麝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驯化繁殖、疾病防治及活体取香等课题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成果,为宁陕建立优质林麝种源基地提供保障,开辟了新的致富产业,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尽管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发展质量、规范水平、人才队伍、外部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内控机制亟待完善,运行需要规范。一是内控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县合作社普遍建立了以“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

15、理制度和架构,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的现象。部分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会员权利、义务不明确。二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与会员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部分合作社靠个人信誉维持管理,服务停留在生产或销售的个别环节上,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有些合作社是有名无实,仅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三是财务核算不规范。合作社作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从调查情况看,有些专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有的没有建立财务核算机制,已经建账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很不规范。(二)发展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我县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社员为2800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17.9%,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甚至有少数合作社是“空壳子”“虚架子”。二是资产规模小。截止现在,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4.63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