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080173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文言文,蘑菇小课堂,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

2、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文言文的重要吗?,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的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断句,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

3、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通常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在船舷上刻记号找剑,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做到停顿得当。 2、对照译文,尝试理解古文字词,从而了解古文整体意思。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领悟本课寓意,懂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

4、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吐字清晰,停顿得当。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 :“是 /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师友互助,对照文言文和译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理解下列字词: 涉江:

5、 自: 坠: 遽: 契: 曰: 所从: 止: 求: 行: 若此: 惑: 提示:师友互读两遍,一人读古文,一人读相应译文,边读边在译文中圈画出上述字词的意思。,渡江,从,掉落,赶紧,刻,说,的地方,停下来,找,走,像这样,糊涂,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注解:涉江:渡江 其:代词,他的 自:从 坠:掉,落,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注解: 遽:赶快,马上。 契:同“锲”,刻 所从:的地方。 坠:掉、落,译文: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注解:止:停止 。 其:

6、代词,指他。 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 求:寻找。,译文: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注解:行:走,行走。 矣: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可理解为:“了”,译文: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解:若此:像这样 不亦乎:表示反问的习惯格式,可译为“不是吗?” “岂不是吗? 惑:糊涂,译文: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已行矣,而剑不行 已行矣,而剑不行 已行矣,而剑不行,舟 已行矣,而剑不行 人 已行矣,而剑不行 记号 已行矣,而剑不行,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

7、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从前( ),过河时( ),于是( ),等船靠了岸停下来,他就( ),他这样做真是( )。,自主读文,思考: 1、求剑的人为什么找不到剑?在文中用“”画出。 2、这个楚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几个词语概括。 3、你认为这则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拘泥守旧 呆板愚蠢 不懂变通 墨守成规 不与时俱进 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

8、化的需要。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要懂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与时俱进。,刻舟求剑的寓意:,提示:这之后会发生什么? 楚人怎么捞剑? 捞不到是什么神情?他会说什么? 周围的人会说什么?,1、正在玩电脑时停电了,就想去看电视。 2、我们明明已经长大了,可还是需要父母帮我们做许多事情,却还想要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老师在低年级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习生字,可到了高年级还是不放心,还是继续不放手自学。,xn sh 循表夜涉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一条河里设立标记。河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

9、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河,结果被淹死一千多人,士兵的惊叫声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引婴投江 有个人从江边走过,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大哭起来。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刻舟求剑(板书)背诵思路,叙事 涉江剑坠遽契其舟 刻舟求剑 入水求之不复得剑 议论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 A、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涉江:( ) 坠:( ) B、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求:( ) 若此:( ) 惑:( ),渡江,掉落,找,像这样,糊涂,刻舟求剑出自 ,是一篇( ),文中楚人求不到剑的原因(用原文回答)是( )。讽刺了( )的人,告诉我们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采取( ),要懂得( ),吕氏春秋,寓言故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呆板愚蠢,不知变通,不同的方法措施,随机应变、,灵活变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